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票号的历史贡献与金融创新
2023-09-15高春平
高春平
晋商精神文化的主要内涵
精神文化,指以历史、文艺、哲学、伦理、宗教、美学等为主要内涵的人类精神活动成果。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动力与源泉。晋商文化源于华夏文明发源地晋南河东盐池,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精深的商业文明底蕴,代表中华民族独特闪亮的商业文化标识,是炎黄子孙在世界商业文化激荡交流中站稳脚跟永立潮头的坚实根基。
晋商崛起于明初,发展于明中后期,兴盛于清中后期。诚信经营、开拓进取、开放发展、不断创新是晋商成功的法宝。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山西自古就有重商文化传统,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世纪之交,山西官方和学术界曾一度将晋商精神总结为:“明礼诚信,节俭勤奋;精于管理,勇于开拓”;民间对晋商精神的赞许则一直流传着:“四大财(主)、八小财、七十二家毛毛财。踏遍千山万水,吃过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挣下千金万银”的说法。
晋商票号发展的历史脉络
汇通天下、货通天下、足迹遍天下
晋商是借助明政府实行“开中法”政策机遇崛起商界,持续达500年之久的强大商贸集团,其票号一度执中国金融业之牛耳,是与威尼斯、犹太商人媲美的国际商人。
崛起——晋商的“第一桶金”
明洪武三年(1371年)三月,明政府根据山西行省的建议实施“开中法”。这就是政府放开汉唐以来垄断千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让商人运粮食到北部九大边镇,每运200斤粮食发给一张专利盐引票证,让商人持引到两淮、河东等盐场取盐贩卖,赚取差额利润。这是一项利国、便民、惠商的政策。山西商人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利用靠近北部九大边防重镇中的宣府、大同、延绥、山西四镇的有利地理位置,面向长城一带数十万兵马驻扎的消费市场,迅速经营粮食、盐业、黑豆、棉布、草料、丝绸、茶叶、潞绸、铁器之类军需贸易品,崛起于国内商界。
扩张——多元贸易奠定晋商百年基业
明中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尤其是明英宗正统年间田赋折征“金花银”,随着白银的广泛流通使用,晋商将商业市场由黄河流域的北部边镇拓展到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史称“足迹半天下”。他们通过长途贩茶、运铜、销丝绸、售皮毛,相继开辟了连接欧亚的万里国际茶叶之路、大(小)西路(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中亚一带)、海上商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日本、琉球)、张库大道(张家口—库伦)、晋蒙粮油故道(临县碛口—内蒙古包头)。
清代晋商用骆驼、木船、牛车拉载着茶叶、丝绸、汾酒、棉布、瓷器、铁具,以“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壁光发”“长玉川”“锦生泰”“日升昌”“三晋源”等驰名字号品牌打开俄罗斯、欧美、印度、日本和东南亚各个海外市场。
转型——晋商成功把握四次战略机遇
明中叶白银大量流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商人和海盗把墨西哥白银带到世界各地,白银也随着中外进出口贸易顺差,大量流入中国。明孝宗弘治五年,鉴于国内外市场有充足的白银流通,明政府实行折色制,原来的纳粮换盐引改为纳银换引。晋商及时南移,将原以北边军镇的粮食市场为主转向以盐业经营为主,以全国盐业中心市场扬州为基地,进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迅速把市场范围由北方边镇扩展到全国,并延伸到海外。
隆庆六年“封贡互市”实现后,明蒙结束了二百多年长期干戈不休、一度军旅对峙的冲突时期。蒙汉各民族进入互易有无的和平发展新时期,通过人员物资交往交流和文化观念习俗交融,晋商及时进行北拓,以原来长城边线的墩堡关市为一级基础市场,进一步拓展到蒙古腹地和中俄边界地区。
清前期西北边疆的开发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晋商在康熙、乾隆年间随着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木叛乱带来的军需贸易商机,北拓张家口、库伦,西进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在伊犁、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喀什等地提供军需,大量经营茶马贸易。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和国内阶级社会矛盾的加剧,1851年到1864年,广西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3年占领南京,截断清朝的江南经济命脉。清王朝的东南半壁江山一度出现混乱。鉴于时局陡变,晋商票号一方面改变传统的“南存北放”贸易格式,大批收缩江南的商铺业务,发展北方市场;另一方面在江南寻找新的商机,票号利用自己的汇兑网络,抓住清政府南方田粮赋税不能按时北运的困局,很快办起为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四川、湖南、湖北等数省代垫代汇官银军饷、接济西北军需,代办监生捐纳等新业务,使得晋商票号每股的利润分红在光绪年间高达三万余两,成为清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柱和事实上的国家银行,创下金融业绩之最。
鼎盛——票号诞生标志着晋商发展进入黄金期
