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教学插上移动学习的翅膀

2023-09-15陆斐蕾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移动学习音乐教学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日趋成熟。文章分析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教育公平及素养培养方面的局限,指出移动学习有利于音乐可视化、有助于创作、资源拓展与评价优化但同时存在软件功能、网络安全、学习成本增加问题,因此移动学习要借助国家政策保障、依托校园教学平台资源、音乐类APP、自媒体加入的有利优势,遵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特点来进行合理规划、顶层设计。

【关键词】移动学习;移动终端;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163—03

learning是mobile learning的简称,也就是移动学习,指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PDA等设备进行远程学习。随着电子教材与各类教学平台的使用,音乐教学中使用M—learning方式也是必然趋势,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实现终身学习。

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短板”

(一)教学内容限制大

传统的线下音乐教学模式受时空间限制较大。在1课时内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兴趣、又要观察学生的状态、分享学习成果、延伸教学内容、总结课堂所学、布置作业……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要开展得丰富多彩、行之有效并不容易。尤其是一些交响乐、协奏曲类的音乐作品,作品本身就占据了大量的时长,例如《命运交响曲》时长为33分钟、《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时长为26分钟……这些作品在音乐课上如果要完整欣赏,那其他教学活动就难以开展,但倘若不完整欣赏,又不能领略其音乐概貌。音乐教室在空间上也有很大限制。具体来讲,学生难以享有个人学习空间、学习成果展示空间以及与老师及其他学生的对话的空间。

(二)教育公平难体现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请“优等生”同学演唱、演奏和回答问题。有时,也会请一些“后进生”或者开小差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处于“中游”的一些同学,就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这样的教学事实上并没有“面向全体”。随着“二胎时代”到来,学校就读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加,小学教室里50人一个班均属正常现象。要真正地“面向全体”、实现教育公平难上加难。

(三)核心素养难抓齐

在音乐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与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可以看到,这四大核心素养都需要日积月累与不断实践反思。艺术感知,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情境;审美判断,指的是对现象的美、丑、善、恶做出判断。在快餐文化充斥的现代社会,音乐圈内鱼龙混杂。许多口水歌虽然朗朗上口但缺乏美感与文化价值。但在流量助推下,造成了“火爆”的假象。而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传统教学中单单凭老师课堂上的灌输也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更有难度。诚然,创新是教学目标最高阶的东西。创新需要积累,还需要获取灵感、花费较多时间的打磨。另外,即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灵感,但也难以做好保存与记录。

二、移动学习的优势

(一)有助于音乐可视化

音乐本身具有“模糊性”“抽象性”,它是通过音响刺激人的大脑,产生联想和想象来获得审美愉悦。所以一些音乐作品(尤其是器乐作品)有时理解起来并不容易。这个时候,如果借助移动设备上的软件可以将音乐变得可视化。例如,可以将音乐导入Goldwave软件中,从音轨上的波形图案立刻能看出音乐的起伏、旋律的走向、力度与节奏的变化等。这些图形与数据帮助师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音乐的情绪变化等,为了解音乐作品的全貌本身打下基础。例如,对比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波形图案,能立刻发现《小河淌水》旋律与力度起伏大,《茉莉花》的旋律与力度起伏较小;《小河淌水》的节奏舒展、自由,《茉莉花》节奏规整、严谨。密集的节奏与舒展的节奏在频谱图上一目了然。

(二)有助于音樂创作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音乐创造能力表现在学生感知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

音乐室中教具与学具的匮乏使得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难度比较大。即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灵感,但也难以做好保存与记录。但是,移动学习设备上一些音乐软件,如Garage band软件可以用模拟键盘、电子鼓、吉他等乐器以及录音机功能保存自己的音乐创作灵感。通过音频编辑软件可以回听自己的录音作品,并修正、改善。在合唱学习过程中,多个学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上的app软件录制各自的声音,再通过音轨的合并,制造多人合唱的效果。

(三)有助于资源拓展

移动学习(M—learning)的优势还在于极大地拓展了学习资源,有效地改善传统音乐教学行业中师资紧张的问题。它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可以集中最优质的精品资源,更好地呈现与学生眼前。数据表明:2020年年底,我国网民已达到 9.89亿。我国在线教学用户规模达3.42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 3.41亿。[1]5G网络的普及为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提供了基础。

M—learning中的视频,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反复观看、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增减学习时间、调整学习进度。而且学习者可以自己拍摄、制作、播放。对于使用者来说,移动设备具有anytime、anywhere、anything和anyone的4a元素。

(四)有利于评价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学习者具有监督管理、激励、诊断、调节管理等作用。并且评价应是多维度、动态、客观的。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也能参与到教学的评价过程中。因此,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都应予以提倡。

移动学习模式对教学评价的辅助作用显而易见,特别是形成性评价方面。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并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有助于学习者更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移动终端做练习,系统会自动给出评价,老师也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练习反馈,这些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移动终端的评价模式比起传统课堂的更显得现代、开发,富有趣味性。

