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古诗词

2023-09-14施沿沿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林逋孤山古诗词

施沿沿

导 语

鉴赏古诗词是高中生必备“核心素养”之一。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精髓的载体,也是我们了解古人、学习古人、借鉴古人的必要途径。鉴赏古诗词,可以从意象、意境、手法、语言、结构、主旨等多个角度入手。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鉴赏方法,还要学会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调动丰富的感官功能,深入把握一首诗或一首词的内涵、思想与情感。下面我们将以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的作品为例,谈一谈如何鉴赏古诗词。

作品选读

【选文一】

湖上晚归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赏析

这首诗是林逋在隐居西湖时,对一次乘船归家时所见所闻的生动描述。

开篇的“卧枕船舷”,描写了诗人头枕船舷,身子躺在甲板上,刻画了诗人悠闲、惬意、随性的形象。“归思”可谓全诗之“诗眼”,直接点题。“归思”后着一“清”字,可以将之理解为“清爽”“清朗”“清新”“清穆”等意,实为下文蓄势。

颔联时空对举,远近结合。其中“桥横水木”中的“横”字,化静为动,既写出了桥的横跨水木的姿态,也侧面写出了水面之广阔、植被之茂盛,具有一种水平空间的延伸之美。“寺倚云峰”的“倚”字实为错觉,因地势之高、距离之远,感觉寺庙是斜靠在山峰之侧的,同时也赋予了庙宇以人的情态,有“移情于物”之妙。另外,这一句也从侧面写出了山之高峻,具有垂直空间的层次之美。“秋色”“晚晴”,给人以天高气爽、绚丽多姿的愉悦享受,也与起句的“清”字遥相呼应,让人赞赏!

颈联把表颜色的词前置,给人以视觉冲击力,翠羽之水禽、红艳之荷花,一“避”一“迎”,颇具情趣,既写出了湖上水鸟之众多、荷花之动人,盎然的生机与活力,又暗写了船行之速。

尾联是写快到居所时,隐隐约约地听到了“鸡鸣犬吠声”,像是在欢迎主人回家,这让诗人倍感温馨与喜悦,让人不禁想起了《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句子,令人神往。尾联进一步凸显了诗人“隐居”的乐趣,含蓄地表现了他高洁、傲岸、洒脱的美好人格,最后一句可以看作诗人情感的高潮,令读者浮想联翩,心潮激荡,久久回味。

此诗以湖上归舟的行踪为线索,写出了西湖早秋傍晚时分晴朗优美的景致,表现了诗人平和澄净的心境与超凡脱俗的个性,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追求高洁、甘心过着隐逸生活、不追名逐利的决心和旨趣。

【选文二】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赏析

此诗写的是诗人在杭州孤山寺僧房中的远望之景,画面素淡,环境清寂,正契合隐逸之情怀。

首联设问,吸引读者眼球:诗人所处的端上人僧房具体在什么地方?原来是在孤山塔后一座寺阁的西边。诗人仿佛在牵引我们的视线,让我们“聚焦”于端上人僧房这一透视点上,又让我们从这里极目远眺,为下文“张本”。

颔联点明光线阴暗,与颈联的“秋景”扣合甚紧,其实写的是秋天晦暗阴冷之景。天气阴沉,浓云密布,远处树林中点缀着几所古老的寺院,像极了一幅褪了色的古画。后面又转换了视角,写水面上零零星星地漂荡着一块块“架田”,像棋盘上方方正正、斑斑驳驳的格子。寺是老寺,田是荒田,却以“画轴”“棋枰”譬喻之,十分精妙:既然是画轴,就可以时时展开把玩,陶冶情操;既然是棋枰,就可以处处排列落子,锻炼心智。在诗人的眼中,一切物象都充满乐趣,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他是用诗心之景进行了超凡的审美加工,从而使笔下不显“枯槁”之色,只显“疏淡”之景,以明“淡泊”之志。

颈联在寥廓的自然景色中,只写了一鸟高飞、寒烟几缕的景象,更是将色彩、意象“淡”到极致,有仰望有俯瞰,动态之中更显几分空旷寂寥,其实这可以象征诗人的“清心寡欲”,有着些许“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与柳宗元的《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

尾联表明诗人的态度,欣赏、爱慕此处风景,且自己家与此地相距甚近,并设想下雪天再来重游。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皑皑无垠,这不正是诗人冰清玉洁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在诗人看来,在这阴沉、寥落、高远的图景中,流转着一股“生气”与“灵气”。它怀素抱璞,远离红尘,不追逐繁华富丽,抛却了喧嚣热烈,不迎合世俗,不张扬亦不消沉,不热闹也不死寂。这不正是诗人追求的超凡脱俗、潇洒出尘的理想人格与精神境界吗?

链 接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书载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唯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绿波荡漾的西子湖水,翠竹葱茏的湖心孤山,令这位“梅妻鹤子”的诗人流连徜徉此间。杭州近在咫尺,居然“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均见《宋史》本传),足见其安贫乐道的志趣。正如其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头秋色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诗人生前修墓穴于庐侧,自有长眠于湖光山色间之意。“亦萧疏”三字,示身后的萧条,正见隐士本色。这两句,形象地总结了他淡泊萧散、光风霁月的一生。

读书笔记

林诗之美

王一帆

林逋咏梅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出,便成为千古绝唱,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影响极为深远。林诗之美,可见一斑。首先林诗之美体现为清新的意象之美,其诗多选取“寺廟”“夕阳”“蜂蝶”“白云”“山”“涧”“月”“梅”“鹤”等意象,这些意象都远离俗世尘嚣,虽然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却给人以生机勃勃、高雅脱俗之感。其次,林诗之美体现为淡雅的意境之美,其诗句像一幅幅清淡素雅的画卷徐徐展开,优美而不纤秾,清丽而不俗艳,广远而不空洞,幽静而不衰飒,总能给人一种荡涤尘垢、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霜禽偷眼图、蜂蝶采花图、暗香疏影图、芭蕉夜雨图、数竿修竹图等,既不写盛景,也不写衰景,没有大喜大悲,没有至欢至苦,总是一番疏疏朗朗、平平淡淡、清清静静的图景,如同一盏香茗,也像一杯薄酒,亦犹一场小欢,润人肝肺,沁人心脾,亦有一种“咏之令人忘百事”(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的意趣和魅力。最后,林诗之美体现为超逸的人格之美。诗人一生“林泉笑傲,诗酒飘零”,生活十分清苦却能安贫乐道。其诗有云:“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用典深闳蕴藉,透出一股自己终生布衣、淡于荣利的高逸淡远之气,其人格正如疏梅之淡影、暗香之柔浮、烟月之小照、清泉之细流,朗逸洒脱,风标高举,令人钦慕神往之。

【湖北襄阳五中】

猜你喜欢

林逋孤山古诗词
闵学林作品
踏青古诗词
林逋:独立独行,寄情梅鹤度余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林和靖与梅云——孤山梅林里的爱情往事
林逋梅妻鹤子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