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3-09-15潘博闻别婧雯

中国国情国力 2023年7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金融

潘博闻 别婧雯

我国的金融脱媒现象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就已有呈现。在次贷危机后,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部门也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激发经济活力。在这一时期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如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银行业经营,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等。同时,在过去十年中,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启动和快速渗透入金融领域。上述现象都客观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因此,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关系到传统银行业务模式转型,乃至金融市场秩序安全和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文献综述

可以从四个角度来探索金融脱媒现象的研究,具体包括金融脱媒的内涵、成因、后果、对策。

“金融脱媒”第一人是Donald D. Hester(1969),他通过对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它们的净业务收入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最大值,并在此后数年内反转为下降态势,Donald D. Hester将这种现象阐述为金融脱媒[1]。

我国对金融脱媒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辛琪(1990),她定义的金融脱媒为:资金直接在投资方和融资方之间流动,资金流动不需要金融中介的参与,也就是金融机构在整个过程外部[2]。

金融脱媒受到多因素共同影响,席茜(2013)认为金融脱媒离不开中国金融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是经济新阶段自然而生的一种金融现象[3]。宋旺(2010)、钟正生(2010)认为居民投资消费习惯的改变也会对金融脱媒产生影响[4][5]。徐伊秀(2020)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对金融脱媒有推动作用[6]。杨宁(2018)认为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会受到金融脱媒的不利影响,传统业务盈利水平将降低[7]。

但是金融脱媒也存在积极的一面,谢智敏(2019)提出金融脱媒有助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8]。宫晓林(2013)提出金融脱媒将推荐传统商业银行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重要作用[9]。

在应对策略方面,王倩倩(2010)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参考西方金融发达国家经验模式,加大中间业务发展力度[10]。王晔(2014)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相结合[11]。此外,陆岷峰(2008)、任亚军(2008)、施勇(2008)认为当务之急是商业银行要抓紧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12]。

二、金融脱媒的原因

(一)金融制度与经济政策改革的推动

从历史数据来分析,资本市场的大力发展必然会导致金融脱媒,这是GDP保持健康稳定增长所必需的,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史上的客观规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间接融资比例处于较高水平。可以看出,在G20国家中,直接融资的比例在过去23年中呈现出普遍上升的趋势,而美国的直接融资比例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在我国直接融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我国在过去20年里一直强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也长期致力于提高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为企业扩展直接融资渠道。

(二)抗通胀动机下居民理财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储户不可能仅仅靠银行储蓄来对冲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影响。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损失,合理规避风险,储户选择将多余的财富投资于有更大期望收益可能的金融产品。同时,受传统文化影响,许多人热衷于购买而非租赁房产,为此不惜动用存款或使用杠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居民的储蓄率在过去十年中普遍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为16%,2017年储蓄率只有7.7%,而且还在下降,可以说达到历史最低点。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国居民的投资重点已经从传统的依靠银行储蓄赚取存款利息开始转变。

(三)居民金融知识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大众的金融素养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在互联网尚未普遍盛行时,无论是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还是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普通居民总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由于难以知晓这些投资产品及其背后的金融逻辑,往往选择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如银行储蓄。但互联网完全颠覆了这一过程,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自发地学习金融基础知识,而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乐于开展投资教育,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在这种环境下投资者的理论水平快速增长,风险偏好也发生了改变。传统侧重于规避风险的银行储蓄逐渐被投资者摈弃。

(四)金融产品不断丰富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投资渠道不断扩展。同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往往具有起投资金低、定位多样化、流程清晰明了的特点,许多投资者仅仅花数百元乃至数十元就可以体验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同时相对于传统银行在大众心中繁琐的业务流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购买流程也更加简洁明了,即使投资经验不足的投资者也可很快地熟悉大概的产品特点和购买方式。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了吸引新客户,往往也会采取发放红包、给与手续费优惠等促销措施,挤占了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很大一部分客户群体。

