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09-14谭值武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谭值武

摘  要: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当前的教育“双减”形势下,课堂教学必须提高效率,才能保障教育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验学习过程和方法,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宽阅读视野,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必然要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共同建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有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也是适合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学科知识,发挥计算机应用的综合优势,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高度合作的精神和应用实践的活动能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把信息技术应用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课程传统的“教”与“学”有机融为一体,对促进语文现代化教学的深入改革,具有积极深远的重要推动作用。

第一,教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的辅助工具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富有强烈教育性和感染力,符合小学生普遍认知发展的特点;第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活跃课堂的学习和互动探究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在思考中学习和认识内容,由感性认识语文,迅速地转化为理性思维认识;第三,学生借助大量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材料,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帮助教师落实“大语文”教学新观念;第四,运用现代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能充分地与多种视听设备相结合,实现了课堂师生间双向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增加了课堂上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与表现机会,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内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多媒体信息直接引入语言学习,借助多种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能把大量生动活泼的文字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广大学生眼前,使文字教学目标形式更加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这远比教师传统、枯燥的理论讲解,有限的课堂板书形式,更容易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使每位学生可以很自然地直接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

(一)運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

对一堂课来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直接引入新课题,可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探索求知欲,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的探索积极性,为构建有效互动的新型课堂与教学方式奠定了更良好发展的现实基础。例如,在教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教师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教师用课件展示四幅优美的乡村景色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分享其感受,目的是利用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美,从而进入情境。

第二步,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伴随悦耳的音乐欣赏图片,再分享其感受。将多媒体的图片和声音进行结合,学生的感受将更深一步。

第三步,图片欣赏完毕,教师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心中的感受,教师趁机引入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内容。

这样引入新课可以使教学有声有色,使学生从自身的视觉和听觉出发,引人入胜。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工作中,创设情境非常重要,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上课的教师要运用许多声情并茂的语言,才创设出有限的教学情境,且收效甚微。现在,课堂上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更容易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

第一步,设置悬念,引入问题情境。教师在引入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学习情境时,播放完优美的图片和音乐,可以接着提问:“可是,有一天,小村庄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进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前部分的学习。

第二步,利用对比反差创设情境。在教学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洪水冲毁村庄的情境,再同时播放令人感到悲痛欲绝的音乐,接着追问:“此时此刻,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大家心情怎样?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又想对身边的人说什么?”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构建了一种良好的语言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学生准确并有感情地朗读一段课文,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朗读,首先,让学生听范读,听出哪些词重读,哪些词轻读;哪些句子声调高,哪些句子声调低;什么时候音调拉长,什么时候音调读短等。如果是高年级学生,教师还可以要求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多听几遍。其次,学生试读,要以范读为例子,根据标记读,不能随意乱读,要多次练习。最后,展示、评价朗读,要细致评价学生读得好的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明确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教学的重难点,通常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关,年代久远的陌生内容、抽象的术语,或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等,易使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困惑。一方面,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准确、直观地展示知识,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一)变抽象为具体

在语文课本中,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仅靠教师语言上的简单讲解,学生很可能理解不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工具辅助语言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课文《宇宙生命之谜》里,有“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恒星”“行星”等天文学科学术语,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有关图片和影音视频,把抽象的术语变成具体、可感知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行星、恒星、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特征。

(二)化难为易

在語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突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经常费尽心思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讲解,最终却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师生双方都感到疲劳。而多媒体能有效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将理解困难转化为操作容易,促进学生对新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课文《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关于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弹《月光曲》,在优美的乐曲下产生的联想这部分内容。

首先,一方面,学生要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教师先出示有关的图片,说明分别是文中的哪些内容,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形成微波粼粼、穿过微云、风卷浪涌三幅静止的画面。其次,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脑海里有了动态的画面,对海上自然景物的变化有了一定的想象。但是由于学生对音乐艺术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艺术感受,光靠学生读和说,很难达到深入理解内容的目的。因此这时候,教师应播放《月光曲》,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画面,从而把音乐和画面结合起来。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配乐,边读边感受画面。经过这样一系列有层次循序渐进的语言训练,将原本静止的文字画面逐步转化而成一个动态的语言画面,最终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音乐艺术的美,这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突破时空限制

由于多媒体贮存的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距离师生年代久远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再现当时的场面,从而达到学生理解重点内容和了解文章写作方法的目的。

例如,课文《开国大典》描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开国大典上的阅兵盛况,表达了人民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1949年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的信息有限,对开国大典和阅兵场面领会不深刻,对此,教师要适时运用多媒体音频和视频,分别播放典礼和阅兵式的宏大场面,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典礼热烈、庄严的气氛以及群众激动的心情。阅兵式部分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同时阐明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对此学生可以借助视频,回到课文所描述的时代和情景中,找到“检阅部队”是从面上进行综合描写,而“各种兵行进”又属于点上的描写,“群众欢呼”又是面的描写,从而了解了点和面的结合写作方法。

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能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知识内容和技能。

(四)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课文渗透了气象学这门自然科学知识,如课文《我是什么》,向低年级学生简要介绍了各种基本的自然气候现象及其形成和变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对国内各种自然气候方面的相关情况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云、雨、冰雹、雪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课件,通过动画演示三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首先告诉学生水通过强烈的太阳光和强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变成了大量的白色水蒸气,上升并飘落扩散到空中,当遇到大量的冷空气时,即变成大量水滴,形成云;其次告诉学生云层的水滴越积越多,就会变成雨落下来,冬天就变成雪。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动画和演示,身临其境地了解到自然界中云、雨、雪等天气的奇妙形成过程。这就把一个原本要用许多语言来解释的自然科学知识现象,仅通过一两个小时的动画就讲清楚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朱作仁教授把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规律归纳为:大量的阅读,读写结合。如果只从书本上阅读文章,虽然阅读的数量上可以增加,但是读书的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学习者会感到枯燥无味,效果一般。而教师如果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就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具体而言,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网络上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或者是写作方法相似的课外读物。大量的阅读资源,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其次,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多种形式地呈现阅读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影视、动画等,使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阅读,学生的阅读从量变到质变,既提升了阅读速度,又习得了阅读方法,最终提高了阅读效率。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