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救灾的现状问题及火灾扑救解决措施
2023-09-15王亚峰
王亚峰
(宜春市消防救援支队,江西 宜春 336000)
森林资源是我国的基础性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我国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使森林资源保护取得极大成就。但森林火灾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减少,影响森林资源整体建设。我国发生的特大火灾较多,导致物力与人力损失惨重,给火灾地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森林防火防灾成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1-3]。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灾发生率,但在防火工作开始出现基础工作未长期坚持,风险隐患整治不到位,扑救能力不足等问题。解决森林防火防灾问题需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指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管理意识,管理制度,基础建设全方位提高防火救灾水平,为我国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研究方法
以A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围绕着研究主题,参与当地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收集当地近年来森林火灾调查报告事件,统计当地森林火灾防控治理研究资料。通过半访谈结构式访谈工作管理一线对象,分析当地森林防火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其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践与当地所执行的情况提出适宜的防火防灾,提高火灾扑救能力的对策。
2 研究结果
2.1 A市森林资源分布现状
此地整体地势呈现出西北部高,东南部较低的特点,东西部气候特点不同,东部暖和,西部凉爽。但是全市温度适宜,全面降雨量较少,无霜期一年为337天。近年来,A市绿化覆盖面积逐渐扩大,但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西部森林资源较丰富,东部资源较少。生物种类丰富,植物种类共有3 977 种,其中29 种属于重点保护植物,鸟类资源丰富,共计440 种,自然保护景观资源统计图见表1。其中森林公园数量较多,说明A市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2.2 A市防灭火基础设施现状
A市现拥有森林防火设施设备与信息指挥系统。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包括野外监控,气象预警监测,森林防火检查站,瞭望塔,火险因子采集站,森林防火道路,防火水源地,森林防火物资储备等[4-6]。野外监控在A市14 个区均有分布,监控范围约为2 985 万hm2,统计有效监控面积为2 354 万hm2。设设置气象预警监测点共1 个。森林防火检查站全市共10 个。瞭望塔全市14个。火灾因子采集站全市6 个,防火道路通达性高达74%。防火水源地的各类型的水库共有266 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共有128 个,设备齐全,包括风力灭火机,运兵车以及水泵等。A市拥有相应的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包括基础网络平台建设,应用系统以及森林防火通信系统。详细基础设施数量统计见表2。
表2 A市各基础设施统计Tab.2 Statistics of various infrastructure in City A
2.3 A市森林火灾引发原因
A市近年来共发生300 起火灾,引起火灾的原因包括人为、林下可燃物多、气候条件特殊。主要原因为人为因素,具体包括旅游烧烤,炼山造林,上坟烧纸,野外吸烟以及取暖做饭等。详细见表3。
表3 森林火灾引发原因Tab.3 Causes of forest fires
上坟烧纸是引发林草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A市林内坟头较多,且分布较广,不利于当地管理。且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祭祀习俗,在特殊节日上坟人员较多,用火屡禁不止,增加用火隐患。A市旅游业发展快速,每年有大量游客进入林区旅游,增加当地防火的难度。在游玩过程中因为防火措施不到位,游客出现吸烟,野炊行为,极大增加防火隐患与防火压力。A市实施大量增绿措施,增加全市的森林面积,有效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但林下可燃烧资源逐渐增多,能源结构出现改变,成为森林火灾的隐患[3]。气候干燥,当地降雨量减少,给森林草原灭火工作带来严重困难,导致森林发生火灾。
2.4 A市森林防火救灾存在的现状问题
A市防火救灾存在基础性工作未抓实,风险隐患整治不到位,责任边界不清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慢等问题[7-10]。
2.4.1 基础性工作未抓实
