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

2023-09-15袁吉伟

银行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体系

袁吉伟

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ESG)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成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借鉴全球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

建设ESG体系势在必行

ESG理念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其生态体系包括政府部门、企业、消费者、金融机构等。其中,政府部门制定与ESG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碳交易等市场,推动社会践行ESG理念;企业将ESG融入生产经营,推动技术进步,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并披露ESG信息;消费者主动实践ESG理念,购买绿色产品和ESG金融产品服务;金融机构评价企业ESG表现,开展ESG投融资(见图1)。

图1 ESG体系架构图

伴随着气候变化风险的凸显以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大力建设ESG体系势在必行。各国普遍重视ESG实践,与ESG相关的政策日渐增多,企业更是自觉将ESG融入经营管理活动中,金融机构主动将ESG纳入金融业务决策中。

建设ESG体系是化解气候变化风险的必然要求。气候变化风险越来越突出,《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2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八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在2022年再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而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数千年之久。气候变化导致暴雨、台风、干旱等极端灾害频繁出现,2022年,极端天气给美国造成了约1650亿美元损失。《巴黎协议》强化了全球在节能减碳行动方面的一致性,但是现有行动力度与实现控温目标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强化践行ESG理念,将减碳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管理、金融业务决策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全社会增强绿色发展意识,强化绿色生产、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等行动自觉,推动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转型。

建设ESG体系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去,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促进社会进步脱节,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企业经营发展理念也重点强调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服务,缺乏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产生了较多负外部性。这导致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劳动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联合国制定了2030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目标,设定了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17个目标。ESG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一致,都强调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因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平等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建设ESG体系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ESG将全面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方面,ESG直接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国家ESG表现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特别是环境保护因素和治理因素作用更突出;发达国家以及高排放国家受益于ESG表现提升的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其他研究也发现,一国ESG表现与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ESG推动企业加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技术创新,探索资源的高效利用,强化创新驱动,有利于提升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

建设ESG体系可以为全社会创造可持续福祉。ESG强调长期发展,塑造真正创造价值的投资模式,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ESG助力普惠金融发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提升其财富管理水平;ESG重点关注贫困人口收入、教育、医疗等问题,通过发展影响力投资、社会金融等方式,扶持社会型企业,帮助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为全社会每个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立足中国国情的ESG体系具备的特点

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宏观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ESG理念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我国需要大力践行ESG理念,完善ESG生态体系,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可以参考和借鉴全球先进实践和经验,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开展ESG体系建设。

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融入ESG体系建设中,重点是推动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缩小贫富差距,发挥第三次分配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水平距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具体界定ESG内涵时,仍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例,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较高,经济增长对于传统能源依赖度仍较高,在履行《巴黎协议》过程中,还是要统筹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步推进,在设定减排目标时所需时间也要比发达国家更长一些。在促进协调发展方面,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突出,体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大等方面。因此,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与社会文化相适应。中外文化差异较大,根植于海外的ESG理念,在很多方面需要适应国内的社会文化。在社会方面,国外更加注重种族平等以及社区建设,这与其社会结构和矛盾有很大关系。我国各民族平等发展,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社区建设在国内更多是被乡村振兴等理念所替代。在治理方面,欧美国家上市企业以机构股东为主,我国上市企业个人投资者较多,这是较显著的公司治理差异。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央国企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党的领导充分融入央国企公司治理。

与我国投资者需求相适应。从个人投资者来看,我国居民储蓄较高,风险偏好较低,对于稳健金融产品偏好更高。而且,我国居民整体金融素养不高,在ESG方面的投资者教育也才刚刚开始,此方面的意识虽已萌动,但是缺乏专业素养,实际参与ESG投资的情况还不普遍。从机构投资者来看,我国机构投资者已逐步注重参与ESG投资,但是内部治理、政策制度、决策流程和工具方法还不健全,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ESG体系需要在完善市场生态的同时,根据投资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结合风险偏好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开展相关创新,发展具有国内特色的ESG金融产品服务。

我国ESG体系建设现状

为支持高质量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加快ESG体系建设,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与欧美等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ESG信息披露体系建设。信息披露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从企业信息披露看,加强非财务信息披露,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充分地进行ESG投融资决策。2018年,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标准体系;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引导金融机构重视环境信息披露;部分研究智库也发布了企业ESG信息披露团体标准。相比较而言,我国监管部门未制定明确的信息披露标准,也未强制要求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披露ESG信息。部分企业自愿进行ESG信息披露,但是披露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定量指标不足,而且未经过审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从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情况看,为了打击“洗绿”问题,全球监管部门开始要求加强金融产品服务ESG信息披露,欧盟、英国、美国等均已要求ESG基金开展信息披露,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ESG基金,要求披露的信息也有所差异,诸如能够产生社会影响力的ESG基金需要披露实际社会影响以及计算方法。比较来看,我国ESG信息披露率呈现上升态势,但是由于缺乏披露标准,信息披露水平仍有待提升;金融产品服务ESG信息披露未有效开展,可能影响投资者科学决策。

