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分析及启示
2023-09-13胡芹张悦
胡芹?张悦
摘 要 无障碍服务对于保障特殊需要人群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获得公平合理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以及提升整个社会的民主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历史沿革及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产物,承担了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其无障碍服务的程度显现出各个国家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论文在分析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生成性、规范性、协同性、循证性等核心特征的基础之上,通过系统梳理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演进历程,来剖析其无障碍服务物质环境、信息环境、队伍建设、宣传倡导等运行要素,并就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成效,从服务方式的可及性、服务内容的多元性、环境建设的科学性等方面来阐述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
分类号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7.012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Barrier-free Services in Japanese Public Libraries
Hu Qin, Zhang Yue
Abstract Barrier-free servic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 on an equal basis, obtaining fair and reasonable opportunities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mocratic civilization. The public library is a key product of the national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mocratic politics, undertaking the great job of serving the society. The quality of the service shows the value of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every country holds. Besides systematically sorting out the evolution of barrier-free services in Japanese public librarie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operating elements of its barrier-free service including materi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eam building, publicity and advocacy, and analyze its core features of generative, normative, synergistic, and scientific. The barrier-free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ies in Japan should inspir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to refine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support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improve the reading experience of readers with special needs; shift traditional service mindsets and create good atmosphere;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service subjects, and build a high-quality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Keywords Japan. Public library. Barrier-free service.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1]。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此外,還有大量的孕妇、儿童、伤病者等特殊需要群体。如何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变革,丰富特殊需求群体的多层次、多样性生活是公共服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之一,是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2]。201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指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需求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对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普及性、效率性和秩序性等提供法理基础,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内在需求具有建设意义[4]。为了顺应我国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本文拟在分析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核心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剖析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演进历程与运行要素,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服务方式的可及性、服务内容的多元性、环境建设的科学性等方面来阐述对我国的启示,以期破解我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建设的难为之处,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核心特征
掌握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核心特征是推动公共图书馆深层次变革与发展的关键。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建设,既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为其提供知识信息获取的有利条件,充分彰显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5],又需要发挥制度的规范性作用,构建服务供给的长效机制。同时,基于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多元主体协同推进是无障碍服务供给的关键举措,而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遵循最佳证据建立科学且合理的服务供给机制,是构建高质量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6]。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发展需求,审思其历史发展线索,发现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具有生成性、规范性、协同性、循证性等典型特征。