三、金融脱媒现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存款量减少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早期阶段,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较低,投资者如果只凭自己的知识去投资市场,就必须承担处于信息劣势方固有的高昂交易成本,这导致投资者很少选择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而商业银行拥有的人力资源、信息和技术优势,可以大大降低与投资有关的参与成本、信息搜索成本和监督成本。在金融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商业银行能够利用传统的存贷款利息差,即利用存款利息来吸引公众的闲置资金,利用略高的贷款利息来保证他们利用传统业务的收入来源。然而,由于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过度依赖存款和贷款业务,其他业务线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管理层的忽视。在此情况下,在金融脱媒逐渐增多时,银行的存款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从2005年到2017年,储蓄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05年这一数字为49.46%,而12年后的2017年,这一数字仅为39%,12年间下降了10%。不过,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在复杂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对保护现金流的标准要求更高,对不确定性的预期也越来越高。这可能会促使一些企业和个人选择更加保守的投资策略,一定程度上遏制商业银行存款量减少的趋势。

(二)优质客户群体流失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茁壮成长,直接融资市场的日趋完善,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不断扩大,间接融资对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在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下,大型企业凭借良好的业绩水平,会直接选择在证券市场融资,很多业绩良好的大企业IPO时都获得了高额的溢价水平。而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更多的会选择尝试门槛较低的创业板或科创板市场。退一步说,即使不选择权益市场,企业也可以选择使用短期融资债券来筹集资金,总之,银行借款作为企业主要融资方式的优先级被大大下调了。

在金融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银行利用其在金融市场上的绝对优势,拥有大部分的优质客户群体,但伴随着金融脱媒的产生,从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都在冲击着商业银行的这些客户群体。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中主体的增多,金融工具也在随之增多,这其中有许多平衡收益或风险,或追求更高收益水平的选择,比如说VC基金、对冲基金、期货合约产品。高净值客户较二十年前,有着更广阔的风险——收益组合选择,而银行传统的储蓄产品显得则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这必然会导致一大批高净值客户的流失。

(三)增加相关管理成本的开支

金融脱媒现象地不断加剧造成了银行难以保障优质客户的忠诚度,导致银行客户层次在不断下降。商业银行为了保持最初的贷款业务,迫切需要调整客户结构。但同时,为了保持或扩大业务规模,银行不得不放宽对一些中小微企业的审核标准,这无疑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因为这些中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欠缺,资本安全等级也不高,银行为控制坏账率,只能不断加大风险控制投入,最终使得商业银行的管理负担和成本不断增加。

(四)刺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并不全是负面冲击,不能仅仅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虽然金融脱媒冲击了一部分业务,并且限制了传统的存贷业务发展,但是这种冲击的危机感也能够推动传统银行,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扩宽获利渠道。

四、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一)加速发展中间业务

首先要摒弃过去片面重视存贷款业务的观点,明确在管理层面高度重视中介业务,将中介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突破点,充分发挥中介业务为商业银行创收的功能,增大部门规模,完善考核方式,规范KPI指标,加大资源投入。在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大环境下,推动支付结算服务、代理服务、咨询顾问服务等业务模式。

此外,随着全球银行业逐渐走向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应积极结合投资银行业务,扩大信用资本类的投资银行业务,积极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扩展市场,开展证券发行、证券分销、投资咨询等业务,既要做到保持风险可控,又要努力提高盈利水平。

(二)融合互联网技术

随着金融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传统银行可充分发挥其历史优势,利用其积累的海量客户数据结合现代金融大数据算法,构建用户画像,在明确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服务。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快金融创新,提升利用大数据的能力。与此同时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不能盲目创新、强加杠杆。此外,还需努力加强银行与金融科技的融合,用科技支撑智慧型银行的建设,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学习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加强数据管理,利用大数据为银行服务。利用网络平台,扩大营销的覆盖范围和覆盖人群,加大对金融和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投入,建立金融科技团队,努力使业务水平达到行业前沿。

(三)保持发展传统业务

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规模受到了冲击,盈利能力也遭到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商业银行正在创新和发展新的活动,但在开辟新的收入来源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原有的传统活动。传统的银行的存款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进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资金渠道,也是商业银行拓展其他业务的重要前提,推动业务模式创新不代表对传统业务模式的忽视。即使在利差普遍缩小的大环境下,也应该积极保持传统业务的发展,以量换价,以量换利。

■ 张涵/摄

(四)努力降低管理成本

在金融脱媒,传统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减员增效就显得更为重要。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空中柜台、云柜台业务模式,将一些业务的办理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进而缩减营业网点的人员配置,关闭一部分不活跃的营业网点,起到控制营业成本的作用。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完善成本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内控,真正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体系,将成本控制上升到企业战略的角度。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银行金融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