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2023-09-14郭佳
郭 佳
(长春工业大学校医院,吉林 长春,130012)
静脉抽血是所有大学新生进行入校体检时的一项必检项,而晕针则是大学生体检抽血时比较常见的一种不适反应[1]。多数临床认为,引发晕针的原因较多,其不仅与大学生本身的心理、体质、抽血体位以及疼痛刺激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与采血时的环境因素刺激、采血人员的操作技术、服务态度等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为了减少大学生采血时的晕针发生风险,确保新生体检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了解诱发晕针的各类风险因素,并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在长春工业大学校医院进行体检静脉采血且出现晕针症状的大学生249 名,对大学生采血时发生晕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于长春工业大学校医院进行体检静脉采血且出现晕针症状的大学生249 名,男98名,女151 名;年龄17~25 岁,平均年龄(20.03±0.67)岁;体质量44~86 kg,平均体质量(56.14±2.41)kg。根据大学生体检采血时的晕针程度,分为轻度88 名、中度113 名以及重度48 名。本人对研究知晓,且自愿参与。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认知与沟通能力正常,可良好配合调查研究。③晕针发生在静脉采血后,符合先兆期表现:头晕头痛、面色发白、恶心、四肢明显无力、眼前发黑以及视线模糊等;发作期表现:晕倒、意识模糊甚至失去知觉等,重者出现抽搐或肌肉痉挛等表现;恢复期表现:神志逐渐转清、四肢开始转温,但仍有全身乏力、四肢酸软,完全恢复后无遗留症。④为一过性发病,持续的时间5~10 min 后症状自行缓解。
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或者是其他重大疾病者;②有精神病或认障碍史者;③无法配合调查研究者。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将长春工业大学校医院自制晕针原因调查量表,发放到学生手中,指导其对引发晕针的可能原因进行详细填写,调查统一回收后,由校医室医护人员进行统一整理与总结,归纳出引发大学生采血晕针的原因。量表共涉5 个方面,所有问题均为选择题。①心理因素。共1 个问题,即采血是否有紧张、恐惧以及害怕等不良情绪。②体质因素。共5 个问题,即是否处于空腹状态、饥饿状态、低血糖、体质虚弱、月经期或感冒等。③疼痛与环境因素。共2 个问题,是否觉得采血环境空气质量差、觉得空间过于拥挤或者吵闹。④采血人员因素。共2 个问题,采血技能是否良好,服务态度是否满意。以上问题均由学生自主选择是或否。⑤体位因素。采血时为坐位、平卧位还是坐位头偏往一侧位,由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量表共发放249 份,回收249 份,回收率100%,该表评价量表经测Cronbach’s α=0.879,可信度良好,量表回收后,由校医室医护人员对调查量表进行收集、整理;依据循证医学相关标准,对大学生体检采血时发生晕针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1.3.2 晕针程度评价方法
对大学生的晕针程度进行评价,标准如下:①学生出现头部、上腹部或全身轻微不适,表现为冷汗、面色苍白为轻度。②学生四肢冰冷、头晕胸闷、恶心呕吐以及站立不稳,同时出现瞬间的意识丧失为中度。③学生意识突然丧失、血压水平骤降、脉搏明显减缓到40~50 次/min,表现出大汗淋漓、面色灰白甚至伴随有惊厥为重度。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大学生体检采血时晕针发生原因,包括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采血人员因素以及体位因素等。②评价大学生体检采血时的晕针程度,包括轻度、中度以及重度。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体检采血时晕针发生原因分析
从249 名采血晕针大学生调查结果中发现,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采血人员因素以及体位因素均是引发晕针的主要原因,且以心理因素、身体因素占比较其他各类因素高,见表1。
表1 大学生体检采血时晕针发生原因分析 [n(%)]
2.2 大学生体检采血时晕针程度
249 名学生中,中度晕针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大学生体检采血时晕针程度 [n(%)]
3 结论
本研究显示,249 名大学生中,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采血人员因素以及体位因素为引发学生晕针的主要原因,且心理因素、身体因素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因素,与甄淑芳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如下。
3.1 心理因素
心理紧张是导致大学生在体检采血时发生晕针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比较娇生惯养,不仅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差,面对各类事件时的心理调节能力也比较差,在进入到新的环境后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且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在采血相关的医学知识方面了解程度较低,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体检采血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则过于担忧查出本身患有乙肝、丙肝等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对以后的就业与同学及老师们的相处造成影响,从而对采血产生恐惧、抗拒心理[4]。此外,采血时局部组织产生的疼痛感也是导致大学生出现紧张情绪的重要原因,采血时出现恐惧、紧张以及顾虑等不良情绪会反射性的造成体内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血压水平下降以及脑供血不足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引发晕针。
