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3-09-14高晓辉毕爱军
高晓辉 毕爱军
(1.淄川区医院药剂科,山东 淄博,255100;2.淄川区医院血液透析室,山东 淄博,255100)
冠心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关资料显示,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影响着疾病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工作人员需明确自身护理内容和注意事项等,加强对营养状态改善的重视[1]。冠心病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着患者疾病恢复状况,整体护理期间,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法对病情控制具有显著作用,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护理注意事项的重视,准确、落实护理对策。规范的饮食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淄川区医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20 例;年龄40~75 岁,平均年龄(58.36±6.74)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75±2.13)年;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5 例,高中及以上16 例。观察组22 男例,女19 例;年龄38~74 岁,平均年龄(58.42±6.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2.15)年;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7 例,高中及以上1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淄川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心脏学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和《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3]中的相关标准;②意识清楚,且研究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疾病或精神异常者;②合并器质性病变(肾、肝等)者;③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④具有传染疾病史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⑥认知功能障碍、理解能力异常者;⑦中途选择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心绞痛护理。心绞痛发作后,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对疼痛部位、心率、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的关注,一旦发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疼痛加重、疼痛性质变化,需要马上反馈给医生,并按照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预防心肌梗死前兆症状,若发现患者伴有情绪烦躁、面色苍白等,及时汇报给医生,同时注重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的变化。(2)心理疏导。增加交流、沟通次数,详细介绍关于临床症状减轻方法、疾病诱因、危害,及时疏导消极情绪,讲解良好心态在控制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邀请取得显著治疗效果的患者分享自身经验,促进其治疗自信心的提升。(3)环境设置。根据患者需求设置病房,在清洁、消毒病房的同时,可在病房内放置患者感兴趣的书籍、摆放绿植等,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舒适度。夜间休息时,护理工作尽量保证动作柔和,避免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疾病发作期间,患者卧床休息时间增加,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翻身和按摩,避免长期受到挤压,影响机体血液循环,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饮食护理干预。(1)知识普及。通过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在微信群中上传视频等方法,普及冠心病危害、病因、治疗对策、饮食护理的优势、方法等,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结合知识讲座等方法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高。(2)饮食健康教育。饮食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自己的饮食状态进行评估,通过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如何制订营养均衡的食谱等,加强对每日营养成分及热量摄入的控制。(3)饮食搭配和饮食行为。①控制钠盐摄入。患者日常饮食尽量保持饮食清淡,低盐原则,每日低于5.0 g。根据日常活动及所处季节,调节钠盐摄入量。②胆固醇。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 mg。③脂肪。每日摄入总热量中,胆固醇应低于30%,日常烹煮食物时,应选择植物油,减少动物油,严格控制蛋黄、肥肉和动物肝脏、内脏等摄入量,指导患者食用鸡肉、鱼肉等。④蛋白质。每日摄入总热量中,蛋白质应控制在15%~20%,低于1 g/kg。可根据实际需求多食用植物蛋白,控制动物蛋白摄入量。⑤碳水化合物。每日总体热量中,碳水化合物占比55%~65%,而糖分摄入量应低于10%。需要明确摄入量,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很可能转变为脂肪,而肥胖是诸多疾病的诱因。⑥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微量元素在机体运转中同样具有作用,日常饮食过程中,应多关注微量元素的摄入,多食用水果、蔬菜。(4)饮食方案制订。应综合每位患者身体状况、病情恢复状况,通过微信群向患者推荐每周饮食搭配等,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营养摄入状况等。每月进行1 次随访,总计进行3 个月的随访。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水平。
②比较两组简易营养评价量表评分与身体质量指数(BMI)。护理3 个月后,采用简易营养评价量表评估,营养良好为>24 分,营养不良为<17 分[4]。
③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分为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与生理职能,每项维度最高分为10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④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淄川区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克朗巴哈系数为0.88,最高100 分,非常满意为80~100分、较为满意为60~79 分、不满意为<6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⑤比较两组营养认知功能评分。采用淄川区医院自制营养认知调查问卷,克朗巴哈系数为0.90,总计10 道题,100 分为最高分,分值越高,说明营养认知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 (±s,L)
表1 两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 (±s,L)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简易营养评价量表评分与BMI 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简易营养评价量表评分和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简易营养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BMI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简易营养评价量表评分与BMI 比较 (±s)
表2 两组简易营养评价量表评分与BMI 比较 (±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对照组4167.59±6.4766.34±7.1567.54±6.5368.94±5.1267.23±5.48观察组4175.91±7.5276.87±6.3675.16±5.8676.49±6.2474.12±6.39 t 5.370 7.046 5.561 5.989 5.241 P<0.001<0.001<0.001<0.001<0.001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2.5 两组营养认知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营养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营养认知评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营养认知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冠心病是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呈现上升趋势,冠心病病死率高,如果干预治疗不及时,很可能诱发其他疾病,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
冠心病属于慢性疾病,目前尚不具备全面治愈的方法,大部分按照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等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若患病时间偏长,则会降低自身机体素质,只通过运动方法进行疾病控制并不能获得理想效果,但是长时间接受药物治疗,很可能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稳定患者病情,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增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饮食护理干预特别重要[6-8]。研究发现,规范、合理的饮食能够降低冠心病病死率,使其降低到45%以下,由此可见,饮食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特别重要[9-10]。现阶段,评估营养状况的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BMI 等,BMI 可以反映患者身体状况,如体质量、身高等;血清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是营养状况判定的主要指标,通过检测血清白蛋白是否正常,可以反映机体营养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BMI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实施饮食护理干预,能够合理控制患者体质量。吴宁旭等[11]研究显示,观察组血脂水平、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可见,饮食干预在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情况,与本研究相一致。饮食护理干预即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日常饮食,保证其日常饮食合理、规范。本研究中,饮食护理干预以钠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摄入量的管控为主,临床护理过程中,在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的同时,包括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传等,结合饮食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提升有利。饮食护理干预期间,通过普及关于营养饮食健康知识,帮助患者意识到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钠盐、蛋白质和胆固醇等的重要性,确保机体微量元素摄入充足,除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脂状况,还可以改善其营养状态[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营养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饮食护理干预期间,饮食方案制订不仅考虑了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也了解其日常饮食喜好和营养状况等,采用知识普及方法,可以帮助其掌握更多关于饮食护理和冠心病的知识,改变其错误认知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与生理职能评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根据患者康复需求提供机体所需食物,在此过程中,严格控制对患者机体造成影响的食物摄入量,有效平衡食物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在满足患者饮食需求的同时,确保营养均衡,从整体上提高自身治疗效果[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患者交流时,护理人员采取亲切、柔和的语态,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自愿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等,饮食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同时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15]。
综上所述,饮食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等,且有助于护理满意度、营养认知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