1.1 生成性
生成性是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目标、内容、形式、手段等不是既定的,而是根据读者需求动态生成,并随时间发展持续丰富与完善。传统图书馆强调以书为本,重在藏,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愈发强调书要为人所用,重在用[7]。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是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变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无障碍服务建设的价值追求。公共图书馆要始终秉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基本宗旨,强调尊重和保障读者的读书权,并将有特殊需求读者的合理便利置于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核心,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知识信息获取的内在需求。近年来,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中,越发重视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动态生成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例如: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指出,要根据特殊需要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宜服务;2021年《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公共服务要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差异化服务。这些都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建设提供了战略指引。在国际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也将以人为本、个性化生成服务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8]。此外,在服务供给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强调合理便利,即强调服务的适宜性和可及性,在观念上不再将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读者与普通读者区分,但又不是机械地强调一视同仁,而是灵活地根据特殊需求提供充分的、便捷的适宜服务。综合来看,生成性是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核心特征之一,也是未来公共图书馆变革与发展的潮流。
1.2 规范性
质量标准是公共图书馆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础和参照,在公共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和规范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在建筑标准层面,需要由国家政策给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具体要求。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注重将全面覆盖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强调在“量”和“质”两个纬度均达到优质均衡,既注重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文化知识需求,又要考虑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境况,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符合领域、地域、时域的无障碍服务。例如深圳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人民需求,以建设“图书馆之城”为目标,编制并实施市级标准《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书目质量控制规范》[9]。目前,公共图书馆建设已然实现了从“量”到“质”的战略转型,与人民需求相结合,优化无障碍环境,成为公共图书馆规范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技术标准层面,公共图书館主要依据已颁布的信息无障碍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设计完备的无障碍辅助工具,建设系统的无障碍信息资源,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具体而言,公共图书馆主要依据国家层面制定的质量标准框架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并以国际要求为参照,期望以他山之石攻玉,纳百家之长厚己。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是否达到质量标准、是否满足读者需求等标准对公共图书馆信息环境建设进行严格审查,以建成全方位、全流程、人性化的质量标准体系。在服务规范层面,同样强调依据质量标准及各公共图书馆的馆建情况,为读者提供自助服务、新媒体服务、机器人服务等。总之,质量标准对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根据无障碍服务的实际境况及时优化和更新质量标准,是构建高质量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
1.3 协同性
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服务建设涉及多个纬度、多个层次,因此需要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有效保障。根据协同理论[10],公共图书馆在无障碍服务的建设进程中,需要通过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无障碍服务模式。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负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要在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和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并且无障碍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也要在其领导下由各图书馆、协会等自行组织、策划和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显现出民主性特征,政府在建设进程中更多的是起到监督、引导和规范作用。多元主体共治是对传统的政府单一主体治理模式的超越,强调发挥非利益性组织、读者等主体的集体智慧,推动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建设朝着更加包容、开放、自由的方向发展。非营利性服务组织作为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重要力量,要在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下,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设施设备、管理模式等,扩大无障碍服务的受益者范围,进一步保障特殊需要读者的读书权。读者群体既是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建设的受益者,又是主要的建设者和监督者。在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恰当渠道表达自身的所需所想,充分发挥自主性,以此来优化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服务[11]。总体而言,高质量的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建设离不开政府、非营利性组织、读者等主体共同分担治理职责,加强多元主体合作是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建设的必经之途。
