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路径

2023-09-13戴丽刘丽娜麻婷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7期
关键词:南京图书馆国际合作国际交流

戴丽?刘丽娜?麻婷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以南京图书馆近年来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为例,在梳理总结其经验启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做法,展望新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国内公共图书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南京图书馆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7.006

Optim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Taking Nanj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Dai Li, Liu Lina, Ma Ting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public librari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This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carried out by Nanjing Library in recent years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its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combining advanced practic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looking forward to new feasible path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omestic public libraries.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Nanjing Library.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这一指引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一股积极力量,在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塑造国际形象中理应积极发挥出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应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在总结前期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图书馆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增进与各国之间的友谊,扩大国际影响力[1-2]。

1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

从长远来看,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图书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桥梁,也是图书馆放眼全局进行自我改造的有效手段,更是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在互访交流合作中,不仅增进了多元文化间的理解与认同,而且大力弘扬了优秀的中华文明,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心。多年来,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形式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已经从文献交换、出访交流及接待国外人士来访等简单模式,变为融合了国际学术交流、国际馆员交换、国际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活动、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国际咨询与信息服务等多元立体化的合作模式,并呈现出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的趋势。在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融通,在资源共享、管理运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如,2019年广州图书馆与日本福冈市综合图书馆通过交换图书、传统工艺品,介紹两市的交往故事,展现了双城魅力。展览之外,广州图书馆还筹备了主题为“福冈人的‘广州情”的真人书活动,邀请两位长期留穗日侨进行个人分享、演唱表演,传递两市人民的友谊,延伸了文献交流的广度和深度[3]。公共图书馆在国际交流中还紧紧依托中国图书馆学会,积极参与国际图联和各国图书馆举办的学术和人员交流活动,签署长效机制化的双边共建共享项目。目前,基于中国图书馆学会签署的《中美图书馆专业交流项目协议书》,苏州图书馆和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建立起中文信息共享试点平台,整合了两馆馆藏的6个数据库,面向美国读者开放,成为双边交流的成功范本[4]。为了将国际间的各项图书馆业务顺利进行,除了线下互相交流,赠送文献、互派馆员外,打造线下空间也成为引领读者走出国门最直观有效的手段。宁波图书馆通过“音乐馆”“艺术馆”“咖啡馆”等馆舍开展多种对外活动。2022年5月,宁波图书馆在艺术空间举办“看见+虎力全开”宁波与亚洲友城少年儿童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展出了来自韩国、尼泊尔、日本等7国提供的87幅少儿绘画作品,为各国青少年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间的交流成效。

2 南京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

南京图书馆(以下简称“南图”)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中国第三大图书馆立足于馆藏优秀资源,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在打造国际文化展示窗口,并结合本地、本馆实际开展了形式多元立体的对外文化活动中,不断提升对外合作成效,成为市民及来宁外籍友人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

2.1 开展文献交流,优化馆藏结构

基于文化尊重的文献互通在丰富各国、各地区的馆藏资源的基础上,不仅优化了各类资源的储存结构,实现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而且促进了文献信息的有效利用,更好地保存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南图一直积极与国际图书馆界开展书刊交换、互赠工作,设有德文、日文、韩文外文书刊阅览专区。目前,南图的国际交换业务涉及8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机构,其中2家研究院、3家高校图书馆及10家公共图书馆,并与9家机构建立了期刊互赠关系。在与日本石川县立图书馆、韩国大田韩巴图书馆等建立的图书互赠关系中,南图不仅丰富了馆藏资源,而且实现了与国外图书馆持续的资源共享,开阔了读者的文化视野。此外,各国驻沪领事馆等国际机构也踊跃向南图赠书,如2018年9月,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向南图捐赠内容涉及文学作品、幼儿常识、历史地理、动植物等多个方面书刊400余册,包括澳洲经典著作等获奖图书,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澳大利亚提供了多元视角。同时南图也为国内专家、学者型读者借进了一些珍贵外文文献。

除了纸质特色书籍的互换互赠,南图还积极参与到国际化数字资源共享的行列中。南图自2014年成为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的成员馆以来,积极开展国际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并于2016年7月始上传了44万多条馆藏中文书目数据至OCLC WorldCat数据库(世界总书目)。2017年,根据亚太地区出借馆收到请求数据统计,南图文献出借量位居亚太地区第八名、中国区第三名,向全球174家图书馆或机构出借了267件馆藏文献,以实际行动促进了江苏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传播。在资源共享共建中,南图还先后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马里兰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南图曾多次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通过采购优秀外文发行文献和图书来丰富自身馆藏的多样性,并在2019年被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评选为国内图书馆全球优秀合作伙伴之一。