进入清代,由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蒙古、西北边疆地区的开发,晋商获得长足发展。票号之前,中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和市场有当铺、印局、钱庄、镖局、银号,但没有专营汇兑、存款、放款三大业务的金融机构。异地资金主要靠镖局运现。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晋商首创专营异地汇兑的信用机构——票号。山西商人借助资本雄厚、商铺分号广布、商业信用卓著的优势,顺应远距离长途异地贸易对大额资金结算的需求,创造性地将传统汇兑业从一般商业中剥离出来,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全国近百处通都邑市建起汇兑网络,分号达到500余家,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
票号标志着晋商进入鼎盛阶段。其财力之雄厚、活动地域之广阔、经营商品之众多、管理制度之严密,在国内商界首屈一指。
山西票号最盛时期总号分号近600家(578家),不仅遍布全国,而且开到北部科布多、乌利雅苏台、乌兰巴托,甚至俄国的圣彼得堡、莫斯科,日本的神户、大阪,朝鲜的仁川、汉城,金融资本延伸触及欧洲大陆的地中海沿岸。
万里茶道国际贸易成就晋商领军地位
晋商把握商机,开拓市场空间的能力智慧空前,民间一直流传着“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他们先后垄断了明代中国北部边镇市场的粮食、铁器、贩盐、丝绸、棉布和清代全国的茶叶、当铺、账局、票号、物流等市场。他们的商贸活动不仅将山西变成了“海内最富”,而且继汉唐“丝绸之路”后,又成功开拓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国际商贸廊道——万里茶路。
从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晋商维持了“恰克图—买卖城”为中转地的万里茶道沿线近200年的茶叶贸易垄断地位。
恰克图市场的中俄贸易在道光时期(1821—1850年)进入空前繁荣阶段。俄国各阶层的饮茶者与日俱增,大大刺激了茶叶进口量的急剧增长。尤其是西伯利亚一带,以肉食为主的游牧民族,达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只茶叶一项,在恰克图的输出量,公元1727年为25000箱,到光绪年间(1871—1908年)增加到66000箱。茶叶在1850年占全部输出数量的75%。公元1777年,恰克图的贸易总额为2868333卢布。公元1845年增加到13620000卢布,恰克图的中俄贸易达到了顶峰,中国成为俄国在亚洲的最大市场。到清末民初,中俄贸易呈现增长态势(见表1)。
表1 1892—1916年俄中贸易额统计(单位:百万卢布)
晋商的“六个第一”
道光三年(1823年)平遥帮商人雷履泰首创票号。票号集唐代飞钱、宋代交子、明代会票、信票之大成,标志着首次改变镖局运现,实现从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飞跃。
票号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清代第一流的金融机构。它是账局的延续和发展,社会信用度极高。可谓中国银行业的鼻祖。票号—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中国银行一脉传承,在国计民生中发挥了活跃商贸、融通资金、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功能。
晋商率先开辟万里国际茶道,拓展国内外大市场。万里茶道是“丝绸之路”的延续。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说:“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
晋商率先实施银企互助联动,银企一体,资金高速流转。晋商以实业起家,靠金融辉煌。但并非单打一,而是实行混业集团经营,银企联动互济。许多票号把本号的资金贷放于本商号店铺,手续简便灵活;本家商号赚的利润又存放于本家票号,资金周转快,经营效益高。
大盛魁率先实施两权分离、股权激励,劳资共创,为明晰企业产权、破解劳资矛盾纠纷探索了成功的实践经验。清代最大的旅蒙商大盛魁大门口有一副对联:步八千里云程披星戴月,集廿二省奇货裕国通商。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号称清代旅蒙商三大号,其中大盛魁率先实施两权分离、股权激励,劳资共创,明晰了企业产权。全号拥有上千家分号,上万名员工,两万多头骆驼,经营非常灵活高效。既从事“上自绸缎、下自葱蒜”的商业贸易,又经营“印局、当铺、钱庄、账局、票号”各类金融业务,资产规模空前。
晋商数学家王文素首创用算盘解高次方程难题,为中国传统珠算应用的巅峰。他的著作《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是明代数学珠算的扛鼎之作,中国数学史上的巨著。
衰落——导致晋商衰落的几个因素
工业革命后西方科技进步的冲击。1871年,俄国人在黑龙江的船舶公司开业,在茶叶之路上启用了航运;英国人在海底铺设电缆,伦敦—汉口,莫斯科—上海电报接通,于是在20世纪初的东西方商战中,尤其是中俄双边贸易就演出了一幕幕悲壮的场面:东方传统运输通讯工具牛马、骆驼、信鸽与西方近代运输通讯工具火车、轮船、电报赛跑。
清朝综合国力的下降。清朝在康乾盛世,GDP一度遥遥领先。但自近代西方工业革命以后,逐渐落伍,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频起,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不断,弱国无外交、国弱商难保。与此同时,晋商遭遇旷日持久的跨国官司。华商对外国中小商人实行赊销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双方商定,待茶叶售出之后再行结账,但外商赖账,导致了一场场旷日持久的跨国官司,中国商人最终索债无望,钱货两空。山西茶商在恰克图的贸易一落千丈,大多数店铺歇业倒闭。