3.2 身体因素
疼痛对于人类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防御性的生理反应,如果疼痛非常严重,机体就会反射性地启动防御应对机制,此时便会引发血压水平异常降低、面色苍白、乏力、虚脱以及晕厥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尤其是体质本就虚弱或是对疼痛敏感度高者更容易发生,症状也会更严重[5]。因为虚弱会导致机体抵抗与控制能力明显减弱,使得刺激强度被异常夸大。疲劳、低血糖、感冒、睡眠不足以及女性月经期时机体也会进入到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下,如果机体再受到疼痛的刺激,就会导致迷走神经的兴奋度增加,毛细血管出现短暂性的扩张,外周阻力突然下降,导致脑供血量不足而引发晕厥[6]。此外,饥饿、空腹状态时,机体的血液出现浓缩,血容量相对减少,机体应激能力随之减弱,也会导致迷走神经过度兴奋,使得周边血管短暂性的扩张,降低脑组织血液供应量,导致晕针事件的发生。目前由于网络的便捷,很多大学生晚上上网至深夜而晚饭又进食过早,熬夜导致体检者体力消耗过大,如第2 天采血时间过晚,也会导致体检者低血糖而引发晕厥[7]。
3.3 环境因素
在大学生参与体检过程中,校医室人员比较多,室内的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气压明显变低,大量学生导致嘈杂纷乱、学生间过度拥挤,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脑部缺氧现象。此时,如果学生亲眼看到其他学生在静脉采血时出血、表情痛苦、发出惊叫或者是呻吟等不良事件,即将采血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恐慌,导致机体内部的神经体液发生变化,对疼痛刺激的耐受力进一步减弱,从而增加采血时的晕针发生风险[8]。
3.4 采血人员因素
大学生参加体检的时间都是统一安排,人数比较集中,采血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接待大量需要体检采血的大学生,工作量巨大,很容易抱有抢进度的心态,在进行采血时出现动作速度过快、无痛穿刺技术操作不到位等不良行为,导致大学生的采血疼痛感提升,采血体验变差。加上校医室人多、环境嘈杂,采血人员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直接影响服务态度,进一步影响到体检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此外,采血人员的穿刺技术不够熟练,导致一次穿刺失败,进行多次穿刺时会加重对学生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在体检采血时发生晕针的重要原因[9]。
3.5 体位因素
从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的身体处于平卧体位时,其机体更容易保持平静状态,让学生的情绪保持稳定,全身肌肉更加放松,降低晕针的发生风险。当身体保持在坐体位时,重力作用会导致机体血液明显蓄积于下肢,使得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导致脑部供血量不足使其在采血过程中发生晕厥[10]。
4 护理对策
采血时晕针是一种典型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症候群综合征,是大学生体检采血时比较常见的一种不适反应[5]。本研究调查发现,诱发大学生采备晕针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理、身体、环境、采血人员以及体位等原因,对此为了进一步降低大学生晕针发生风险,需从以下几方面采血护理对策。
4.1 体检准备
大学生体检的时间应安排于新生入学时,而毕业学生的体检可安排于4~5月份,规避寒冷季节,以免衣服穿脱的不便。体检时间明确后,配置足够的信息登记、检验、采血以及医生等医护人员,确保定项目、定位置以及责任到人。提前准备好床、坐椅、急救物品、血压计以及红糖水等。依据校医室的接待能力对每天的体检人数进行核算,再以书面通知的形式通过各院(系),并发放体检表,提前告知学生在体检前一晚保持良好睡眠。体检前对科室实施全方位的消毒,保持通风良好,提高环境舒适度[11]。
4.2 优化体检流程
体检前,登记人员利用1~3 min 对学生既往病史、晕针史等进行询问,若发现有阳性体征,于体检表注明,采血人员进行重点关注。体检时,确保环境的安静、整洁,墙面可以粘贴一些温馨提示或室内设置健康知识宣教栏,对体检顺序进行合理安排,空腹项目尽量排在上午开展,完成后让学生及时进食,再接受其他检查[12]。
4.3 心理护理
采血人员可以指导学生在采血时深呼吸或与其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如学生的心理反应比较强,存在晕针、晕血史,则可以利用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采血人员的服务态度要热情、耐心,主动对学生进行宣教,让其了解采血并不会危害健康,打消学生疑虑,缓解其担忧、紧张等负面情绪。采血操作时尽量“一针见血”,但动作务必轻柔、娴熟,减少多次穿刺或穿刺不当增加学生的痛苦,采血完成让学生以棉签按压穿刺区3 min,静坐观察数分钟无异常后,再允许离开[13]。
4.4 体位护理
研究显示,坐位、平卧位以及坐位头偏往一侧会降低采血晕针发生风险,坐位头偏往一侧伏于采血台采血,是较理想的采血体位。因此,采血时可指导学生取平卧或者坐位头偏往一侧伏于采血台,采血让其闭紧双眼不看采血过程,可减少晕针的发生[14]。
4.5 提高采血人员的专业技能
相关调查发现,许多采血人员均会伴随有程度不同的“心身耗竭综合征”,而采血人员需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以便在与学生接触时保持宽容、谅解以及积极的态度,对自我心态进行有效调整。因此,校医室应定期对护士的采血技能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准确的穿刺技能,采血动作轻稳准,对穿刺的角度、速度进行良好控制,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学生痛苦。采血时尽量直接刺入学生血管,以免反复穿刺对学生造成不良刺激,让其产生心理恐慌,增强晕针发生风险。提升采血人员的责任心,采血时加强学生的巡视、观察以及倾听,一旦发现晕针先兆,立即采取对症处理,于先兆期化解危险[15]。
综上所述,心理、身体、环境、采血人员以及体位等均是引发大学生体检静脉采血发生晕针的主要原因,校医室应针对此类原因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学生晕针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