A市未全面排查各种风险隐患,相关部门并未掌握重大隐患与风险底数,不能针对现存问题及时有效的处理。部分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在进行森林防火基础工作时未抓实抓到底,森林防火工作流于形式,基础性工作出现挂空挡的现状。
2.4.2 风险隐患整治不到位
林业生态工作开展成效显著,A市森林面积逐渐增加,但林下出现大量枯落物,地被逐渐增厚,天气炎热时遇见火源易引发火灾,造成救火困难。部分林区没有安排专员管理,导致林下存在大量的可燃物,林区部分电力规划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遗留安全问题[4]。防火区对火源管控不强,没有全面发布禁火令。即使在高火险时段,也没有相应的禁火令,重点部位与区域没有安排人员专守,导致人为火灾频发。外部管理林草的工作人员巡护责任未落实到位,没有严格管理野外用火,防火宣传力度不足,不能有效整治火灾风险隐患。
2.4.3 责任边界不清
森林草原防火救灾工作应按照属地管理制度以及分级责任制度进行管理,A市地方各级行政均承担相应区域内的工作责任,责任划分清晰,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但A市在运行网格化中的责任体系长期责任交叉不清、部门之间工作任务划分不明,防火工作内容不明确,工作标准模糊,这导致当地防火相关部门难以追责。且防火灭火表现出衔接不够紧密,防火各细节之间存在防扑脱节的问题[5]。主要的防火经营主体未明确划清相应的责任边界,致使防火措施执行力度不足。森林管理基层人员责任意识不足。重点防火卡口缺少护林护草人员驻守。分析原因为当地没有将火灾事件与个人和集体业绩与奖惩挂钩,所以防火责任难以落实落地。A市在专项森林草原防灭火整治中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但防火指挥机构整体结构层级的发生一定改变,尚未进行实战检验,难以评估具体应急处置能力。
2.4.4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在森林防火中起到关键作用。A市经济增长快速,但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并未重新建设,大范围火灾救灾能力不足。即使目前A市拥有相应的防火隔离带、消防水池及消防器材储备库,但当地未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直接对森林防火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航空可在灭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市航空飞机机源灭火力量不足,航站数量较少,不能全面覆盖全部的森林防火区[6]。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灭火保障不够,航空消防优势未有效发挥。灭火基础设施不足,防火蓄水池建设与当地相应得到预警监测体系落后,不能实时有效监测火灾发生。A市大部分森林的火险监测站点数量少,使用视频监控手段频率低,各基础设施之间通信不强,设备设施维护困难。
2.4.5 火灾扑救能力不足
A市专业扑火队伍能力不足,当地基层管理机构在林业资源中所获收益减少,逐渐弱化森林防火责任,降低防火组织功能,骨干力量逐渐减弱,降低当地防扑火能力。林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林区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年人,没有足够防火资金,防火救灾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专业扑火经验不足,延长救灾时间,扑火效果不理想。
3 讨论与建议
针对A市存在的防火救灾现存问题,分析其原因为当地相关工作人员森林防火思想认知不足,防空措施比较单一,体制机制不够顺畅、配套保障不到位及扑救体系滞后所致。针对A市存在的防火救灾问题现从管理意识,防控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火灾扑救能力提出相关对策[11]。
3.1 增强防火救灾意识,落实管理责任
增强防火救灾意识,转变观念,筑牢得灭火的思想防线。首先全面强化理论学习,当地党政相关人员主动承担绿色发展生态责任,主动提高政治站位,组织相关干部一同学习森林草原防灭火政治理论知识[12-14]。邀请专家授课,召开专题讨论会,深刻认识森林草原灭火的重要意义,有效防范草原火灾。
树牢“生命至上”意识。火灾扑救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火情,了解救灾气象与地形,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不能的打火,此外,温度过高,气象条件不好均不能打火,如果可视度较差也不能打火,遵循科学扑救原则,始终将扑火安全牢记心中。
推行林长制,落实责任制度。林长制度有利于层层落实责任,当地可采取生态政绩考核,提高政府防灾灭火的工作效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防灾灭火工作首位,将灭火防灾工作纳入生态建设责任考核,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落实部门分工责任。
3.2 增强隐患整治力度,提高防空水平
加强市内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整治,多方排查乡镇内火灾风险隐患,尤其是防火高风险地区,进行地毯式排查,对一切林区可燃物进行排查,不留隐患与死角。林区周围居民生活生产用火进行彻底排查。林缘附近50 m避免用火。加强散坟管理,建立相应信息数据库。