20世纪初,俄国取得了在外蒙古无税自由贸易的特权。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1913年又强迫袁世凯签订《中俄声明文件》,此后,俄蒙举行恰克图会议,签订《中俄蒙协约》。北洋政府承认外蒙古自治,张家口—库伦—恰克图商道一度中断,旅蒙商号数亿元的货物资产被没收。
日本全面侵华,晋商受到毁灭性打击。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1938年春,日军的铁蹄践踏晋中,炮弹击中市楼商铺,大肆洗劫晋商,使兴盛五百年的晋商元气大伤。
晋商票号的历史贡献与启示
贡献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评价票号历史贡献时讲道:“如是既无长途运现之烦,又无中途水火盗贼之险,而收解又可两清。商业之兴,国富以增,票庄历史上贡献不可谓不大。”
跨区结算汇兑,构建金融体系。票号发展了钱庄、账局、印局、当铺、票号、银号、银楼未开办的金融业务,通过民信局和“一纸汇票”,解决国内外城乡和跨越不同地域的物资流通和资金结算难题。
商业信用,标期结算。当时没有工商、税务审批监管部门,尤其是在商号店铺之间流动资金结算方面按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订标,实行标期结算清账,谁失信,大家就不和他做生意,从而倚靠商业信用,有效防范破解了金融债务和投资经营风险。
投资三产,开物流运输业先河。晋商大量投资第一、二、三产业,通过长途运粮、贩茶、运铜、出售皮毛、交易丝绸,加快了国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周转,拓展了市场空间。
首创粮食期货,产运销一条龙。晋商采取前店后厂、产销一体的经营模式,乔家在包头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粮食期货雏形“买树梢”,比美国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交易早50年。清代晋中商人在寿阳粮食市场进一步发展了粮食期货贸易。道光年间在家丁忧的大学士祁 藻著《马首农言》,书中将其概括为:“买者不必出钱,卖者不必有米,谓之空敛。因现在之米价,定将来之贵贱,任意增长。此所谓买空卖空。”这是典型的粮食期货交易。
海外投资,跨国合作。晋商具有全球的眼光和开放意识,大胆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开放经营,172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恰克图边贸勃兴。旅蒙晋商在中俄贸易口岸恰克图出巨资控股和俄罗斯商人合作开办远东商业银行,后称东亚银行。祁县商人申树楷瞅准清末中国屡有外交官员出使、留日学生大批东渡商机,经乡贤驻日公使渠本翘助力,率先在日本开办票号,开创海外投资金融业的先例。五口通商后,外资纷纷进入中国,英国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德国德华银行、俄罗斯道胜银行陆续来华,他们设在沿海,便和票号合作,一位在上海的汇丰银行经理曾说:“山西商人信誉极好,合作二十余年从无一位不讲信用的山西商人。”外国人都把山西人办的票号称为“山西银行” 。
集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为一体,银企互助联动、多元混业经营。“实体+金融”,茶票庄兼营模式。以实业起家,靠金融辉煌,实行混业集团经营,银企联动互济,在万里茶道许多票号把资金贷放于本家商号店铺,手续简便灵活;自家商号赚的利润又存放于本家票号,资金周转快,经营方式灵活,经济效益极高。例如“一块牌子、两套人马”型,乔家大德兴茶庄改组大德通票号,对外一块牌子,对内分设两个机构、两套人马、两本账簿,分别核算,一体经营。又如“两块牌子、两套人马”型,著名旅蒙商号大盛魁在祁县古城分别投资设立“大玉川茶庄”与“大盛川票号”,各自实行独立核算。但业务联系却十分紧密,大玉川茶庄赚的钱存入本家票号,可以生息;大盛川票号借贷给茶庄大额流动资金,一方面解决茶庄占用资金量大、周转期长、资金链容易断裂的困惑,另一方面可以赚取稳定高额的利息,从而达到资金链安全高速周转,可持续流转效益最大化的双赢业绩。
经营管理制度、用人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创新。晋商对待生意伙伴诚信互济,劳资双赢。明代晋商在初创起家阶段,大多实行的是伙计制,一人出资,众人合伙经营。到清代晋商股份制日益完善,有银股(资本)、顶身股(人力股)、故身股(对有重大贡献的人员死后仍在定期发股,大德通经理高钰身后子孙仍享受20年股份分红)化解了难缠的劳资矛盾与纠纷。还有诸如密押、暗码、股份制、学徒制、标期制、合伙制、顶身股、故身股、龙门账、预提护本、公座厚成、旅行支票、同业拆借、票据扎差清算等一系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自身发展需求的经营管理制度。
经世济民,投资公益,体现家国情怀,推动城镇化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商业文明与城镇化是一对共生相伴体。城镇是商人之家,商业文化是城镇之魂,晋商的繁荣,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他们赚钱后,担当意识、社会责任感很强,投资修桥、铺路、建校、盖庙之举数不胜数,促成一批金融、商贸、文化名城、特色集镇崛起。创造了中国城镇化史上流传至今的“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等奇迹。
启示
第一,晋商的500年兴衰史恰恰是中国明清封建王朝兴亡史的缩影。
第二,三晋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激发新晋商的企业家精神。
第三,晋商经营管理思想、开放的精神,虽“古”今悬隔、时代变异,但仍是一笔珍贵的、可借鉴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