APP下载

以双创竞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究

2023-09-16王兴华郭亚亚

高教学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王兴华 郭亚亚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在校大学生时刻处在“有国家政策支持、专业人士指导、学校赛事引领”的便利环境中,大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学科类竞赛可以促进各高校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和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目的。该文针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系列课程活动现状的剖析,对改进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创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6-0051-04

Abstract: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always in a convenient environment "supported by national policies, guided by professionals, and led by school events".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promoted, the ideas and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cultivated, and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learning,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In this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ctivit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e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an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activity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轮流开展。随着各项竞赛的拓展与深化,竞赛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赛事氛围。但部分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同时,在校大学生由于自身认识的不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参与创新创业类赛事的过程中也显露出很多问题。为此,本研究团队进行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情况”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共有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等26个省市的各高校和专业的50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与。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情况的分析,针对改进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  国家政府重视,政策供给加大

201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是一个有关推动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全局性文件。

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包括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业便利化;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扩大创业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等。且政府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也创立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小额担保贷款的贴息扶持、免征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学生获得教育资助和免费就业服务等。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为了强化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教育部将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统筹引导,继续推进国家鼓励高校创新创业各项政策的实施。当地各级政府要强化组织指导,及时研究制定并实施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及时协助他们处理实际情况。在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第一位,“双创”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的新使命和新任務。

(二)  高校創新教育引导,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众多院校在创新创业培养方面再添助力。尽管目前大多数院校针对本科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存在不足,但经过近年来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和指导及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已好转不少。研究团队调研结果显示,有55.32%的学生表示自己参加过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为在校本科生搭建技术创新的舞台和机遇。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试验、撰写学术论文、获取发明专利和独立技术创新等,全国88.75%的院校设立有创新创业教室,全国70.95%的院校建立了创新型创业研究所或创客服务中心等,全国70.77%的院校设有创业实践平台。各院校还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将学员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教学活动确定为课堂学习”等手段激发学生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兴趣。在对于“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原因”调研中,有36.28%的学生表示参赛是为了获得学分。同时,各院校也在积极地建立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并开设了创新创业训练班、创新之星培训营等活动。

对于大学生来讲,通过学校搭建的便利平台,参加创新创业赛事有利于了解当下就业环境、行业和市场环境,从而能更快地找到未来的自我发展方向,制定就业计划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可以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拥有此类想法的学生在参与调查的574人中分别占比67.60%、64.81%、64.46%。

(三)  学生热情高涨,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2004年,全国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还只占全国学生总量的0.31%,历经了10多年的迅速成长,至2017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得到了很大提升。调研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约有3.71%的大学生期望毕业后就可以实现独立创业。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与院校超过2 241所,团队共申报项目37万个,参赛学员突破了150万人。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计630万人、147万个项目申报参赛,总参与人次约为2017年的4倍有余,项目申报数量也增加了2.5倍,大学生自身的参赛热情也逐渐高涨,创业意识持续增强,如今已经成为“双创”主力军。

二  影响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的因素

(一)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的积极因素

1  知识学习内动力

掌握与巩固知识是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的主要原动力,各专业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多以本专业为基准,努力开拓与创新,着重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运用能力。而由于专业基础知识大多由教师讲授、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也普遍欠缺。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主要面向全国高校,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需要学生积极掌握并复习竞赛中所需要的相关专业学科知识,所以可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专业学科知识。从而在不断参赛的过程中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能力培养内动力

能力培养是广大学生参加各类赛事的内在动力。渴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很多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的内在动机。调研显示有66.25%的学生表示参加此类竞赛的原因是为了培养个人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其中认为参加此类比赛后提升了个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占比分别为77.89%、70.88%、59.30%。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进行模拟创新型服务项目,并撰写创新创业计划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战略的选择、计划的安排、创业市场的分析和经营策略的决策等,培养个人的创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主组织队伍、宣传、报名、撰写策划书、修改讨论和创新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活动,能够与广大同学、指导教师、学校和企业等建立良好联系,从而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主策划、创新和实践能力。

