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智理”路径

2023-09-15唐琼冯俊锋

中国国情国力 2023年7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数字化数字

唐琼 冯俊锋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农村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几经变化。从传统时期能够回去的“故乡”到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渐被遗忘的“老屋”,农村相较于城市发展愈加式微。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为广大人民创造了许多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加重,乡村人员流失,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虽然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在稳步缩小,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仍然突出,这也成为制约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推动乡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让数字经济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一、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战略目标,“数字中国”首次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驱动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的“863”计划是我国最早的数字农业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鱼病防治、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5个专家项目研究平台,研发了200多个实用专家系统,并在全国22个示范区应用。和数字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数字农业起步较晚。随着政府对数字农业的支持与引导,我国对于农业数字化领域介入越来越深入。如农业的信息采集技术、农业问题远程诊断、温室大棚的环境智能化系统控制等方面。当下我国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进入新的阶段。当然,数字技术不但推进了农业产业现代化,对基层社会治理也贡献了力量。

毋庸置疑,数字化能有效促进乡村建设与基层治理,促进农业向好向强,数字经济也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推动力[2][3]。数字农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人文素质、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环境等。为此,加强数字农业的建设需从政策制度、经济环境、农民收入以及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来考量,有效地驱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4]。大数据时代,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嵌入乡村,塑造了数字乡村治理模式[5],数字信息技术正在转变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治理工具,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条件[6]。

以城市数字化发展带动农村数字化发展,从而实现城乡之间在经济机会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7][8]。如营造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氛围、教育培训乡村干部群众以提升数字乡村建设主体能力、健全数字乡村组织体系以保障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开展,从而建构数字乡村共同体以多元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践等[9]。于政府而言,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需要建立明确的指标体系,而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要从数字乡村的内涵定义出发,体现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还要从数字乡村建设成效出发,要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三农”工作的总要求[10]。

二、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

(一)“新基建”发展不平衡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11]。随着数字化飞速发展,农村信息化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但和城市的数字化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城镇网民规模为7.59亿,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可见,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和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还有一段距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的步伐,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乡村管理数字化发展。这些规划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表现出:省主干地区辐射作用不突出,农村通信保障明显不足,农村以及偏远地区4G、光纤网络不能完全覆盖,县城、重点乡镇不能保证5G网络覆盖,千兆网络城市群拥有量省内较少等特点。

(二)数据共享较难

“数据即资源”的传统观念是数据共享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共享内驱力缺失是数据共享难的主要因素。调研中发现,虽然政府部门掌握了绝大部分的数据,但由于国家部委专网系统林立,各专网之间互不相通,这样的“孤岛效应”延续到了地方,地方政府也各自为政。数据共享如果是隐形的工作投入,无法在考评体系中进行量化考核,如此一来,推进数据共享的意愿变得更为被动。数据共享不足,无法打破数字壁垒,必然阻碍数字乡村的建设。此外,数据共享困难和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法律层面不完善也是实现数据共享必须要克服的难题。政策制度方面,政务数据共享区域协同体系建立不健全,没有建立省级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台账,省市县三级共享平台全面互联互通没有达成,以及缺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都是数据共享制度没有健全的表征[12]。而数据共享又是一个流程复杂的过程,从数据资源的采集到分析、共享和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法律漏洞,为此需要就数据共享的安全问题完善法律法规,让数据共享能够安全畅通。

(三)城乡“数字鸿沟”较大

“数字鸿沟”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本杰明·康佩恩提出的,他认为在信息资源的占有上,有“富人”与“穷人”的区分。计算机虽然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偏远的农村,以及老年群体都没有条件或者没有能力使用计算机获得信息资源。如何有效地消除“数字鸿沟”,现有观点更多认为必须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无差别的普及互联网服务。然而数字鸿沟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同时也存在观念之中。数据共享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数据共享就难以真正实现。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在线政务服务的先决条件,除了信息基础设施之外,各地对于公共服务需求不同,人才储备不同,也会导致数字化的区位不平等。农村是社会组成单元,数字化程度影响到整体政府数字化进程。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互联互通的信息建设,减少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观念之中的“数字鸿沟”,是数字化进程中改革的难点。