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也需及时排查,建立矢量化档案与电子台账,加强对老化设备的的日常维护和改造。配合有关部门定期清除可燃物,制定清理计划,编制一隐患一方案,彻底开展防火专项工作。
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制定火灾案件工作制度,严格查处野外用火行为,针对容易构成火灾应从重处理。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相应宣传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防火主体作用,给予经济奖励,并建立有奖举报制度与责任连带机制,让基层群众互相监督。政府加强森林防火常态化宣传,可利用宣传片,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宣传,让群众针对性学习森林防火知识[15]。
3.3 建立防火体制机制,为防火提供支撑
火灾发生后立即处理,可较大程度地降低火灾损失,避免小火灾成为大火灾。需要提高应急处置综合能力,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火灾治理体系建设,例如灭火工作机制体制,在防火指挥机构领导下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划清职责边界,建立专业的扑救队伍。二是建立灭火机构,建立防火组织保障体系。有专职人员长期负责防灭火日常工作,形成火险预警中心。三是构建灾群防治基层治理体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火灾应急处理工作,让村委及相关干部加入防火工作中,形成群众相互制约的防火工作格局。四是完善综合风险治理制度,建立治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监控隐患,进行防灾防火隐患排查,可以有效提高防灾工作效率。建立林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护林员巡护,将巡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整理为问题清单,全面整改。
3.4 使用科学扑救方法,降低火灾损失
所采取的扑救措施应能隔离可燃物,或减少可燃物的蒸汽量使其低于着火下限;隔离空气,或使空气中氧的含量低于14%~18%;还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可使用森林火灾扑救方法包括窒息法、冷却法、隔离可燃物。首先,可使用窒息法,如复土、喷洒灭火剂和扑打等,可隔离燃烧所需的空气,达到灭火目的。适用于火灾发生初期。其次,使用冷却法,即在着火可燃物上覆盖湿土或洒水等,使着火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灭火。最后,隔离可燃物,如开设防火线,将已燃可燃物与未燃可燃物彻底分离;在可燃物表面喷洒化学阻滞剂,或大量浇水形成阻燃带,使其难燃或不燃。此外,还可手动设置防火线。在火灾发生前,选择一处植物稀疏,与主风向相垂直的地方。同时,将火场周围的易燃物全部清理干净。防火带宽度通常不小于30 m,长度要根据火焰的扩散范围来确定,伐倒的植被向着火的一侧倾斜。在开启消防通道时要重视质量,对质量不合格的要及时返工。当防火防线形成时,应在外围留出充足人手把守,形成严密的防火防线。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火信息水平
建立规划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完善防火宣传教育设施设备,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在乡镇、村等宣传栏进行防火知识宣传,在醒目位置放置宣传牌,提高宣传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做好防火物资配备,提高专业扑救能力,为每一个救援人员提供充足的扑火工具。完善防火信息系统,扩大信息数据平台覆盖面积,避免各部门信息“孤岛”的问题,接入统一数据格式,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加强防火智慧中心建设,例如消防数据资源中心,消防决策信息系统化及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扑救能力,完善火场指挥机制与指挥专业水平,并全力加强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建设。
4 结语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防火救灾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针对防火救灾存在的基础工作不落实,风险隐患多,责任边界不清,防火思想认知不足,配套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导致防火救灾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要及时转变观念意识,落实责任。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提高防控水平。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保障,最后提高扑救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为我国提高森林防火救灾工作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