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2023-09-14邓锐
邓 锐
(江汉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干部①培养,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日益完善,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广大民族干部对该政策是否满意?展望未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该政策进行完善?这些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干部培养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民族干部培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民族干部培养摆在了重要位置,为新时代民族干部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高度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与选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民族干部培养进行了专门、系统地论述,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干部培养的政策。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和调研时强调,“要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对经过实践检验是思想作风正派、对党忠诚、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培养、放手使用”[1]。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支持民族工作部门更好履职尽责”[2]。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3]。
(二)提出民族好干部的标准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党和国家对民族干部的要求,尤其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民族好干部标准,而且这一标准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和调研时强调,“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坚持把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行动坚决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4]。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地区的好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5]。这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族好干部的标准由“德才兼备”进一步提高为“三个特别”。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6]。这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族好干部的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升华。
(三)强调对民族干部给予特别关心和照顾
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民族干部工作环境更为艰苦,工作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对民族干部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是特别必要的。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和调研时强调,“对长期在新疆工作的干部特别是基层优秀干部,要在职务职级晋升、住房、津贴、个人和家庭安全等方面制定有关政策”[7]。2014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把宝贵年华奉献给新疆的各族干部要给予特别关心”[8]。2015年8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央对西藏干部职工历来十分关心,制定了特殊的工资政策和有关福利待遇政策,中央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9]。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10]。
(四)提出民族干部培养的方式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运用特殊措施来培养民族干部,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干部培养。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大胆使用,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当主官、挑大梁”[11]。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12]。
二、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E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E自治州”)民族干部为调查对象,于2022年7月12日至30日在该州发放纸质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2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回收率约为92.17%,有效率约为88.68%。此外,本研究采用结构化访谈方式对5名E自治州民族干部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并进行编码。
(一)国家层面
我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天下未乱边先乱,天下已定边未定[13]。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分布在边疆地区,而且边疆地区治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发挥民族干部的聪明才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总体执行较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根本上废除了一切民族压迫制度,使各民族获得了新生。此外,还制定出台了许多关于民族干部培养的政策,使民族干部能够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参与国家各级政权工作。以西藏为例,截至2021年,西藏各级人大代表有3.5万余名、政协委员有8000余名,90%是少数民族[14],这说明党和国家很好地保障了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0%的民族干部认为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效果非常好和比较好,19.7%的民族干部认为有的地区实施效果好,有的不好;47.9%的民族干部认为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完全保障了各民族参与治理的权利,25.0%的认为人口较多的民族保障好,人口较少民族保障较差;76.0%的民族干部认为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非常大和较大。
2.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上来了,但结构不尽合理,政工型干部偏多,专业技能型干部偏少,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和复杂环境能力的干部少,梯队不完备、急用现找现象突出”[15]。在针对某高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问卷调查中,仅有44.0%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政策合理,56.0%的少数民族学生愿意按照协议回原地区或原单位就业[16]。在E自治州问卷调查中,在问题“您认为党和国家对民族女性干部培养的重视程度如何?”中,仅有28.7%的民族干部认为非常重视,38.8%认为比较重视,19.7%认为重视程度一般。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满意度还不高,该政策的实施仍有待改进和加强。
(二)民族地区层面
本研究的田野点选取的是E自治州,希冀通过该地区的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调研,探讨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在民族地区层面的满意度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E自治州一贯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民族干部培养政策。1991年5月31日,E自治州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E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中规定,“自治机关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从当地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17]。2001年中共E州委印发《2001—2005年E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抓好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18]。2002年E州委组织部重点开展全州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政策研究,起草《E州2002—2007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规划(讨论稿)》,并在全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座谈会上作《全面规划 积极实践努力建设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的交流发言[19]。
问卷调查中,76.1%的民族干部认为E自治州民族干部培养政策贯彻落实很好和比较好,但存在一定问题,6.9%认为民族人口多的落实好,民族人口少的落实不好,14.9%认为重要岗位和关键部门民族干部配备不足,2.1%认为高层民族干部落实较好,基层民族干部落实不好;75.0%的民族干部认为E自治州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非常好和比较好,14.9%认为一般;60.6%的民族干部认为E自治州对民族女性干部培养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E自治州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总体满意度较高。
三、新时代完善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的建议
针对课题组在E自治州民族干部培养政策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干部培养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完善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加大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专题调研和执行检查
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实施既依赖于党和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又依靠地方政府将该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因此,需要加大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专题调研和执行检查。一方面,通过开展民族干部政策的专题调研,利于找出该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向当地党委提出政策建议,进而促进该政策更好地实施。例如,四川省通过开展民族干部队伍状况大型调查统计工作,已从省到各地市州县层次建立起民族干部数据资料库,为民族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民族干部工作规划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0];另一方面,通过在全国、各地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监督检查,利于及时发现该政策在各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可使该政策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例如,1956年第二次民族政策大检查中发现,贵州省部分地区在合作化中忽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考虑民族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强迫群众把棉花地、麻园、斗牛等入社[21]。党和国家根据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民族政策教育,提高了干部政治水平,增强了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处理好新旧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价值取向的过渡
从民族干部培养政策来讲,因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面对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不一样,对民族干部的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新旧政策价值取向更替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实施,就必须对新旧政策价值取向进行协调和平衡。一方面,做好民族干部培养新旧政策的继承和创新。为避免新旧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价值取向的矛盾,在制定和出台新的政策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吸收旧政策中合理的内容,实行在坚持中创新,在完善中发展,确保新旧政策价值取向能够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应加大民族干部培养新政策的宣传力度,逐步改变各政策主体对其的看法,逐步了解、接纳、认可该新政策的价值取向。例如,2006年“骨干计划”刚实施,由于政策宣传不够,导致许多非民族院校无法完成招生任务。随着“骨干计划”的逐步实施开展,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该政策也慢慢被民族干部和考生所认可[22]。
(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注重个人合法权益的有机结合
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主体应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注重个人合法权益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坚持自由和秩序相统一。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既要充分尊重民族干部个体的自由,又要通过一定的秩序对自由进行适当的制约。也就是说,民族干部培养政策既要满足民族干部个体的利益,又需要用集体利益的有关规则对其进行约束。通过给予民族干部充分的自由,以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而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双赢。另一方面,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相统一。民族干部培养政策既要尊重民族干部个体的个人利益和合法权益,又要求民族干部个体为集体利益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要做到顾大局、讲奉献、有担当。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干部的培养政策实施取得了很好成效,为推动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赶超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就需要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科学确定和规划民族干部培养内容[23],确保党的中心任务的实现与达成。
注 释:
①本研究将民族干部界定为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来自民族地区的干部或者具有少数民族身份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