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痰湿蕴肺证的临床观察
2023-09-14吴常征朱璇璇马丽婧
吴常征 刘 晶 王 利 朱璇璇 马丽婧
(1.新沂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江苏 徐州,224100;2.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1800)
脑卒中主要包含脑梗死、脑出血两大类,临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目前一致认为是非机械通气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 周内新出现的肺部炎性病变,为卒中后最常见的内科并发症之一[1]。国内流行病学显示,缺血性卒中肺炎和出血性卒中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1.4%和16.9%[2-3]。卒中后相关性肺炎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4-5]。目前现代医学手段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存在多重耐药、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在预防方面也缺乏有效措施,现需要一种优势互补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抗感染带来的相关问题。有文献已报道,与单纯抗生素治疗相比,联合中药或针灸均可提高SAP 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炎症指标,减少并发症,增强安全性[6]。因此,本研究探讨一种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综合方案,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让卒中患者获益较大。现阶段国内采用针药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已逐步开展起来,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7]。故本研究选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腧穴针刺联合茯苓饮治疗卒中后相关性肺炎,并分析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和并发症等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 例SA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交替编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0~75 岁,平均年龄(54.67±5.71)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4.82±0.76)d;脑出血12 例,脑梗死18例。观察组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20~80 岁,平均年龄(56.31±6.33)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4.53±0.82)d;脑出血10 例,脑梗死2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型、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征求病患同意,由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新沂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n]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8]及《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诊断标准者;②符合中医《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9]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10]诊断标准,辨证为气虚痰湿蕴肺证者;③在医护或家属帮助下能端坐者;④Glasgow 昏迷量表评分≤8分者。
排除标准:①脑卒中后伴有其他并发症者;②有心、肝、脾、肺、肾等重大疾病或严重感染者;③肿瘤患者;④皮肤破损、过敏等不宜进行针刺治疗者;⑤依从性差及年龄>80岁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和茯苓饮内服。一般常规治疗:护理、排痰、氧疗、抗板、抗凝、消炎、支持等处理,及时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采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中药汤剂以“外台茯苓饮”加减治疗,方药组成:茯苓12 g、生晒参6 g、白术12 g、清半夏9 g、陈皮10 g、枳实10 g、丹参15 g、黄芪30 g、炙甘草10 g、生姜10 g,1 剂/d,水煎服,由中药房统一煎制。疗程为14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针刺处方以俞募配穴为主,选取肺俞、中府、尺泽、丰隆、列缺等腧穴。针具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0.30 mm×40 mm 和0.30 mm×25 mm。针刺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对所选穴位局部皮肤,采用医用碘伏棉签进行消毒。肺俞穴:选取端坐位,采用0.30 mm×25 mm 毫针向内(脊柱方向)斜刺13~20 mm,进针后小幅度快速捻转2~3 min,随即拔出毫针;中府穴:选取平卧位,采用0.30 mm×25 mm 毫针向外(肩周方向)斜刺13~20 mm,进针后行小幅度捻转并留针;尺泽穴:选取平卧位,采用0.30 mm×40 mm 毫针直刺进针22~28 mm,行高频率、大幅度的捻转泻法,待得气之后留针;列缺穴:选取平卧位,采用0.30 mm×25 mm 毫针沿手太阴经方向向上斜刺约13~20 mm,行高频率、大幅度的捻转泻法,得气后并留针;丰隆穴:选取平卧位,采用0.30 mm×40 mm 毫针向水平位脾经方向针刺,深度约28~32 mm,行快速提插捻转泻法,待得气之后留针。1 次/d,留针30 min,6 次/周。
1.4 观察指标
(1)CURB-65 评分[11]:对卒中后肺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评分内容:①意识障碍:新近出现的认知障碍及定向力障碍;②BUN>7 mmol/L;③呼吸频率≥30 次/min;④低血压: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60 mm Hg);⑤年龄>65 岁[11]。评分标准:每1 项为1分,共0~5 分;低危者(0~2 分),可院外治疗;中危者(2分),需短期住院或密观下院外治疗;高危者(3~5 分),需长期住院或重症监护室治疗[11]。
(2)血清炎症因子:检测白细胞计数(whitecell count,WBC)、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12]。