3  荣誉激励内动力

获得各项赛事的荣誉是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动力。相对于其他比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各高校对创新型赛事倾注了更多的师资力量与物质支持。专业的大赛指导与比赛演练使得参加此类赛事获得竞赛名次和荣誉的可能性提高。同时,学院和比赛组委会设置了一定的奖励,这是学生们参与此项比赛的主要激励力量。此类赛事的荣誉分量更重,对于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调研结果显示,66.67%的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中获得了名次,54.89%的学生认为参加此类比赛的原因是来自荣誉和奖品的激励。

4  个人素质内动力

年轻的大学生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精神,他们精力旺盛、无所畏惧、勇攀高峰,敢于正视困难,勇于迎接挑战。敢于走出“舒适圈”以丰富自己的爱好与人生。有52.37%的学生表示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是为了拓展个人兴趣、创新思维。同时,他们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他们有理想有目标,具备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并且大学生基本上没有成家的,因此也没有来自家庭和经济的压力。大学生的年纪一般在25周岁以下,父母尚年轻且可以提供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即使创业失败,他们也可以带着经验进入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就业。相比于很多社会人士来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压力更小一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63%的学生表示在创新创业时受到了家人的反对。此外,大学生思想灵活、熟悉互联网。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是95后及00后,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生活中能够熟悉使用互联网,对互联网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在接触新鲜事物时更为快捷,处理问题更善于灵活变化,也更易于把握新的机会到达人生顶峰。

(二)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的消极因素

1  缺乏社会经验

调研中有65.26%的学生表示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相关经验。52.98%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在进行创新创业时的最大阻力来自于经验不足,以及没有良好社会关系。也就是我们生活在大学校园中,没有系统地在社会中进行工作就业,因而缺乏社会经验、市场经验与职场经验。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课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与经营管理理念。且学校的教育更加理论化,学生无法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使得在校的大学生并不熟悉社会情况,对实际的劳动市场也没有了解。很多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一种美妙的设想和概念上,所以在开展创新创业赛事的时候往往都会想当然,没有经过市场的调研论证,完全脱离了现实,而这样所提供的产品往往也会富理想化,甚至根本就无法做到产品市场化。并且,身为在校大学生,在此年龄段大家的社会关系都较为简单,多以父母、老师、同学和相同年龄段的朋友组成。因此,缺乏良好社会关系带来的资源缺失也是在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阻力之一。

2  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准毕业的大学生的基本社会性质是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业。即使在创新创业中,也不要忘却学习这一根本性问题。另外根据我国传统,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在这一思想的作用下,他们也无法全心全意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去,如果此时学校出现了宣传效率低、讲解不到位等原因,会直接导致学生参与度低,部分学生在参赛时找不到合适的队友等此类问题。在调查中就有53.68%的学生表示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最大的困难是团队组成方面出现了问题;51.92%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帮助;47.86%的学生认为自己缺少对创新创业大赛的认识;44.25%的学生表示学校对于比赛的宣传力度不够。

3  学术素质偏低

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使得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国内的知名高校相比,招收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时存在相应的弱势。由于基础的薄弱,他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弥补自己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还有认知与见识方面的不足,因而大大影响了他们参加此类赛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调查中有65.26%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缺乏相关经验;55.50%的学生希望在参赛时学校可以指派教师和学长学姐提供指导帮助;47.08%的学生表示不参加此类大赛的原因是缺乏相关技能,需要培训。针对此类问题,各高校应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培训;通过创新创业老师对学生团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校对学生组队与参赛过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干预。

