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报纸美编该如何转型

2023-09-16张军

新闻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融媒体转型

张军

【摘   要】进入融媒时代,传统媒体在实践中谋求转型发展,美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做好融媒时代的美编,要充分认识融媒体视觉传播的特点,在求新、求异、求变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推出高质量的融媒产品。

【关键词】融媒体;美术编辑;转型

融媒体是融合了众多媒体功能的转型升级产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当下,传统报业在不断自我突破,大力发展新媒体,谋求在融合发展中壮大自身。媒体的融合转型,颠覆了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就新闻采编工作而言,要把分散的力量组合凝聚在一起,采编岗位的人要做到一岗多职,达到“1+1>2”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对报纸美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突破传统思路,不能止步于报纸版面等静态载体;要学习融媒思维,掌握更多的技能,向动态载体方向开拓。

融媒体环境下的美编工作内容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根据不同媒体的属性确保发布的内容,针对不同的读取形态,保持视觉连贯与风格统一;另一类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让内容呈现更具冲击力,多元化、全方位地展现主题。

一、融媒时代视觉传播的特点

相对传统媒体产品来说,融媒产品拥有科技优势,视觉呈现方式更功能化、呈现效果更多样化。

通过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几乎所有的生活需要,这就是功能性。人们已经习惯于这种功能性需求,于是小小的“手机屏”成了融媒时代的重要阵地。要占据“手机屏”市场,就要求在视觉呈现上不仅要美观,还要突出功能性。

融媒产品要特别注重互动性,不能让用户一“阅”而过,要通过界面的互动,哪怕只是一个表情包的跳动,就有可能会留下关注度。现在大多数新闻产品在发布出来后,也会有点赞的界面,但仅此而已,没有互动感;如果点赞后弹出一个表情包动画,向用户露个笑脸或者说声谢谢,用户的感觉往往是不一样的。

融媒时代还有一个特点经常被忽视,那就是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本身的动态性,二是形式上的动态性。

内容本身的动态性是指发布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比如关于日全食的报道,传统报纸的报道只能是选择某一个时间点的图片进行呈现,新媒体的报道可以选择多个时间点进行呈现,而融媒时代的报道则可以对全过程进行“直播”。

形式上的动态性是指内容在发布形式上的表现手法。美编工作的重点在于把形式上的动态性表现出来。现在媒体都会发布“快闪”海报,但大多海报还是静态的图文组合。这和传统报纸版面上的公益广告相比,除了发布平台从“版面”转到了“手机屏”,本质上并无区别,没有把融媒产品的潜力完全开发出来,这需要美编深入研究并对作品进行升级。

例如,我们对两个海报在设计上所做的动态尝试:

一是端午节的祝福海报。在确定好主题元素后,利用动画软件对其进行了动态处理:青山碧水,上有祥云浮空,下有小舟轻游;文案也作了动态处理,逐行渐显;再配以传统民乐,整个海报播放效果唯美轻快,与静态海报相比,在视听享受上提升了一个档次。

二是一组新闻“快闪”。今年五月初,一位年轻女幼师表演“挖呀挖呀挖”儿歌的视频爆红全网。当时我们正好要推出一组反映乡村振兴的海报,我们从中找出“挖”这个结合点,视频里是“挖”果实,我们是“挖”新闻,异曲同工。围绕这个点,结合新闻的实际需要,我们重新编辑了“挖呀挖呀挖”文案,在呈现形式上采用欢快跳跃的动态表现手法。同时,我们在每个单幅海报上添加了二维码,可以直接链接到相关内容的客户端页面,查看详细报道。海报推出后,借助了原视频的热度,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二、融媒时代对报纸美编的要求

融媒体不同于以往的媒体形态,它是多种媒体形态相互融合的综合体,具有多种媒体形态特点,传播力更强、功能性更强、传播面更广。由此,融媒工作者要增强综合能力,美编作为重要环节之一,更要从报纸编辑角色转变过来,积极投入到融媒体工作中。

首先,报纸美编在专业技能上要升级。融媒产品制作不同于传统报纸生产,除了要掌握必要的文字图片的静态处理外,还要掌握动态效果、音频效果、视频效果、交互效果。这就要求报纸美编要熟悉更多的设备器材,要学习掌握更多的软件操作技能。