(3)疗效判定:显效,临床基本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消失,检验室血清炎症因子检测转为正常,肺部影像学(包括CT 或胸部DR 片)检查显示未见异常;有效,临床基本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明显好转,检验室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基本正常,肺部影像学(包括CT 或胸部DR 片)检查显示阴影吸收减少;好转,临床基本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有所好转,检验室血清炎症因子检测有所下降,肺部影像学(包括CT 或胸部DR 片)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有所减少;无效,临床基本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无好转,检验室血清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无变化或下降,肺部影像学(包括CT或胸部DR 片)检查阴影未消失或进展。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于14 d 治疗结束后评价AAD 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CURB-65 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CURB-65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URB-65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CURB-65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303.21±0.222.03±0.1822.737<0.001观察组303.16±0.241.01±0.1442.383<0.001 t 0.841 5.130 P 0.403<0.001
2.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CRP、WBC、PCT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s)
表3 两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PCT(n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35.99±5.2414.59±10.01a12.69±1.2710.51±2.03a2.62±0.131.17±0.56a观察组3036.21±6.32 9.24± 7.13a13.07±1.46 8.93±2.28a2.67±0.160.83±0.44a t 0.103 9.7630.343 5.5910.737 9.325 P 0.803<0.0010.723<0.0010.417<0.001组别例数CRP(mg/L)WBC(×109/L)
2.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4 两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AAD 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为23.33%(7/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6,P=0.604>0.05)。
3 讨论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定义是由英国多学科专家小组于2015年达成共识的,SPA 的发病群体为脑卒中患者,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卒中后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所造成的误吸以及卒中引起的全身免疫性抑制和感染[1]。中医学中与SAP 相对应的相关病名均无记载,现代依据临床主症将其划分为“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有文献报道,认为病因病机是以虚实夹杂为主,脑卒中后患者气血津液逆乱,元气虚损,脏腑失调,形成了“痰、湿、虚、热、瘀”的病理变化,终致肺炎的发作[13]。对于中医证治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据中医证候的流行调查分析,发现以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肺脾气虚居多,同时伴有气虚、血瘀,故在治则上多以清热化痰、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主[14-15]。SAP 的西医治疗主要是依据细菌药敏试验进行抗感染用药,因致病细菌多是多重耐药菌,故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16]。但肺部炎性病变却控制不太理想,甚至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17]。
对于痰湿蕴肺证的患者在治则上以补脾土、生肺金为主,同时配以化饮、行气、活血。本研究所用方剂选择《金匮要略》中的外台茯苓饮,载文曰:“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方由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等六味中药组成,有益气健脾胃、行气化饮之功效。方中茯苓性味甘淡,入脾经,可渗湿健脾、化饮消痰,既可化已聚之痰饮,又可绝生痰生饮之源,为治痰饮之要药。人参,性味甘温气厚,补益元气,功偏于补,最善健脾益气,与茯苓配伍,可增补气健脾之效,更可藉茯苓利水渗湿之功,既渗湿以助脾健运,又防人参补气壅滞之弊。白术味苦性温,味苦可以燥湿,燥湿可化痰饮;温性可以助阳,助阳可以健脾,健脾可以化湿;同时与茯苓联用,一渗一燥,除湿与渗燥相合,使湿去脾健,标本兼治;同时辅以橘皮、枳实、生姜、半夏,条畅气机,温化痰饮,增强祛痰止咳功效。中风病人卧床时间较久,容易气虚络瘀,方中加黄芪、丹参,即可补肺脾之气血,又可散血中之瘀络,使气行血行,脉络通畅。同时结合针刺治疗,选取肺俞、中府、尺泽、列缺、丰隆作为针刺腧穴。肺俞穴和中府穴是俞募配穴,是治疗肺系相关病证的配对要穴,能调节肺之经气、宣肃肺气、平喘止咳等。列缺作为任脉和手太阴脉的交会之穴,能贯穿两经之气,宣通肺气,解表祛痰,通调阴阳;尺泽为手太阴合穴,能条畅气机,通调水道,化痰止咳平喘;丰隆穴作为足之阳明脉的络穴,是祛一切痰饮之主穴。故针药配伍共奏健脾益肺、渗湿化饮、行气祛痰、宣肺止咳之功效。
从研究中发现,观察组CURB-65 评分、WBC、CRP、PCT水平、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证明针药联合可提高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控制病情程度进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对两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例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能减少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针药联合可提升痰湿蕴肺型脑卒中相关肺炎的疗效,显著地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临床的症状和体征,安全性和接受性较好,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