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A 理论的日语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2023-09-14周杰
周杰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东方语学院,重庆 401120)
“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在2020年5月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外语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无论是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传播方面,还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明互鉴等方面,外语教育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一种文化教育,是强化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之一。日语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中华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坚定文化自信,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
一、日语学科课程思政研究概述
截至2022年9月23日,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将课程思政与日语教学融合的论文共132篇,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对整个日语学科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及建议。尤芳舟[3]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二是探索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蔡超[4]认为基础日语课程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构建基础日语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三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导入方式研究。叶秀华[5]以高级日语课程为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先进文化量具的理论框架三个维度讨论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发掘。邓圆[6]从写作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模式两方面分析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石睿[7]总结了大学日语写作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综上所述,日语学科课程思政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参考,但目前研究还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重基础课程,轻应用课程。日语课程思政研究多集中在《基础日语》《高级日语》《大学日语》等基础知识类课程,在听力、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等应用类课程方面开展得较少。二是实施路径缺乏理论指导。多数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都是零散的教学策略,不成体系,极少将课程思政与某一教学法相结合。以日语写作为例,目前还没有以理论框架作为指导的写作思政论文。三是研究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高。相较于其他英语学科,日语学科围绕课程思政展开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研究方法和指导理论有待完善。132篇论文中,核心仅4篇,且2篇为书评。
这些不足成为本论文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研究缘起,即以在英语学科中广泛运用的教学理论POA理论为指导,探索在日语写作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路径,以填补应用类课程“课程思政”研究空白,构建日语学科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大格局。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日语写作教学现状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写作不仅最能体现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反映了其思辨能力、逻辑能力和认知能力。在写作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深层次思考,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然而,就笔者了解而言,目前的日语写作教学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重视,育人意识不强
部分日语写作教师尚未完全意识到德育工作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育人意识。因此,日语写作教学仍以写作技能培训为主,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篇章结构的训练、词汇语法的强化,以通过各类能力考试为最终目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以纠正语法、格式错误为主,忽视从内容、立意上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还有教师为了提高作文分数,直接让学生套用模板,致使最终产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最终不利于学生思辨逻辑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写作教材中国文化缺席,育人元素不足
现有的日语写作教材内容大多仅局限于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中日两国文化对比、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等涉及较少。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写作教材(《新编日语写作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为例,第二册第七课实用类说明文的三篇范文分别是《鞠躬的方法》《防备台风的注意事项》《咖喱饭的做法》,全部围绕日本社会生活展开。中国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缺席,很可能造成对外交流中的“中华文化失语”。单纯依靠日本文化辅助写作教学,则很可能导致学生对日本文化全盘接受甚至盲目跟风,严重的还会使他们的三观受到冲击。
(三)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高,育人方法有待改进
多数日语写作教师虽然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却还在摸索学习中,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理论熏陶,大部分日语写作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不够熟悉,自身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虽然试图在写作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却难以在教材中精准挖掘到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即便挖掘到了合适的思政元素,日语写作教学也容易陷入“课程”和“思政”两张皮的问题中,将写作教学和思政教育演绎成两个独立的教学活动,无法发挥写作教学的隐性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因此,日语写作教学急需一套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课程思政的实施。
三、POA 理论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一)POA 理论的内涵
“产出导向法”(Pro duc tion -orie nte 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为教学理念,以有效解决外语教学中的“学用分离”弊端为目标,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为学为指导,通过“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的N个循环,侧重培养学生外语解决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学习中心说”强调课堂活动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学用一体说”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与最终的交际运用相联系;“全人教育说”强调外语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的统一要求,主张将语言能力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8]
(二)POA 理论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POA理论主要针对外语教育中的“学用分离”现象,强调“学用一致”。而日语写作课程目前要解决的就是学生不能用日语书写中国、讲述中国、传播中国的问题。同时,POA理论主张外语教育是能力、知识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全人教育,这一点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谋而合。再者,POA理论教学流程中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核心环节为外语学科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英语学科已有不少学者运用该理论对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探索。
王爱娟、许宗瑞[9]认为,以POA理论为指导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将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文中的语言点、知识点,课后练习等都作为思政点巧妙切入,提炼产出目标,并由此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之后再付诸教学。王颖[10]基于POA理论,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多元评价”三方面探索英语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流程,并将该探索运用于实际教学进行检验,属于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综上,运用POA理论指导课程思政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该理论为高校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四、基于POA 理论的日语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POA理论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流程运用到日语写作教学中可分为写作任务驱动、写作输入促成和师生合作评价三个阶段。
(一)写作任务驱动
教师在课前根据该次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特定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交际情境中;最后根据交际情境设计稍有难度且蕴含思政主题的写作任务,使学生产生学习思政的“饥饿感”,激发学习动机。在POA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生写作任务的设计师。例如,在疫情期间学生或目睹了身边的抗疫志愿者,或亲身参与抗疫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志愿者经历,思考志愿者的意义是什么,并以“一次难忘的志愿者经历”为主题展开作文的书写。
(二)写作输入促成
写作任务输出后,教师整合各类可利用的线上线下资源平台发给学生,作为教材内容的输入补充,鼓励学生在这些平台上搜寻与时代接轨、蕴含思政元素,特别是讲述中国故事的优质写作素材。素材形式不限,可以是视频、文章、歌曲、新闻报道等。待素材收集完成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搜集到的素材用日语进行小组展示,并展开讨论,教师加以点评、补充、最终筛选出可利用、可转化的写作素材。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过程本身既是一次口语输出,也是一次无形的思政教育。同时,小组学习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基于讨论的成果和过滤后的素材进行写作输出。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帮助以促成输出。例如,补充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词汇、向学生展示同类主题的文章以供参考等。
(三)师生合作评价
首先,由教师制定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作文初稿进行打分。然后挑选出优、中、差三个档次的作文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指出作文在结构、内容和语言形式上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将初稿加以修改形成二稿。修改后的作文二稿在小组同学之间展开互评,学生依照此前教师制定的评分标准互相打分。其次,学生根据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继续将二稿再次修改,形成终稿。
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写作训练过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一步步学习一篇优秀的文章是如何产生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稿和二稿的平均分为该次作文的最终得分。经教师确认后,特别优秀的作品将在班级进行朗读展示,并上传至班级群,供其他同学参考学习,以达到强化思政育人的效果。
五、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外语学科要积极求变,主动应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本文结合当前课程思政大背景和传统日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POA理论“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对日语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提升学生将日语知识转化为有效写作输出的能力,促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科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