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023-09-13张琼月张梦洁闫李婕孙佳欢
张琼月,张梦洁,闫李婕,孙佳欢,李 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儿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儿童变应性鼻炎,是指以反复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为主症的小儿临床疾病,常伴眼痒、眼红及眼肿胀等眼部症状[1]。该病是由IgE介导的发生在鼻黏膜上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2],是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在中医学中属“鼻鼽”范畴。儿童AR发病主要与接触过敏原有关,包括季节性过敏原(如花粉、艾蒿及豚草等)及常年性过敏原(如猫毛、狗毛及尘螨等)[3]。除上述鼻部及眼部症状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外,临床研究表明[4]儿童AR通常还伴有哮喘、湿疹、咳嗽及中耳炎等疾病。有研究[5]对3 560名AR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后,发现AR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健康和生活,且病情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成正相关。由于环境污染、遗传[6]、免疫、饮食[7]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儿童AR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达15.79%[8],逐步成为我国及全世界需要面临的儿童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因其独特的生理特点,故不能与成人AR中医证型标准一概而论。目前研究多以全年龄段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儿童AR的研究相对较少,故儿童AR辨证标准尚未完全统一[9],临床研究可重复性也较差。本研究结合证素辨证理论,对中医证型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揭示儿童AR证型分布特点及证素组合规律,以期能提高临床中辨证论治儿童AR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建库至2022年10月20日收录的与儿童AR证型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标题或关键词或主题词设定为“儿童”or“小儿”or“婴幼儿”,“鼻鼽”or“过敏性鼻炎”or“变应性鼻炎”,“证型”or“证候”or“辨证”or“证素”or“证”,采用Excel 2016软件去除重复文献。
1.2 纳入标准 (1)以18岁以下儿童AR临床研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纳入文献包括回顾性研究、成组病例分析等临床研究;(3)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4)有明确的中医证型;(5)同一临床研究发表的文章,选择时间最近的1篇。
1.3 排除标准 (1)研究对象合并他疾病;(2)综述、专利类等文献;(3)验案或个案报道;(4)未明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5)没有明确中医证型;(6)对特定证型进行研究治疗;(7)重复发表。
1.4 资料处理 参考《中医诊断学》[10]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11],名称稍有不同,但含义相同的证型统一规范,如:肺热熏蒸证、肺经蕴热证、肺经伏热证及肺经郁热证,统一为肺经郁热证。对儿童AR中医证型的拆分和中医证素的提取参考朱文锋等[12]的证素内容辨析,依据证型具体含义拆分为相应的证素,例如:脾虚痰饮证应分解为脾、气虚、痰、饮,其中脾为病位证素其余三者均为病性证素;湿热内生证可分解为湿与热,均为病性证素。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证素的频数、频率进行统计并进行和证素系统聚类分析,将数据导入SPSS Modeler 18.0软件,利用Apriori算法对拆解后的中医证素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共检索出4 146篇文献。遵循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初筛文献全文经阅读后,最终纳入21篇,汇总得到有效病例共计4 283例。
2.2 证型分布 纳入文献中共汇总证型22个,经规范化处理后获得15个证型。(见表1)
表1 儿童过敏性鼻炎证型分布
2.3 证素分布 对儿童AR证型进行中医证素提取,共获得证素15个,其中病位证素3个、病性证素12个。(见表2~3)
表2 儿童过敏性鼻炎病位证素分布
表3 儿童过敏性鼻炎病性证素分布
2.4 证素间关联分析 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立儿童AR证素关联网络图,以线条的颜色深浅粗细表示关联程度。线条越深越粗,关联越密切,线条越浅越细,关联越稀疏。(见图1)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将最小支持度设置为5%,最小置信度设定为85%(支持度代表证素组合出现的频率,置信度代表证素组合关联规则的可靠性及预测强度),根据置信度的高低排序,具体证素组合的关联度见表4。
图1 儿童过敏性鼻炎证素关联网络图
表4 儿童过敏性鼻炎证素关联性分析
2.5 聚类分析 证素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5个证素可分为三大类:(1)肺、寒、热、风;(2)脾、气虚、痰、饮、湿;(3)肾、阳虚、气滞、血瘀、血热、津伤。(见图2)
图2 儿童过敏性鼻炎证素聚类分析图
3 讨 论
儿童AR在中医理论中被归“小儿鼻鼽”的范畴,鼻鼽古代又称鼽、鼽嚏等。“鼻鼽”作为病名被提出首见于《素问·脉解篇》[13]:“阳明并于上……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古今医家对儿童AR的认识多从肺、脾、肾三脏探讨,但在儿童AR证型分布上仍未完全统一。