ESG评价体系建设。ESG评价是对企业ESG表现的综合评判,对于金融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提升ESG实践。自20世纪末开始,ESG评级开始出现并发展壮大,全球已经有百余家机构开展ESG评级,但由于评级方法还不够成熟,机构之间的评级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评级差别仍较大。近年来,我国部分中介机构开始提供ESG评价服务,同时《企业ESG评价指南》《企业ESG评价通则》等团体标准陆续推出,ESG评价探索不断加快,但是相对海外而言,我国ESG评价体系成熟度和应用广度仍有很大不足。

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预测,为了达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资金缺口可能达到了4.2万亿美元。推进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投入资金规模庞大,以我国为例,所需资金投入规模在150万亿—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ESG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我国相继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加快推进ESG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ESG债券以及绿色贷款,2022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8044.03亿元,发行规模位居全球前列;ESG公募基金、ESG理财规模持续上升,覆盖固定收益类、混合类产品。比较来看,我国ESG资管产品规模偏小,产品丰富度不足,投融资策略相对简单。

定价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践行ESG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碳、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要素的定价,发挥价格手段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强化企业经营行为约束。全球探索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强化碳定价,《京都议定书》提出三种碳市场交易机制,分别为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以及国际排放贸易(IET)。截至2022年末,全球已有30多个碳市场机制正在运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覆盖全球超过23%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2022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高达8650亿欧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受益于碳价的上涨。2021年,我国启动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跃成为全球规模第一大碳市场,2022年,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2.29亿吨,累计成交额达104.74亿元,碳托管、碳基金等碳资产管理蓬勃发展,蕴藏巨大投资潜力。比较来看,我国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不足,碳金融工具仍有创新空间;此外,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建设尚未开展,需要学习国际经验,加强生物多样性定价。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

提升ESG理念认识水平。ESG理念进入国内实践的时间仍较短,加之其诞生于海外文化土壤之中,我国对其的理解仍在本土化过程中。因此,需要深化ESG理论研究,加强社会宣讲,提高企业对ESG理念的重视程度,融入企业文化、战略、生产经营全流程,回应利益相关者关切,增强ESG实践行动自觉;提升居民ESG理念认知水平,提高相关金融素养,倡导绿色办公、绿色出行,鼓励选购环境友好型产品服务,加大ESG金融产品服务投资。

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我国ESG信息披露还不充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仅为34.32%,可以结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标准和我国实际情况以及金融市场需求,加快建立信息披露标准,为企业ESG信息披露提供有效指引,持续提高信息披露治理水平。在披露内容方面,要围绕“双碳”战略、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开展内部治理架构、战略、风险和相关衡量指标的披露,特别是要注重定量指标的披露。从披露进程看,可以优先强制要求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央国企集团开展ESG披露,降低中小企业ESG信息披露压力。此外,为了应对“洗绿”风险,监管部门需要加快推进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等ESG产品服务的信息披露,披露内容包括ESG目标、策略、实现的社会影响等,便于金融消费者的比较和理性决策。

构建ESG评价体系。全球已涌现了不少ESG表现评价标准,但是评级方法和指标主要关注了海外社会关切和投资者需求,尚未完全反映国内的企业情况。近年来,国内部分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发了针对国内企业的ESG评价体系,部分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推出了ESG评价团体标准,为建设充分反映国内实际情况的ESG评价体系探索了新路径,降低了对海外评价服务的依赖。总结国内已有经验,探索建立实用的ESG评价标准,在环境方面,除了要加强对气候风险变化表现的评价,还应关注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表现;在社会方面,我国比较关注员工福利、共同富裕以及乡村振兴、残障人群权益保护等方面,可以在评价社会因素方面加强此方面的指标设计;在公司治理方面,进一步重点关注党建、治理有效性等方面的因素。

优化ESG产品服务。ESG金融产品服务对于解决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问题具有突出意义,要加强可持续金融整体规划和布局。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债券、转型债券、蓝色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社会债券以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ESG金融工具,丰富ESG资产,便利金融机构投资,为气候投融资等ESG关键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实,持续开发ESG养老产品、ESG普惠金融产品服务、ESG资管产品、ESG保险等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选择;大力发展影响力投资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的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的正面社会影响;鼓励资产所有者和投资管理机构履行ESG尽职管理,通过参与交流以及股东投票等方式,积极影响被投资企业,改善其ESG表现,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完善企业ESG表现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列入诚信记录;鼓励金融机构将ESG表现纳入投融资决策,对于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融资优惠;提供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等ESG产品服务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开展企业ESG品牌评选,提高企业影响力。总之,要通过多层次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鼓励企业践行ESG理念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体系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