(四)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了中国模式的制度图谱,开辟了中国现代化治理的新境界。作为中国现代化治理体系中重要的成员,乡村的治理有效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组成,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乡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催化原来的乡村结构变得复杂。乡村的真实情况难以掌握、群众诉求难以得到回应、农民参与农村治理困难等治理难题丛生。治理主体上,传统的乡村治理主要依靠政府主导,老百姓参与治理的机会较少,主动性较差。治理方式上,传统乡村治理在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之后,呈现分散状态,尽管各级政府自上而下从省市到县区搭建了政务信息公开平台,有的省市还将平台的使用情况纳入了考核,实时监管使用情况,仍然存在政务平台形同虚设的情况。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存在更新慢、内容少、互动性差等问题。治理效果上,传统乡村治理的时效性滞后,对于乡村现状缺少科学的前瞻性研判。

三、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智理”路径

(一)全覆盖乡村数字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必须要有相符合的物质条件。数字化对于新型基础设施依赖很深,当下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直接导致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程度因此,要加快农村5G基站建设,尤其是增加农村5G基站覆盖率。首先,在顶层设计上推动各行业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升级部署光纤网络,推动国家级互联网带宽扩容,逐步提升区域地区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在通信技术上不断突破,打造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提升通信网络接入率和服务质量。其次,地方上加强和周边地区对接,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相互交流互补。结合当地的产业优势和科研资源,培育建设大数据产业应用基地,带动农村数字能力提升。政府在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在资金上合理安排,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同时引入多方资金进入,发挥各方力量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主动性。

(二)引领数据共享

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数字政务的业务协同是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目标,尽可能地挖掘数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价值是数字政府的重要特征。数字政府的建设目的就是让数据打破层级和地域的限制。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成功建立了大数据平台并投入使用,但如何引领和推动数字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政府的引领作用是主导力量,决定着大数据战略价值的发挥。数据海量性、快速发展的特性呈现出类型多、处理难的特点,因此健全数据开放共享的制度体系至关重要。此外,目前数据开放最大的障碍是数据整合难度较大,关涉不同系统和部门,为此数据开放共享既需要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来推进各部门的协同,也需要通过政府之间的协同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

(三)消弭“数字鸿沟”

消除数字鸿沟首先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入手,推动农村的新基建,推广农信信息化应用和数字化应用,提高农村数字化应用领域。近年来各地各种“5G+”的尝试已经让信息技术融入到了农业的方方面面,如智慧温室控制、智慧农业园区建设、智慧农机管理、无人机农业作业等5G应用创新赋能乡村数字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发展。但是,数字赋能最终还是需要拥有匹配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才能真正把数字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等领域,赋能乡村振兴。在数字技术面前人人拥有平等获得信息资源的权力和机会。政府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数字培训,举办专业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电商平台的管理、使用技能,学习网上销售,进行“信息扶贫”。让农民或者相关从业人员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智慧农业的生产和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农民的数字素养,培养数字技能,树立适应数字社会发展的学习观念。

(四)实现数据“智理”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乡村“智理”成为可能。作为中国现代化治理体系中重要的成员,乡村的数字化治理,推动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面对乡村的现状,通过数字化手段,掌握乡村的真实情况、回应群众诉求、让农民参与农村治理。如前所述,现在的农村结构几经变化,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乡村精英大量流失。数字技术的介入可尽快掌握乡村的真实情况,改变原来“靠腿跑”的工作方式,“网上议”“线上办”成为新常态。基层工作历来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农村事务管理流程,通过平台整合信息,让所有日常工作都有迹可循。“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基于IPTV的政务公开信息平台,开设和群众密切相关的多个为民服务的栏目,做到老百姓足不出户知全国。要让乡村“智理”成为可能,就是将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到乡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制定相关国家战略规划,从数字政府、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等多元角度推动整体数字化治理发展,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 中新社/供图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数字化数字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