由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特征,儿童AR和成人存在一定差异。小儿生理特点为“稚阴稚阳”“五脏有余不足”“纯阳”。“稚阴稚阳”即小儿身体娇嫩、腠理疏松、脾胃薄弱等;“五脏有余不足”即指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纯阳”即小儿为阳气有余之体。小儿“稚阴稚阳”故易受邪气,邪气易留存,与成人鼻鼽相比,更容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小儿“五脏有余不足”则肺脾肾不足,故小儿鼻鼽与肺脾肾病理联系更为密切[14];小儿为“纯阳”之体,则阳气有余,小儿鼻鼽更易从热化。此外,徐荣谦根据“少阳学说”结合小儿纯阳及稚阳的生理特点,认为小儿为少阳之体,提出小儿鼻鼽或因少阳寒温同袭,或因小儿稚阳易感寒,又或因小儿纯阳之体邪气从热化所致,最终使肺气不利,气滞于鼻窍而发鼻鼽[15]。总之,小儿鼻鼽证型有其自身的特点。
中医将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概括为“证”,认为诊治疾病的中心环节是“辨证”。而辨证的基本要素即是“证素”,其是组成证型的最小单元。“辨证素”也是“辨证”的关键,且中医辨证的实质和基本规律也被证素辨证体系所体现[16]。证素一般被分为病性证素(风、寒、暑、湿、燥、火等)及病位证素(心、肝、肺、脾、肾等)。
本研究梳理了21篇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中的儿童AR证型进行规范化处理及证素提取后,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获取儿童AR证素的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儿童AR证型分布前三位为肺虚感寒证(42.47%)、脾气虚弱证(20.13%)和肺经郁热证(16.51%)。本研究共提取了15个证素。病位证素共3个,为肺、脾、肾,以肺(26.78%)占比最高,其次是脾(12.42%)。由此可见儿童AR主要病位在肺,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可涉及脾、肾两脏。病性证素共12个,为寒、热、风、痰、饮、湿、气滞、血瘀、血热、津伤、气虚、阳虚。病性证素分为实和虚两类:实性证素有寒、热、风、痰、湿等;虚性证素有阳虚和气虚。儿童AR的证素组合较复杂,虚实证素之间常相互交杂,说明小儿脏腑娇嫩,且肺脾肾常先天不足,易受邪气侵袭,正虚与实邪交织,故儿童AR常虚实夹杂。根据证素关联分析和网络图,肺、寒、气虚这3个证素关系较为密切,以肺-寒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个证素最终可归为三类,病位证素肺和病性证素寒、热、风为一类。《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鼻病源流》[17]曰:“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经受寒而成也。”汪受传认为小儿鼻鼽易感外风而发病,其病机主要为风束肺窍,且认为鼻鼽患儿体内通常有久伏之风[18],可见肺感寒受风均能导致鼻鼽。儿童AR与冷空气刺激、过敏原等均密切相关,冬春季是该病高发季节,冬春季多风、寒,小儿稚阳易感寒。风乃百病之长为阳邪,夹寒邪犯肺。肺脏受邪,肺失宣肃或肺气失濡养、温煦之力,则鼻窍不利,故见鼻痒、鼻塞、打喷嚏等症状。风寒为病常见。除此之外,热郁于肺也是重要的病因病机。《医碥·鼻》[19]曰:“常流清涕名鼻鼽,肺热者,肺热则气盛,化水成清涕,其不为稠浊者,火性急速,随化随流,不及浊也。”可见肺热可致鼻塞流涕,小儿先天体属“纯阳”且阳常有余,故寒邪在小儿体内易化热,或小儿先天本脾常不足。后天又饮食不知自节,脾胃运化失调,使饮食积滞而化热,热聚于肺,肺热则气盛,化水液为涕。可见儿童AR初起阶段病位在肺,虽因小儿先天肺不足,该病可因肺气虚起病,但此阶段仍以风、寒、热此3种实邪致病为主。病位证素脾和病性证素气虚、痰、饮、湿归为第二类。脾作为仅次于肺的病变脏腑,运化一身水液,为肺金之母,为后天之本。《素问·玉机真藏论篇》[13]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可见脾不及使九窍堵塞,而导致鼻鼽。或因肺病日久,子盗母气,则脾气虚;或因小儿先天脾常不足,脾气易虚;或因小儿饮食不自控,偏食肉,生痰生湿,痰湿日久,导致脾气虚。脾气虚则无精微濡养九窍,故鼻窍不利,加之脾气虚,运化水液无能,水和液聚为痰、饮、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此痰、饮、湿贮于肺,影响肺的气机,致两脏皆虚,且通过肺进一步聚集于鼻窍,故出现鼻塞、流涕、鼻黏膜苍白、鼻甲肿胀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由肺及脾,此阶段病位主要在脾,也可肺、脾同病,虚实夹杂,或因气虚生痰、湿、饮,或因痰、湿、饮致气虚,但气虚是鼻鼽病位在脾脏阶段的核心证素。吴艳明[20]以益气祛风化痰法治疗小儿鼻鼽,其认为肺脾气虚、风痰留存是该病的关键病机。熊磊认为儿童AR反复发作,与食积脾胃、脾气虚失运、生痰生湿有关,治疗应消食消痰,临床上常以莱菔子和苍耳子相配治疗儿童AR[21]。第三类为病位证素肾和病性证素阳虚、气滞、血瘀、血热、津伤。随着病情的进展,脾失运化,后天不足,进而影响先天之本,加之小儿脏腑娇嫩且肾常不足,故先天之阳易受影响,脾虚日久及肾或肺病日久母病及子,致肾阳虚。肾阳虚则不能温化痰饮水湿。或小儿本先天不足,缺乏元阳禀赋,不能耐受邪气,致肾阳虚,则脾阳不得温煦。脾虚则不能生肺气,肺、脾、肾三脏不足,因此机体水液代谢及气机失常,故致小儿鼻鼽。正如清代医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阳虚症门问答》[22]中所言,“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乃先天真阳之气不足于上,而不能统摄在上之精液故也”。肺肾阳虚是该病的主要病机,且该病治疗关键是温补肺肾阳气[23]。另外,气滞、血瘀、血热、津伤也可导致儿童AR。时隆棽等[24]认为鼻鼽与“痰瘀”相关,小儿稚阴未长,阴液易伤,阳亢易引起血热,血溢脉外变为瘀血。瘀血阻碍气血运行及津液输布,易积聚成痰。痰瘀互结,留存于脉络,致使鼻鼽迁延难愈。
综上,儿童AR病因病机有自身的特点,故临床上不能与成人AR一概而论。现儿童AR证型尚未完全统一,为临床诊治带来了困难,然患儿年龄尚小,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早期正确的中医治疗,可使患儿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