1.4 循证性
循证实践以科学、民主、实效等为基本原则,通过应用实证研究证据进行实践决策和优化服务过程。以循证为主导的公共图书馆建设追求科学、民主和实效,强调将实证研究结果作为决策、标准制订和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并在尊重研究对象主观意愿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价值诉求[12]。在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并参与到无障碍服务的高质量建设中来,加大实证研究比重,积极开展循证实践,提升无障碍服务建设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实效性。例如对特殊需求读者的阅读需求展开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地完善馆内外无障碍环境建设、调整书籍呈现形式、优化信息化服务等。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建设现状,以及特殊需求读者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标准、设施设备、环境建设等。例如刘隽等人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近300名特殊儿童的阅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特殊儿童构成及阅读特点,及其在阅读方面存在需求和困难,并基于此提出与公共图书馆特殊儿童阅读服务相关的建议[13];贾诗威等人选取了25所公共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探究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性实践,发现我国图书馆存在面向的特殊群体类型不够全面、关键领域的整体服务较弱等问题[14]。此外,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将循证实践作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建设的重要路径。例如为深入了解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实践情况,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2017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全国1397家公共图书馆发放问卷,收到了1152家图书馆的回复,为接下来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特殊读者服务提供循证依据[15]。总之,只有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建设提供新的发展视角,重构其实践样态,推动其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2 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演进历程
梳理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其无障碍服务的变革伴随了日本整个现代化发展历程,大致可将其划分为如下几个交互衔接的阶段:萌芽探索阶段(1915—1970年)、稳步推进阶段(1971—1985年)、体系建构阶段(1986—2009年)和成熟深化阶段(2010年至今)。
2.1 萌芽探索阶段(1915—1970年)
自1915年东京设立盲文文库为视力障碍者提供阅读便利,日本便正式进入无障碍服务的实践探索历程。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民众教育的生力军》中着重强调民主是公共图书馆的性质,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16]。在民主发展和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下,1950日本政府出台的《图书馆法》中明确规定要为视力障碍者提供适宜的无障碍服务,帮助其减少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阻碍。受民权运动影响,1963年《中小都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中将无障碍服务的对象扩大至全体市民,明确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为所有市民提供获取资料的多元渠道,帮助其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自由与精神自由[17]。自此,日本公共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开始觉醒,但实践层面无障碍服务对象仍较为局限,仅服务于几类有特殊需求的读者。1967年,“创建福祉城市”运动在全国展开,无障碍服务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该运动以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意在解决市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福祉问题,此举为此后无障碍服务意识的全面觉醒奠定了坚实基础。1970年,《著作权法》中对盲人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权限、服务内容等做出细致规定,但此时,日本无障碍阅读的受益者仅限于重度视力障碍者,不包括弱视、低视力等,制作主体限制在公共图书馆或盲文图书馆,未纳入其他福利事业机构。在萌芽探索阶段,愈发显现出日本公共图书馆以满足特殊需要群体的实质性需求为出发点,此时以读者为中心的无障碍服务意识开始觉醒,但还未能保障所有特殊需求群体的读书权,且服务对象类别单一,实质上的无障碍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2.2 稳步推进阶段(1971—1985年)
1971年在全国图书馆大会上,日本视觉障碍者读书权保障协会首次在公共场合呼吁“向所有人提供图书馆服务,保障所有人的读书权”。此后,日本逐步向保障特殊需求群体权利的实践取向阔步迈进,公共图书馆随之展开多层次活动以切实保障读者知识权。1973年以仙台肢体障碍者发起的“扩展生活圈运动”为导火索,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渐次开展无障碍环境改造,为特殊人群提供合理便利。此外,1974年《无障碍设计》报告书催生了日本福利城镇建设运动,为进一步推进无障碍服务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契机。1978年,日本图书馆协会设立残障者服务委员会,致力于以循证实践为基础,调研殘障者无障碍服务需求,改善残障者生存与发展环境。1981年,日本为响应联合国在东京举办的国际残障年活动,设立推进部,此举为落实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政策理念提供重要保障。同年,全国盲文图书馆会议通过了《关于盲文、录音等资料的相互借贷协议》,自此跨越盲文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界限的相互借贷体系开始建立。1982年,《无障碍化建筑设计标准》中明确提出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标准及指导原则,此标准为建设日本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日本将本土实践经验与国际先进理念相结合,研制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进一步推动无障碍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开始建立相互借贷体系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保障特殊需求群体的读书权。
