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9-15刘学京
作者简介:刘学京(197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减负增质教育理念落实到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明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方向。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多元化教育元素有机融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课程,必须在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号召的前提下,加大学生劳动态度和劳动素养培养的力度,帮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2-0035-04
在教育部出台的劳动教育政策与意见中,在学科教育中应结合其特点,不断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而在语文教材中也会涉及大量的劳动元素,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仅可以推动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还可以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意识。教师在渗透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劳动教育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传承优秀的劳动精神,丰富劳动经验,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融合起来,形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整个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以此更好地保证学生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了对劳动行为的正确认知,而且为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树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劳动教育时,必须将学生热爱劳动情感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有切身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光荣,内心才能产生热爱劳动的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劳动教育渗透语文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劳动人物的形象,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热爱劳动情感培养的效果。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劳动品格
劳动教育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劳动教育与实践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劳动话题,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劳动精神的养成。
二、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渗透出现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重视度不足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在各个学科中融合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地方学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不重视劳动教育的现状,仍然是以传统教育理念和思路看待劳动教育问题,简单地认为劳动与学生、教书育人之间并未太大关联,忽略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另外,部分学校针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不足,校本劳动教育设计规划出现缺失,最终导致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时流于形式,影响了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不深入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劳动教育主题文本,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提供了教育素材。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12册课本中共收录了649篇学习文本,其中涉及劳动或与劳动教育主题相关的篇目就达到119篇,占总篇数的18.3%。语文教师受到自身教学水平有限或传统教学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始终无法利用教材中收录的篇目资源,进行特色化、针对性劳动教育,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内容渗透的效果。长期实践教学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既定教学规划和方案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如果站在劳动教育角度重新设计和规划课程,必然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在实际教学之中,部分教师忽略了从学生现实生活以及课外学习资源中挖掘劳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劳动教育内容过于单一。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室过程中,并未将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劳动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影响了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效果。
(三)对劳动教育管理的优化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劳动教育内容,不仅内容丰富、时间与空间跨度较大,而且覆盖对象和参与主体多。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将劳动教育的长效育人、常态化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就目前来说,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的劳动教育内容,大多是教师一时兴起的教育行为,并未将劳动教育主题的长远计划和规划纳入其中。此外,劳动教育中,要求教师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上,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确保劳动教育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结合语文课程素材,强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人们和自然更好地相处,通过人类的劳动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体现自身的价值。对学生来说,劳动意识的培养渗透,能够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所在,对其劳动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全面发展,从而体现出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语文学科是小学的重点学科,学生每天都会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语文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机会会更多,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语文教材中显性的内容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劳动,认识到劳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对劳动的理解能力。例如,在進行《祖父的园子》一文教学中,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结合劳动教育,将二者有效渗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文章中涉及了蔬菜的种植与管理,洗衣服、叠衣服以及做饭等劳动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劳动。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如何进行蔬菜的种植,在种植蔬菜中应重点进行浇水、施肥、松土、除虫等工序,把握好开展这些内容的时间。比如,在阳光充足的时候不适宜浇水,浇水应选择在早晚阴凉的时候。学生在学习到这些劳动知识后,可以在家中实践,种植一些常见的蒜苗、韭菜、生菜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洗衣服、扫地、做饭,帮助家长完成一些家务,不仅可以获得家长的肯定,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的自觉性。
(二)深挖语文科目资源,培养劳动能力