其次,报纸美编要转变设计思路。融媒产品包含的内容多,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表现特点,所以融媒产品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报纸美编要转变设计观念和设计思路,熟悉并合理利用多元平台,增强作品感染力,提升作品传播力。

再次,报纸美编要提升采编能力。融媒时代要求的不只是软硬件的融合,更要求融媒工作者意识上的融合。尤其是采编一线人员,要做到一岗多能,在不同岗位之间渗透甚至跨岗作业,让各个部门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强战斗力,提升工作效率。

三、融媒时代报纸美编如何转型

融媒时代比拼的不仅是内容生产,还有现代媒体技术综合运用能力。針对融媒产品的多元特性,报纸美编要在自身的转型升级中谋求多元化发展。报纸美编要做好融媒产品,就要不断求新、求异、求变。

求新。融媒产品相比报纸版面,涉及的软硬件运用较多。美编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要掌握一些静态排版软件,如PS、飞腾等;要掌握一些动态编排软件,如PR、AE、H5等;要会使用手绘板、相机、无人机等常用设备;要会画、会拍、会摄,更要会“融”。这里的“融”是全方位的“融”,包括不同软件之间的交叉处理、不同硬件之间的有效配合、不同技能之间的有机融合等。唯有掌握了一系列新知识、新设备、新技能,才能做出让受众耳目一新的融媒体产品。

今年在准备小麦丰收报道的前期筹备工作时,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听。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可行性较高的版本——“听!丰收的声音”。从筹划到拍摄,再到后期合成,美编全方位介入。创新总会有惊喜,第一期《听!丰收的声音之小岗村“抢麦”》推出后,收到有关方面的肯定。第二期《听!丰收的声音之“虾米”狂想曲》推出,相比第一期我们在封面、片头等细节呈现上作了优化,作品也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可。第三期《听!丰收的声音之“葡萄+”下》推出,也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社会效果。这个案例反映了“融”的特征:个人综合技术的“融”、团队整体合作的“融”、社会力量的“融”。

求异。融媒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生产者,各新闻单位都在发展融媒体,内容雷同现象无法避免,同城媒体之间同题竞争现象严重。要做得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那就得“求异”,寻求差异化竞争。从内容上来说,可以是切入点的差异、深入角度的差异等;从形式上来说,就是表现形式的差异、呈现效果的差异,而这方面正是美编需要关注的。

美编要学会综合运用对比、夸张、抒情、幽默等多种表现手法,增强作品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激发受众的兴趣与共鸣;要简明、准确地突出主题,强化视觉冲击力,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关注。

求变。融媒产品的多样性,促使美编在呈现形式方面也应有多样化的手段。要突破固化思维,改变固化模式,敢于创新改变,充分利用融媒特性,让产品更富有时代感。

比如在手机海报制作方面,可多做动态尝试和功能尝试。一幅节气海报,传统做法就是静态图文,融媒时代可以考虑做成动态图文,同时可以增加链接按钮,点击或滑动后整个画面就变成了年历等形式,这样既增加了信息量,也增加了实用性和互动性。像这类融媒产品,受众可能会长期保存在手机里备用,这也就等于留住了这部分受众的关注度,增加了存量用户。

融媒时代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快!同样的内容,谁先生产发布出来,谁就会赢得市场先机。这种快节奏直接带动融媒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要快速运行,各个环节需要相互补位,这就要求融媒工作者要能一岗多职,美编也是如此。

综合来说,要做好融媒时代的美编,要在适应中做出改变,达到融合的目的。只有在适应了融媒时代产品的特征和发布节奏后,才能找准方向,改变思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通过掌握更多技能,做出高质量的融媒产品。

参考文献:

[1]陈潇.融媒体时代下报纸美术编辑的创新发展[J].记者摇篮,2022(03):49-51.

[2]刘岚,刘昀,王青峰.浅谈融媒体时代报纸美编如何创新思维顺利转型[J].采写编,2021(11):33-34.

[3]李晓婷.新媒体时代报纸美编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分析[J].报林,2020(03):85-86.

[4]杜红梅.试论媒体融合时代美编角色转型[J].中国报业,2020(05):102-103.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

猜你喜欢

融媒体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