2.3 体系初建阶段(1986—2009年)
1986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对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18]。此后,日本主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无障碍服务的发展理念与有益经验,持续增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本土建设。在服务对象上,日本公共图书馆开始探索听觉障碍者、智力障碍者、病患者等无障碍主体服务模式,提升服务的包容性。在服务形式上,国立图书馆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目录数据库AB01,为有特殊需求者提供有声图书、信息化服务等。1988年,日本在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帮助下,构筑盲译信息网络系统,研发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终端,推动信息无障碍服务的深化发展。1994年,日本多个残障者服务协会就《著作权》中对音译或盲译书籍的版权问题进行了讨论,发布了《关于解决著作权问题的决议》,引发了社会大众对特殊需求者知识权利保护的思考。此后2000年、2006年、2009年均有对著作权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缮,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持续改进,如服务对象的类型、资料制作的主体、馆藏资料的种类等。在体系建构阶段,日本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服务对象深化拓展,进一步落实服务全体市民的价值理念;无障碍建设内容逐步拓宽,朝具体化与全面化方向演进。此阶段,信息无障碍建设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发展推波助澜,建构了较为完善的无障碍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总体而言,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体系已初步构成,但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2.4 成熟深化阶段(2010年至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无障碍服务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010年,日本建成“サピエ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料均可以在此电子图书馆中下载,并且具有同时播放和在线下载等功能,这进一步提升了日本无障碍服务的可及性,并为构建高质量的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体系奠基。2013年内阁府颁布《消除残疾人歧视法》,规定包含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机关有义务为特殊需求者提供合理便利,禁止一切差别对待与歧视排斥行为[19]。该法律的出台为建成高质量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为顺利缔结《马拉喀什条约》,日本在2018年对《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此举引起图书馆的特殊文献资源建设的重大变革。2020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文部科学白皮书》,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指引方向,提出创设学习型社会,构建所有市民终身学习的合理场域,提升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馆员的数量与质量,提高无障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进入21世纪,伴随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此外,《著作权法》《消除残障者歧视法》《阅读无障碍法》等法律修订或颁布为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日本公共图书馆的深化发展。
3 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运行要素
日本图书馆协会将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分为资料、读者、设施、馆员四个部分[20]。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对公共图书馆的演进历程的深入分析,根据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实践情况,总结出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运行要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信息环境、队伍建设、宣传倡导四个方面。
3.1 物质环境:改造设施设备,为读者提供合理便利
日本公共图书馆的物质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日本自缔結《残疾人权利公约》之后,积极出台和修缮本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条文中强调促进和保障所有残疾人充分和平等地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日本公共图书馆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基本宗旨,从图书馆周围的无障碍设施到馆内的建筑设计与设施设备等,都以满足读者多样性需求为中心,把特殊读者的合理便利置于无障碍服务核心位置。
在图书馆外,为减少特殊需求读者的入馆阻力,一是在周边公共交通站点设置盲人通道,交通信号增添满足特殊读者需要的音响信号灯。二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也充分考虑特殊读者的需求,设置残障者专用的停车场、洗手间等。三是在图书馆出入口处,设置入口斜坡、引导门铃、对讲机、通用电梯等,还为无法独立到达图书馆的特殊读者提供接送服务。此外,在门口图书馆使用指南中,兼设盲文和象形图,并充分考虑色彩及悬挂位置,以方便为特殊读者提供指引。可以看出,日本公共图书馆周围的无障碍环境与设施融合连续,形成较为完整的无障碍服务通路,以尽可能清晰的信息导向和通用设计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在图书馆内,一是改造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和布局,如在一楼设置咨询台、面对面朗读室、儿童阅读空间、录音室等,还在各楼层之间设置便捷通道,尽可能减少特殊需求读者的空间阻碍。二是完善馆内公共设施,如在馆内设置可调节高度的书架,在图书馆内的广播、公告板中添加闪光灯、语音指导等。三是丰富图书馆内辅助设备,如图书馆配备老花镜、放大镜、阅读台等,以方便老人、视觉障碍者等进行无障碍阅读。图书馆内还配备智能电脑、盲文显示器、语音读书机、DAISY再生机、立体打印机等设施,读者均可以根据需求使用。
3.2 信息环境:整备信息资源,满足读者多样性需求
信息无障碍是为弥合特殊需求者与其他读者之间的信息鸿沟,保障特殊需求者信息使用与获取的基本权益,通过增设信息产品、设备和服务等提高环境的无障碍水平。图书馆馆藏资源是读者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主要来源。