小学阶段,为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还应在语文教材中,不断挖掘隐性的劳动资源,从而使学生的劳动能力得以突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劳动内容不够明显,教师应当将语文教材中渗透的隐性劳动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更好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学生的生活之中,可以通过阅读联想以及剧本表演方式,提升学生对语文资源的深度理解,分析教材中深藏的劳动教育内容,加深學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劳动资源,提高劳动教育效果。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劳动内容,体会教材文章中的劳动价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进行劳动教育的引导,保证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引导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进行了解,认识到我国千百年来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在导课中教师介绍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入太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飞行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这一刻中国千年的飞天梦想实现,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千年梦圆的激动时刻。在阅读后,根据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一,古人对飞上天空的幻想;第二,我国大胆尝试火箭飞行;第三,发射人造卫星。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载人航天发射成功的过程,圆了古人以及现代人的梦想。之后教师又挖掘出文章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如果古人只是一味幻想,而不采取行动是不会有今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凝聚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劳动,凝聚了无数的科学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通过文章的深度解读让学生热爱劳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树立远大的梦想,从而克服自己的惰性,提高自律性,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辛勤的劳动是不可能实现这些梦想的。
(三)通过作文渗透劳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撰写是其学习的一大难点,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在写作教学训练中,教师通过写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思绪,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够完成一篇文章。在习作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在习作的练习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认识更多的劳动内容。教师将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中分享,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朗读优秀的文章。在这些优秀的文章中会涉及部分劳动场景,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新编故事”习作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劳动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习作,学生可以描述自己身边熟悉的职业,也可以描述一个劳动场景。医生、警察、消防人员、农民等都可以选择,结合这些职业的特点以及劳动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加深对劳动内容的了解。比如,学生可以描述消防人员,在接到任务通知的时候,不管当时做任何重要的事情,都要立即停止,马上出发,到达现场后要扑入火海,时刻面临生命的危险,有的爬到高空中救火,有的疏散人群,很多消防员在工作中都会受伤。在习作练习中,学生可以将消防员不顾生命危险的勇敢精神描述出来,也可以结合他们高超的技能,即使被浓烟熏得面部漆黑,即使从火海中几进几出,都从容不迫,展示着自己高超的技能,使人们可以感受他们的伟大,他们保护着千千万万的家庭的安全,他们扑灭火海,拯救人们的生命。在习作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消防员的勇敢,城市的安全需要他们的守护,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消防员为榜样,使学生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拓展语文课本内容,开展劳动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使得语文课堂内容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延伸,体会劳动带来的价值,收获劳动的成果,共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劳动途径,使学生在了解劳动价值的同时可以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单元主题内容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元素,使得这些劳动内容、劳动技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重现,加强学生对劳动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在参与劳动活动中可以感受劳动的价值,提升对劳动的热爱。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完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中每篇文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该单元中主要有《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文章。《搭石》主要讲述了在乡村中有一条无名小溪,水面上没有桥,人们通行困难,因此他们用石头搭起了一条小桥,方便人们通行。在这篇文章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劳动教育场景,人们在搭桥过程中从远处搬来石头,放在水面上,还要保证小桥的稳固性,通过临时小桥方便人们通行。在《将相和》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两篇文章中,主要描述了脑力劳动,在《将相和》中,蔺相如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实现了完璧归赵,也让廉颇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而在《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文章中,描述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得到了光速最快的结论。最后一篇文章《冀中的地道战》是一篇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一体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抗日战争时期如何巧妙挖地道与敌人周旋的故事。在学习完这些文章后,教师分析并挖掘这些文章中的劳动内容和劳动元素,使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每篇文章中的劳动元素进行总结,并将劳动活动延伸到实际中。在现实生活中,鼓励学生将劳动知识转变成为劳动成果,让学生自主设计落地书架、桌面书架或者手电筒等,从而在生活实践中渗透劳动元素,使学生可以运用劳动智慧创造价值,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果实,培养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各种物品,体现出劳动价值,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作用,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劳动素养高的学生。
四、结论
总之,当前部分学生的自主劳动意识缺乏,对劳动的理解过于片面,不能深刻地理解劳动的价值,自身的惰性非常强。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双重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使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显性的以及隐形的劳动元素,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人民,提升学生的整体责任感,保持对劳动的热爱。借助劳动教育,传承劳动精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裴丽梅.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的实践路径[J].中国标准化,2023(6):198-200.
[2]刘钢琴.让语文教学为劳动教育赋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亚太教育,2023(5):72-74.
[3]余美美.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亚太教育,2023(1):97-100.
[4]岑佩嫦.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二),2022:1812-1815.
[5]徐大山.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1098-1100.
[6]刘红霞.基于劳动教育渗透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56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