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都市型林草产业发展模式初探

2023-09-15刘亚楠

森林防火 2023年2期
关键词:林草郑州市林业

刘亚楠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北京 100010)

都市型林草产业是指处于都市市区或其周边地带,与都市的生态、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互相依赖,融为一体,并具有生态性、经济性、文化性等多种功能的可持续林草产业,是中国城市林草产业的主要发展形态[1-2]。“十四五”规划也从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019年发布的《“一带一路”增绿行动计划》,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等均表明林草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郑州市是“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城市[3-6],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实践平台,始终走在发展“绿色丝绸之路”的前沿,本文旨在通过郑州市的林草产业发展初步探索都市型林草产业发展模式。

1 郑州市林草产业发展现状

郑州市位于中国华北平原南部,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商贸的中心。郑州市下辖六区五市一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郑州市2021 年常住人口为1 260 万人,约占河南省总人口数的1/8。该市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其林地面积23.52 万hm2,占市域总面积的31.1%,跨越落叶阔叶林和平原栽培作物两个植被区,植物资源以嵩山植物和黄河湿地植物最为典型,拥有众多可种植栽培的经济植物种类,且土壤类型丰富,土地保肥能力强。郑州市交通运输条件优越。郑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交通枢纽,在连接东西、贯通南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区域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列车编组站、我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以及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家首批跨境电子贸易试点城市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近年来,郑州市大力推进林草产业发展,根据《郑州市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 年)》[5-6],截至2020 年,林草产业产值已达66.74 亿元,具体内容如表1。郑州市的花卉苗木、经济林、林下经济[7-12]以及森林旅游和康养服务等林草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该市林草产业发展的支柱。

表1 2020 年郑州市林草产业产值Tab.1 Zhengzhou City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dustry output value in 2020

2 郑州市林草产业存在问题

2.1 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2020 年,郑州市林草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为50.6%,16.5%,32.9%[5]。第一产业的总量大,但高标准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标准化示范基地不多,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第二产业中林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13],具体表现为龙头企业数量以及知名品牌少,整体经济效益不高;第三产业目前主要以生态旅游以观光类为主[14],体验型旅游产品不多,森林康养也尚处在起步阶段[15]。

2.2 科技创新有待提升

郑州市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2.5%(截至2020 年底)[5],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尤其缺乏重大标志性成果。多数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够,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学、研、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16]。

2.3 龙头企业与知名产品较少

郑州市经济林经营较为分散,没有建立完善的绿色有机生产体系,优质林产品的比例仍需提高。同样,郑州市大多数林草企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精深加工技术、市场和品牌影响力、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缺乏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郑州市林草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数量较少,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

2.4 现代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郑州市林业现代服务产前、产中和产后体系不够完善[17]。产前的财政引导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需进一步加大,森林保险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产中的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林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及产品标准体系不完备,林业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后的林业高端人才服务不足[18]。

3 郑州市林草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3.1 布局结构

郑州市结合自身林业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林草产业布局结构。

建立一个国际花卉物流集散中心,借鉴云南斗南花卉产业发展,郑州市在惠济区现有陈砦(双桥)花卉基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国际花卉物流集散中心。花卉产业因具备高收益及富民面广等特征,借鉴规避云南花卉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出口渠道杂乱等问题[19],郑州市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基础,能够将其打造成集市场展销、商贸物流、电商服务、科研观光、文化体验、美容疗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高标准、国际化的花卉物流集散中心。借助郑州市作为北方交通集散的重要节点,拓展国内北方的花卉市场,同时产业的形态呈现高级化的发展能够带动郑州市整体的经济转型。

分别建立山区和平原综合产业发展区。两区是根据郑州市地形地貌形成的产业规划布局结构。山区包括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上街区、荥阳市以及惠济区西部、高新区西部、中原区西南部、二七区西南部、新郑市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区。山区不仅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土壤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较高,同时山区相对平原而言具有野趣盎然的自然环境[20-21],因此产业发展区主要以生态旅游与康养服务、林下经济为主。平原区包括金水区、郑东新区、管城区、经开区、航空港区、中牟县以及中原区、惠济区东部、高新区东部、中原区东部、二七区东北部、新郑市东部平原区,平原的林草产业更加注重保障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22],对区域人员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社会支持作用。因此平原林草产业发展区则主要以花卉苗木提档升级、林果商品提质增效为主。

形成多个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生态旅游综合体、康养基地、森林特色小镇等重点建设项目。依托市域现有的自然资源,针对不同县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建设种植(示范)基地、引进林产品加工企业、整合现状景区景点、完善林产服务平台等。加快生态旅游综合体、康养基地、森林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值得注意的是,森林康养是林业与旅游业、健康服务业相互融合的产业形态[23],是新时期对林业发展的新要求。