三、移动学习的“痛点”

(一)软件功能问题

如今几乎每一台移动智能终端都会安装多种App。但在这一些美其名曰“学习软件”的应用的范围更多体现在社交、娱乐、信息搜索的功能方面。某项调查表明:移动终端虽然使得学习变得更为便捷,但从数据看,在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所有情况中,学习仅占 11.9%,常用的 Real Piano、Garage Band等专业音乐软件的使用率仅占 2.5%,而“QQ 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等音乐播放软件的使用率高达 97.5%。[2]因此,移动终端上的各种软件是用来娱乐为主还是实实在在为学习服务?如果是“酷狗”“网易云”软件仅仅是听歌,那其实音乐学习的目的远远没有达到。

(二)技能示范问题

既然移动学习能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那是不是就可以将传统音乐教学取而代之呢?答案是否定的。移动学习主要是将知识点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但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体验、感受与实践。因此,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口口相传”教唱的方式、老师的自身示范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凡是涉及到艺术技能类的学习,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要比“屏幕教学”更有温度、更有深度。那种现场感、氛围感是移动学习不可企及的。

(三)网络安全问题

移动学习依赖与网络与一些App软件,在上网过程中不时有小广告、弹窗出现,严重影响移动学习者的注意力。更有一些恶意软件例如蠕虫(Worm)、木马(Trojan)、感染型恶意软件(Virus)、恶意程序(Malware)。这些恶意软件一样具有传染性、破坏性,可能导致移动终端死机、关机、资料被删、账户被窃取等问题。另外,一些学生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又强,在学习时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很可能下载一些无关于学习的软件。

(四)学习成本问题

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便是移动终端设备。而要置办一台好的移动终端设备往往价格不菲。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设备日新月异,系统也需要持续更新。移动设备的运营商还每月收取一定数据费用、一些学习的软件在N天的免费试用期过去后也开始收取下载费用、使用费用。另外,音乐学科的学习,对音质、画面、交互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无疑增加了学习的成本。

四、音乐教学融入移动学习的探索

那么,移动学习是否适用于音乐教学中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一)指导意见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不断深化,质量不断提升。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特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中不可缺少移动学习的辅助。

为了顺应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智能环境下教育创新发展的需求,从2018年我国家就推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21年7月教育部等6个部门发文《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

(二)校本教学平台的搭建

2021年9月工信部、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鼓励各地、各校、各单位开展各类“5G+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如今,各地大、中、小学几乎都搭建了校内的教学平台。能将一个学校的所有课程体系迁移至校园网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学习任务单并随时查阅课程内容、电子教材、学习重难点,以及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在移动终端,学生上传作业、经过老师允许还能查阅他人作业,分享自己于他人的学习心得、学习成果。应该说,交互更便捷、及时、有效。

(三)校外在线课程的辅助

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cctalk、荔枝、喜马拉雅这些平台或app上有海量的艺术教育课程与资源。用户可通过注册获得免费、优质的课程资源。以中国大学mooc网站为例,网站与北大、复旦、浙大等805所高校合作打造了1000多門国家精品课程,涉及心理学、文史哲法、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网站上的一些视频可配合校内课程学习,配合章节复习回顾、视频能反复观看,音频能反复聆听。学生还能在课程页面进行留言互动。学员通过注册成为会员之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时间学习来自高校名师们开设的多门课程,学习结束还可以下载课程学习认定证书。

(四)音乐类APP、自媒体的加入

艺术源于生活。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终端app的开发让每个用户都有了创作小天地。美篇、剪映、库乐队、美图秀秀、库乐队、cooleditor、会声会影……这林林总总的小软件让艺术创作变得如此简单,并带有美感。每个人都有追求美、享受美的需求,创造美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修养的过程。因此,自媒体的加入,移动终端的输出,让学生能够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同时也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这些移动学习资源因为它的原创性显得弥足珍贵,在课堂上也是一手资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获得归属感。

五、结语

总之,不可否认,5G网络下的移动学习正悄悄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成为另一种便捷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跟传统网络学习相比,它的泛在性、高可用性等特点让移动学习很好地延伸了课上教学。移动学习(M—learning)能够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方便,它的自身优势符合教学改革要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思考、操作、表达、表现的机会。在现代音乐教学领域,移动智能终端的多媒体性、强交互性等特点,让音乐学习内容表现手段更加丰富,图声并茂,手势触屏更加增强了音乐学习的感官体验,帮助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

所需指出的是,移动学习日益得到大众的认可,也慢慢地融入了日常教学。但如何遵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特点来进行合理规划,这还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金蕾.移动学习环境下成人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探究[J].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1).

[2]何曼.教育信息化进入数字化转型重要时期[J].在线学习,2022(4).

[3]宋艳.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11).

[4]罗湖平.现代大学教学科研互动性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4(8).

作者简介:陆斐蕾,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美育、音乐学。从教十五年,曾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在省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获奖。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移动学习音乐教学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