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用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
2023-09-14刘凯黄金侠
刘凯,黄金侠
(佳木斯大学 信息电子技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我国工业创新与进步离不开工科人才的培养,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以前的教学偏理论轻实践。为了避免毕业生只懂理论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的情况,学校必须通过实习、实践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学生拓宽和巩固书本知识,加强自主思维意识和自我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校务必把实践操作放在与书本知识学习相同重要的位置,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紧迫性与前瞻性,为我国迈进工业强国打下牢固的人才根基。学校要建立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在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手段的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以学生为本,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这样,学校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
“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形势下的本科教育探索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着重点在培养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既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又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现实需要有一定的差距,部分高校与企业的人才理念不同,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科研机构联系不紧密,不能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因此,在深刻理解应用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准则,以服务经济、贡献社会为学校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大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当中,提高大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缩短科研成果的研究周期,保证科研项目的投产时间。这对提高应用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意义重大。“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最终应面向人才市场,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建设。我们必须明确,我们要输出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干,到了企业能够快速上岗。所以,教师要减少纯理论的输出,一方面学生会听不懂,另一方面理论多则动手实践的机会就少,会影响技术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学要能体现就业导向,突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基础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已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如何让学生与社会完美接轨就需要相对应的课外实践锻炼。目前来看,应用型院校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情况并不乐观,校园学习氛围不佳、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教师队伍质量不高、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意识,做到学以致用,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途径。现代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社会各领域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是我国工业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高等教育适应全球科技发展的现实性选择。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对不同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为社会输出更多实用型的人才,发挥大学应有的造福社会的本领。
二、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开放实验室
(一)开放实验室,提供完善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基础设施
开发建设实验室是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的重要环节。学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把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将实验室打造成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实践锻炼的平台。将实验室打造成学生想用就用的平台,是实验室开放的本质要求。最大化方便学生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1.学生自主研究课题型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课外竞赛的要求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老师指导下进行综合性实验。课程由学生申请,学院审核的方式下开设,教师指导实验过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学院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给予学分。
2.鼓励学生参加一线教师的科研活动
学生参加项目,就能对科研全程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能够增强科研主动性与兴趣,同时也能提高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3.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学生可利用假期参与工厂的科研工作,研发新产品,提高原有产品的性能。钻研生产线的改造技术、发明小专利、创造小产品等都需要校内实验室的开放,校内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与实验老师的指导。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使其深入到工厂企业一线劳动中,不断地将教学与生产实践深度整合,强化技能培训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十分有效的方式。学生从灌鸭式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理解书本知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格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实践创新、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践教学是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实验能力为目的的多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它以问题探讨、深度体验和批判反思为基本特征,具有空间差异性、目标多元性和教学形态多样性等特点。学校可增加实验环节的课时,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加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增设兴趣小组和选修实验课,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技术探讨小组。再就是组织技能大赛,科研项目制作,学校可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有目的性地采取适当的方式延伸实验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开拓学生思维。自己解决疑难技术问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各项实验教学环节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实训课不被重视的原因包括各类企业主动性不高、实践基地名不副实,学生不爱参加实践基地课程。生产企业不爱接收学生实习是出于市场竞争考量。投入产出比、生产效益成为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企业接收实践能力弱、责任意识薄弱的大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显然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各类的实践基地成了有名无实的地方。此外,学生对实践课程不重视也是一个原因。有些学生以只拿张文凭的态度进入大学。学校头两年开设的多为公共课程,学生一般在本科学习的前两年就已经攒足学分。到了后两年,实践课程作为选修课就不太被重视。特别是临近毕业,学生普遍忙于找工作和考研,老师只能依靠补考等手段来维持实践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在入职之前可以到企业对具体的专业实践有初步的了解,也可以在入职后教学过程中去企业实践,通过实践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使教学更丰满。同时,教师还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科学研究、技术提升等环节中,了解某个工艺真正的工作流程和技艺提升措施,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1]
(三)实验教学评价的改进
学校要建立科学严格的实践考评体系,增大实验部分的考评分数,从实验积极性、实验方法、技能水平、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等诸多方面,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避免实验数据抄袭、数据重复和重视度不高等现象,重视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真正体现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和实践成绩的综合评分。客观公正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这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良好运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实践教学需要在特定的实践教学环境内,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实践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这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将专业的知识、图纸、技术、设计等通过实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对大多数青年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考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建立实验统筹中心,优化校内资源配置
学校的各系部应建立新型、高效、实用的发展理念,采取所有可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把原来小范围、功能结构相对简单的实验室,依据每个专业的特长,利用联合、统筹等方式,成立相对集中的大体量的实验中心,配以专门的组织架构,在充分考虑统筹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实验室的每项教学任务合理有序的展开,促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从根源上改变实验室各自独立,自成系统的现象。这样,实验室的内容才能延伸和拓展,实现取长补短,提高实验室教研水平,并且减少实验仪器的低效率配置,提高大型实验装备的利用率,节约资源,优势互换,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保证实验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从而促进了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与科研。我院的实验中心就完美地阐释了这个优势。我们要巩固校内外实训基地规模,促进校企合作成规模有系统。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的有效实现途径之一,也是保障高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措施。[2]
四、加强实验教学师资水平
学校要加强重视、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与管理模式,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加强实验教学力量的重视,尽可能地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齐头并进,而不是实验服务于理论;要严格考核实验人员的素质与教学能力,做到能者上,多劳多得,人尽其才。学校要加强对实验队伍的人才管理、培训,使更多实验教师参与到科研项目进程中来。学校要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使实验教师能独立完成大型科研项目建设,而不是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多数地方院校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却缺乏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在企业或研究所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从部分教师的主观想法来说,很多教师没有实践创新方面的动力,只想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发表各种学术论文多是为了评职称、升职加薪等个人自身利益,没有积极的能动思维,没想要投入到生产一线的科学研究中去。从教师的实践能力来讲,他们没有接触过或者长期脱离生产一线,不了解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也没有创新实践的方向和思维。所以,学校有必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强化本校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各地高校还应不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以教师实践能力为主要导向的研究和培训,发挥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要锻造与培养一批相对稳定、技术一流、结构合理、创新钻研的实验教学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校企合作,了解产品的最新动态和改进方案。这样才能为综合性实验提供最好的思路,使实验教学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有良好的硬件条件来实现,更关键的是要有优良的师资队伍与之相配套。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永远不变的主题。再远大的理想,再好的措施,都要有人去做,换句话就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优秀师资队伍的引领是核心。教师有内涵和深度,教学才有力度,学生才有高度。[3]
五、加强实验设备管理与维护
小型实验设备故障与维修可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一些中小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可以让学生做些辅助的工作,既解决了一线教师的负担,又锻炼了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关系到学生以后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对于大型设备,学校要分类管理,建立操作规程和管理使用制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枯燥的书本学习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为科研工作提供动力与支持。
六、结束语
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而目前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普遍较弱,成为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实验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他们毕业后深入到基层一线的工作当中,符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学校应大力培养实验教学人才和骨干力量,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增加实验规模,推进实验室开放系统等方面的改革,不断修正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不足和短板。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符合现代社会对复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学生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也必须提升自身素质与人格魅力,照亮学生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