日本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纸质版的无障碍信息资源,如供视觉障碍者使用的盲文图书,盲文绘本、大体字书等;供心智障碍者使用的绘本书籍、布制图画书等,提供特殊读者可感知、可理解的信息资源。另一种是数字无障碍信息资源。首先,日本公共图书馆借助数字无障碍信息系统,例如通过播放器DAISY来播放有声读物给阅读读者带来良好阅读体验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可兼容、可访问且内容丰富的阅读环境。其次,日本建立了专门为特殊读者服务的电子资源库、国立国会图书馆数据库、盲文和有声读物数据库,为全国的特殊读者提供无障碍信息资源。国立国会图书馆网站专门设置供特殊读者搜索资料的标签,以方便他们搜索到全国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学术信息机构等电子信息资源。最后,日本公共图书馆基于无障碍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根据特殊读者的需求,设计完整的无障碍辅助工具,包括屏幕阅读器、语音识别器、字体变化模块等,从而使图书馆无障碍网页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3.3 队伍建设:整合人才资源,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
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及服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的体系建设及服务质量,在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将人才资源的建设与管理视为关键环节。具体而言,日本公共图书馆重视协同内部专业馆员和外部志愿者,打造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日本公共图书馆打造专业性人才队伍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日本公共图书馆配备工作人员专门为特殊读者服务。他们除了负责面对面朗读、制作和购买特殊资料、制作图书馆使用指南等工作外,还负责制订特殊需求读者个性化服务计划。其次,日本公共图书馆每年都会为在馆的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培训的主题涉及特殊读者服务的价值理念、无障碍服务的基本内容及方法等,从而使所有馆员都具备专业的服务知识和理念。此外,都道府县图书馆或者相关单位会定期举办专业研讨会,内容包括无障碍服务相关法律、信息技术运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未来规划等,帮助馆员及时更新服务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最后,公共图书馆会为残障人士创造就业机会。目前北部福岛县和西部兵库县的20个图书馆里有近30名正式的残障员工[21]262。除专职馆员外,公共图书馆还招募大量志愿者,协助图书馆提供无障碍服务。1986年《完善社会教育设施促进志愿者活动》中要求图书馆积极招募志愿者,辅助图书馆开展无障碍服务工作[22]。此后,日本的公共图书馆便开始招募志愿者为特殊需求读者提供面对面朗读服务、提供代查代检服务等,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如大阪市立图书馆,特殊读者可以提前预约,到馆之后便会为特殊读者提供朗读服务[23]。志愿者大多为无偿服务,也有图书馆会给予一定的报酬,如板桥区立图书馆的面对面朗读服务按小时支付志愿者薪酬,以月为单位,次月支付[24]。
3.4 宣传倡导:丰富宣导媒介,提升职责共担内驱力
日本公共图书馆在多种媒介上、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活动,深化社会对于特殊需求读者无障碍需求的认识,并形成普遍共识,即为特殊需求读者提供无障碍服务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助力。
日本公共图书馆为提高全社会对特殊需求读者的关注,呼吁人们参与到特殊需求读者的服务中来,积极地开展宣传活动并丰富宣导媒介。其一,根据特殊读者的类型,在宣传册或者宣传画上标明与之相应的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内容、辅助设备使用方法等。其二,通过社会舆论平台,宣传图书馆无障碍服务最新动态。如2022年新冠疫情下,福冈市盲文图书馆通过福冈市电视台宣传图书馆的在线面对面朗读服务。既为特殊读者提供无障碍阅读服务又加深了全社会对特殊读者的关注度[25]。其三,与其他社会福利部门合作,开展无障碍服务宣传活动。如从2008年开始八王子市立图书馆为听觉障碍者举办手语交流活动。而后,该图书馆录制的公共图书馆手语使用指南视频,在“手语新闻845”上播出,加深了全社会对特殊需求读者的关注与理解。此外,公共图书馆及社会组织意识到特殊读者的实质需求与其提供的无障碍服务紧密相关,通过召开座谈会或直接访问特殊读者,了解特殊需求读者对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建议,从而调整相应的服务措施和服务项目。如浜松市议会议员组织举办“图书馆圆桌讨论会”,邀请田原市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员、残障儿童监护人、保育员、市议员等一同观看电影《纽约公共图书馆》,并讨论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与未来发展、无障碍服务的规划与实施等[26]。
4 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核心特征,并通过总结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演进历程和运行要素,发现高质量的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系统保障作支撑,具体而言包括政策法规、环境建设、观念转变、人才队伍等方面。
4.1 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健全无障碍服务的支持保障体系
日本的法律法规中有关于特殊需求读者的专项条款,为保障特殊需求读者权利、使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享受物质文化发展成果奠定法律基础。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已初具规模,但并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公共图书馆应该具体如何为特殊读者提供服务、提供哪些服务,且相关内容都是散见在民法典、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法等法律中,且相关规定缺乏衔接性。因此,在制定法律法规时,需对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作出更为细致的规定,从而在实践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首先,要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法律法规,并在其中融入“通用设计”和“合理便利”等内容。服务理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由此特殊需求读者的无障碍服务才能更好落实。其次,制定具体法律法规之时,应切合实际,对相关的条目进行细分,保障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最后,要协调多方力量,共同致力于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如在图书馆协会下附设特殊读者服务的组织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献计献策。此外,要实现和保障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服务,需要持续且稳定的资金支持。无障碍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政府有义务从财力与物力上保障公共圖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实施,为无障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