东西两区横向相连形成三条旅游带。这三条带主要连结多个结点,致力打造沿黄河生态廊道为主线,向东西方向延伸形成沿黄河生态旅游带;以连共线、中原西路、绕城高速、郑民高速为主线,分别向西、东方向延伸形成休闲度假旅游带以及以林桐高速、郑少高速、绕城高速、郑栾高速为主线,分别向西南方向延伸形成乡村生态旅游带。沿黄河生态旅游带以黄河水系为脉络,贯穿着湿地文化公园、国家遗址公园以及花卉博览园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节点,这些公园等非物质文化着力渲染郑州市渊源的自然与历史文化,体现历史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相生;休闲度假旅游带则更多连结现代化的生态休闲园,花卉体验园以及花卉示范基地等,体现现代科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相应的产业也多具有科学与技术等;乡村生态旅游带则更加注重身心田园回归的感受,在当地居民寒来暑往躬耕土地,农闲灯下手工制作等亦农亦旅的生活状态可为都市生活的人提供带来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3.2 产业链规划

郑州市林草产业的产业链规划分别从不同产业进行规划。

郑州市需培育具有丰富乡土特色的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郑州市林草产业的第一产业主要以林木的培育与种植和非木质林产品的培育与采集为主。重点发展以观赏苗木、盆栽和宿根花卉等为主的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和花卉生产,以核桃、石榴、葡萄、樱桃等为主的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以林药、林菌等为主的林下种植和以鸡、鹅等为主的林下养殖。因此要在加强林产品培育的基础上,向高附加值林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延伸,重点培育本地特色、优质品种、创建林产品品牌,打造以“新郑大枣、登封核桃、新密密二花、荥阳河阴石榴、惠济区花卉、二七区葡萄”等为代表的“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郑州市林草产业的第二产业主要以木材加工、经济林产品加工和林下产品加工为主,进一步发展乡土特色和精品花卉苗木,大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同时可以横向扩展森林食品加工、生物饲料加工、绿色废弃物生态处理及循环利用等相关行业。

郑州市第三产业需打造以林草为主要特色的具有辨识度的旅游项目。可以打造以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地游览观光、生态文化体验、自然教育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强调林草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以欣赏乡村风光、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打造以林草为核心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印记,及以康体、养生、健身、医疗、保健为主题的康养旅游,为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林草生态系统服务创造价值。在原有基础上要丰富旅游模式和服务种类、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林草培育、育种、采集、加工和旅游的发展等过程中,大力开发非化石能源,最大程度实现林草产业以及周边产业等的减碳节能。

在林业管理服务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林草产品科技支撑和检验检测体系,引导建立行业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降低林草火灾的风险[24],提高林草业社会化服务水平[25]。与此同时鼓励建立林草业专业服务公司,建设投融资平台和互联网信息平台,发展林业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信息服务等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业。

3.3 保障措施

以下措施能够保障郑州市林草产业的良好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考核[26]。通过《郑州市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 年)》的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细化落实规划提出的战略任务:一些人员负责加强对林草产业发展的引导;一些人员负责推进林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标准的实施和应用,规范化和标准化林业管理;另外一些人员建立、完善林草产业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林草产业相关指标纳入各级林业系统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与奖惩。

2)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27],确定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具体而言,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支持公开市场交易,保障林权有序流转,推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鼓励经营方式创新,增加互联网+,特别是直播带货等新媒体销售途径;实施林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支持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快推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建立完善林业碳汇核算体系,编制林草产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高林草产业经营主体减碳意识,为后续林草产业的碳交易奠定基础。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投资融资政策。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力量为主体、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全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林草产业投入机制。采用财政贴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林草产业基金、林权抵押贷款与林木收储制度等多种政策工具,整合财政支林资金,支持林草产业重点工程建设;鼓励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投资渠道,加快建立高标准林业基地。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扩大林农贷款途径。鼓励和扶持建设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行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由林业企业、大户和林农自愿加入或出资组建的多赢模式。综上,在林草产业转型发展过程形成了如图1 的产业发展模式。

4 结语

在国家林草产业发展政策利好、民生需要等有利条件下,制定相应的省、市或县的林草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引导推动林草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融合化等方向发展。林草产业发展需要重视以下几点:第一,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推动现有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同时促进林草产业新业态发展。以郑州市为例,坚持“一心两区三带多心”合理的产业布局结构,结合郑州市域各区县的镇村特色,依托当地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打造具有郑州特色森林康养基地、特色村镇;发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电子商务、林产品文创等林草产业拓展的特色业态,同时,引导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第二,立足资源优势和特点,挖掘特色产品,打造品牌。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现状产业的分布,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打造高标准种植基地和产业园区,深入挖掘当地产品优势,从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等多方面,充分利用中国林交会、林博会、推介会等会展经济形式,推动全市林业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林业品牌,打响品牌树立旗舰。第三,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升产学研用合作深度,在减少自然林草破坏的基础上促进低碳减排的林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8]。与区域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促进林草产业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引进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综合效益好的企业入驻。最后,为林草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落地,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考核,注重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促进林业品牌建设[24]和林草产业的创新可持续发展。综上,只有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立足自身优势特点,提高产业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人才保障时,都市型林草产业可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林草郑州市林业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林草风采
郑州市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land produces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