4  学校教育不到位

大多数普通院校教学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还在完善的过程中。例如创新创业方面的训练活动开展得不充足或者开展相关活动较晚。在调查过程中重点高校的学生占比约40%,来自重点高校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学校资源充足且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环境优渥,平时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重视,定期开展举办相应创新创业活动,在此类环境的熏陶与培养下,此类学生的创新力与发展头脑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讲更加具有前瞻性与灵活性,因此在赛事中能更好地发挥其学校优势和个人优势。普通院校的学生占比约60%,来自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相关指导讲座较少、开展的活动较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赛事的兴趣不高,由于平时缺乏锻炼,在参加赛事的过程中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了解赛事环境,不知道如何把握。参赛的学生中有48.77%的人表示在参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创意,不参赛的学生中有41.29%的人表示不参赛的原因是缺少创意点。甚至有44.68%的学生表示此前从未参加过相应赛事,不知道如何撰写计划书、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等。以至于在比赛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在撰写策划书时不规范,存在很多错误,导致走了很多弯路,费了很多时间等。

三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双创教育课程培养体系不完善,教学理念落后。许多院校提供的双创教育资源有限,只是一个创业管理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的教程,并不可以满足大学生关于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教学需要。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双创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但这些课程都没有成体系,理论和实践的联动机制缺乏。在教学方式上,并没有很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也仍停留在简单的文字介绍上。

(二)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双师型”教师

培育大学生创新发展的社会实践教育体系,需要一个有效保障学生创新成长的指导教师队伍。但高校教师普遍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创新实践力量也显然欠缺。同时,学校提高教师实际创新能力的机制不完善,使其无法担当起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培育的重担。而“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有较强的理论教学实力,同时也具有对实际教学的亲自示范和操作能力,能够很好地把理论课程与实际课堂融会贯通,进而真正地把理论和实践过程联系起来,以完成学生把书本知识向实践过程转化的任务过程。

(三)  缺乏有效实践平台

目前雖说各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双创教育方面也投入了较多资金与精力。如设置孵化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金等)、购买优质的文献资料检索设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培训课和增加专业指导教师的数量等。但因为很多院校的双创管理制度和资金方面都比较欠缺,导致了有效实践平台的构建力量欠缺,学校孵化基地使用频率不高,学校实践基地资源匮乏等。

四  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议

(一)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达,对人才培养能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所以,应用型院校在安排创新创业教学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并针对学生自身成长需要和专业培养目标,在对其进行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学项目充分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们不但拥有更高的学科素质,而且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动力。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要求紧密结合,与现实接轨,做到与时俱进。

(二)  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性较强,专业性较高。涉及到的领域也相当多,比如创业投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所以需要一个学术素质高、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多元化教师队伍。而很多应用型高校中还存在“没有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用“外聘内培”的方法。外部聘请专业人才的同时,从学校筛选出部分老师,开展创新创业教学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建立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逐步促进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壮大。

(三)  搭建高质量实践平台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离不开校内外实验基地的配合和帮助,而实施创新创业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中,因此搭建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尤为重要。除校内建立创客中心、创意产业园等孵化平台外,还应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扩展,让学生与现实相接轨,充分了解社会。所以,应用型院校必须能够融合各方优势,与企业之间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将专业知识优势和学科资源优势能够充分体现到一些企业密集区域,比如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等,为学生创造高质量校外实践平台。

五  结束语

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赛事对自身发展具有较大意义。依托高水平的赛事平台,大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行业的前沿市场和现状,还可以通过比赛锻炼,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前养成良好的择业观,为将来就业打下更好的基础,提前定好职业锚。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采取明确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目标、优化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健全竞赛奖金机制和打造高质量实践平台等措施,全面推进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变革,逐步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双创教育模式,积极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才能。

参考文献:

[1] 张德印,朱贺.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存在的问题——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创新科技,2013(11):102-103.

[2] 刘为浒,郝佩佩,黄骥.虚拟仿真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6(3):91-96.

[3] 张定群,陈海玲.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层次+模块”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08(2):57-58,61.

[4] 董冬,丁晓浩,魏娜娜,等.基于“以赛促创”的园林应用型人才主动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6):230-233.

[5] 焦爱新,费新宝.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实施策略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6):24-26.

[6] 李建,杨江南.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探索[J].中国商论2019(21):241-242.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高质量酒店数字化人才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研究”阶段成果(20220105353);2021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以赛促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研究”(20213F2SOZ10070);2022年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吉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阶段成果(JGJX2022D679)

第一作者简介:王兴华(1981-),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