4.2 加强环境标准建设,提升特殊读者无障碍阅读体验感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日本积极从国家层面制定质量标准框架,颁布通用的基础质量标准体系,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应该达到的基本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和监督,形成多维度、全方位、全流程的质量标准体系。例如为特殊读者构建完整的从家到图书馆的无障碍通道,设置特殊读者专业阅览室、配备特殊读者使用的辅助设备、设计方便特殊读者使用的无障碍化网页。有研究者调研了我国东部地区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显示我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有所欠缺,还未能使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完全具备无障碍环境,因此为推进我国公共场所无障碍服务的发展,首先,相关建设部门应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从特殊读者视角出发,完善图书馆的无障碍物质环境和信息环境,如建设从公共交通站点到图书馆的无障碍环境通路,打造无障碍图书馆网站等,其次,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国家标准,以标准为参照,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图书馆的无障碍环境。最后,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专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循证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建设标准。
4.3 转变传统服务观念,营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日本非常注重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特殊群体的社会氛围,通过多种方式保障特殊群体权益,让全社会尊重特殊群体,例如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在观念层面容纳特殊群体;广泛开展无障碍服务宣传活动,在思想层面深入认识特殊群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意识层面平等对待特殊群体。由此,形成了所有人尊重和保障特殊群体权利的共生社会。202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审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时,白春礼委员提到,服务理念的滞后是阻碍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问题症结之一,应注重无障碍人文环境建设,推动软环境改善。对此,我国完善公共无障碍服务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展开:第一,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平等包容友善的道德品质;第二,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从观念意识层面包容接纳平等对待特殊群体,进而促进全社会融合;第三,具体到责任部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比如公共图书馆积极举办特殊读者培训活动或者无障碍宣传活动。
4.4 明晰服务主体职责,构建高质量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无障碍服务是一个整体性的项目,完善公共图书馆无障碍环境和服务需要多主体协同推进。从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发展实践经验来看,其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和支持。日本在推进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发展过程中,交通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等部门、国立国会等图书馆与图书馆协会等非营利组织以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读者的权利为中心,明确权责,协同促进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目前存在行政主导权模糊和不统一的问题,行政主导权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指导思想的不一致,最终各部门之间产生相互推诿或放任不管的局面[27]。无障碍服务是涉及多主体参与的专业化的服务,很难由某一部门独立完成,即便能够实现,服务可能也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物质无障碍环境建设层面。政府部门、图书馆和图书馆协会等非营利组织三方的协调合作是推进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完善的重要基石。首先,政府各部门应发挥统筹规划作用,把握无障碍服务发展的大环境建设,在此过程中政府各部门也需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其次,图书馆作为无障碍服务的直接实施者,应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从专业角度制定和实施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发展规划。最后,图书馆协会等非营利组织应成立初衷为始,为推动无障碍服务完善提供支持。
5 结语
日本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发展,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无障碍环境、具有相对健全的无障碍法律体系和形成了多方协作权责分明的发展现状。有鉴于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应该基于本国国情和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运行境况进行深入思考:从制度层面自上而下推动无障碍服务完善,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当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水平距离经济社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面向“残有所助”的需求侧,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等供给侧改革目标,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8]。2022年5月《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29],以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30],表明国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列为重要战略部署,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上,建立多元主体战略协同机制,满足特殊需要人群多样化需求,将深层次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朝更富质量、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新华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张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5(4):5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05].http://www.goc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李毅萍,耿纪昌,罗杏芬等.广东公共图书馆残障群体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2022,42(4):60.
杨玉娟.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创新服务的新举措[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S1):116-118.
张靖,谭丽琼.公共图书馆发展之馆校合作:以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合作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36(12):76-80.
焦小梅.关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图书馆工作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242(12):99-102.
马捷,倪颖,耿寒冰.中美公共图书馆面向特殊人群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470(3):72-82.
陳娟.区域公共图书馆联合采编规范化实施路径与创新成效:以深圳“图书馆之城”为例[J].图书馆,2022,331(4):96-101.
哈肯著,凌复华.协同学:大自然的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5.
齐崇文.法律语境中的公共图书馆及其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7,273(3):4-10,22.
杨克虎.以循证为依据的调研实践讲求民主[J].图书与情报,2018(03):1-10.
刘隽,毛璐.公共图书馆残疾儿童阅读服务调研[J].图书馆杂志,2021,40(12):52-61.
贾诗威,张钰浩.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实践[EB/OL].[2022-12-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21229.1053.001.html.
国立国会図書館.公共図書館における障害者サービスに関する調査研究[EB/OL].[2022-11-11].https://current.ndl.go.jp/report/no17.
周旖,于沛.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立场与社会角色:对《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年版、1972年版和1994年版的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34(05):2-3.
渡邉斉志.現代における公共図書館の運営:中小レポートから50年[J].図書館界,2014:46-63.
細野公男.IFLAの発展国際的な図書館活動におけるその重要性の増大[J].大学図書館研究,1990:1-8.
内閣府.障害を理由とする差別の解消の推進に関する法律[EB/OL].[2016-04-01].https://www8.cao.go.jp/shougai/suishin/law_h25-65.html.
日本図書館協会.図書館について[EB/OL].[2022-08-08].https://www.jla.or.jp/library/tabid/69/Default.aspx.
日本図書館協会障碍者サービス委員会.図書館利用に障害のある人々へのサービス[M].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2021:262.
陈婧,臧可等.日本图书馆残障者服务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6(1):63.
李婷婷.日本图书馆的服务特色对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5):124.
板橋区.板橋区立図書館障がい者等サービス実施要綱[EB/OL].[2021-03-01].https://www.city.itabashi.tokyo.jp/_res/projects/default_project/_page_/001/015/720/r030401syougaisyasabisujissi.pdf.
福冈放送局.目が不自由な人にも読書の喜びをオンライン対面朗読[EB/OL].[2022-10-04].https://www.nhk.or.jp/fukuoka/lreport/article/000/02/.鈴木めぐみ応援事務所.図書館を語る座談会
報告 [EB/OL].[2019-10-28].https://www.megumi-happy.net/2019/10/28/%E5%9B%B3%E6%9B%B8%E9%A4%A8%E3%82%92%E8%AA%9E%E3%82%8B%E5%BA%A7%E8%AB%87%E4%BC%9A%E5%A0%B1%E5%91%8A/.
袁丽华.我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20):79.
牟毫.面向“残有所助”的城市残疾人设施规划标准修订研究[J].规划师,2019(16):51.
国家版权局.《马拉喀什条约》2022年5月5日对中国正式生效[EB/OL].[2022-05-08].https://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709/356704.shtml.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拟就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EB/OL].[2022-10-27].http://www.npc.gov.cn/npc/c12754/201105/7c170db42a944fc0ad27f0e4a730481f.shtml.
胡 芹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湖北武汉,430079。
张 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湖北武汉,430079。
(收稿日期:2023-02-09 编校:左静远,曹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