2.2 参加国际研讨,借鉴先进经验

国际交流和研讨会议给南图带来了前沿的发展思路,在引领图书馆业务发展、把脉未来发展趋势上,不仅与科技、档案、文博、教育、媒体等单位开展了LAM跨行业合作,以及多领域间的跨地域和国际化合作,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了文化联盟的资源共享,科技互惠。南图自1986年成为国际图联(IFLA)成员以来,积极参加了第78届、79届国际图联大会,并于2019年参加第三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图书馆及信息领域专家会议。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国文化和传播中国文化,南图还先后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美国书展、英国英伦国际书展中进行展陈和采购,并参与英伦国际书展期间举办的《符號江苏·口袋本》系列图书英文版首发式,在书展分会场“江苏文化凤凰讲坛”中与英国读者互动交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在2016年法兰克福书期间访问了荷兰爱思唯尔出版社,探索南图与出版社馆舍合作的新路径;同年应邀参加美国汉庭顿图书馆举办的“园林/艺术/商业:中国木刻版画”展览,积极地传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借鉴他国的展览经验。此外,南图还不断选派专家、学者赴境外讲学和研修,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互动中汲取优秀经验,并结合自身馆情进行改革和创新。2015年南图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扩大图书和数据库交换沟通了意见并达成意向;2017年南图先后赴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参加了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发现中国”系列讲座,以国内外团体组织的交流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外部合作,壮大南图自身实力。

2.3 发挥自身优势,筹划交流活动

南图地理位置优渥,地处南京主干道中山东路和民国风情街太平南路交汇处,交通四通八达,北邻民国文化街长江路,总统府、六朝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江宁织造府环绕四周,形成重要的城市旅游文化聚集区。南图通过不断优化空间布局,致力于打造一所人文环境浓郁的图书馆,并成为网红图书馆。馆内新建江苏作家作品馆、少儿馆、国学馆、古籍修复馆、文创艺术中心等各具功能与特色的“馆中之馆”。借助较好的场馆优势,南图多次筹划与境外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争取公共图书馆在外事交流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性,以进一步推动双方民间文化友好交往,更深入了解外域的历史人文和当代国情。首先在馆舍内开设以国家文化为主题的图书角,先后开设了“墨西哥图书角”“澳大利亚友谊图书角”,举办古巴、朝鲜等国的摄影、绘画等作品展览,展示了各国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除了阅读空间,南图还从数字资源上对外文文献进行推广,曾协办英国“剑桥期刊回溯数据库”的推广活动,让南图馆员和读者了解其具体内容和实用价值。其次加强典藏文献的参访互通交流。从2012—2021年,南图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捷克和“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学者访问交流。在参访中,南图与美国马里拉大学就文献交流、古籍修复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与亨廷顿私人图书馆确定互派技术人员考察学习的意向;接待捷克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州副州长尤维洛娃和纳夫拉蒂尔一行参观访问时,就教育、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合作探讨了新的路径;接待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温大为(David Warner)一行人到南图调研期间,双方就进一步推动合作共建“图书角”进行了交流探讨,并达成了初步共识。为使南图与国际图情前沿接轨,南图还邀请德国科隆图书馆馆长汉娜萝蕾·沃格特博士(Dr.Hanneiore Vogt)来南图讲学。

2.4 创新传播方式 助力文化传播

南图的国际交流活动是以彰显我国乃至南京的历史文化为特色,不断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来激活和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了解。如在2018年,南图借助南京申创“世界文学之都”这一契机,积极配合组委会接待“一带一路”国际文学论坛的35名青年代表及16位汉学家的到馆参访,安排了书法、茶艺及插花表演活动,以及在南图的古籍修复中心的观摩学习。此外,在2019年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主席Dhirendra Bhatnagar参访期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南京成功申创世界“文学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年,南图当选为“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理事单位,标志着公共图书馆成为我国对外开展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南京“申都”成功后,南图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助推“文学之都”的建设与发展,于2020年底成功举办了“文学中的城市印象”一城一景世界文学之都首发明信片展览,2021年10月将“江苏作家作品馆”作为江苏省首座以地域文学为主题的综合型文学馆,正式挂牌“世界文学之都地标”,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开启“探秘文都”等互动小程序。可以说南图在“文学之都”品牌建设中通过助力城市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外,也为南图及读者带来了许多新的国际视角和文化碰撞,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本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南图陈军馆长在4·23世界读书日当天,作为荐读人走进央视一套的《品读中国·南京》直播间,面向全球讲述《文心雕龙》在南京诞生之初的故事和其中的美学精神,展现了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的大格局。当时,已99岁的南图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先生也应邀参加节目,在现场分享了70多年来守护古籍的故事和终身读书的感悟。此外,南图的年轻馆员从2020年开始不断挖掘古籍中的中华优秀文化,他们尝试复原了清代袁枚《随园食单》里的各种美食,将古籍中记载的“梨炒鸡”“猪里肉”“蒋侍郎豆腐”等美味菜肴演绎成有故事、有温度的教学视频,通过开设网上展厅呈现给网友,让古籍里的文字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很多国外的朋友看到视频后,纷纷点赞,他们为中华美食所吸引,也被博大精深的中国古籍深深折服。

3 南京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启示

南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业务水平,也进一步展现了南京特有的文化软实力,扩大了南京地域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效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美誉度,对推动江苏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的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3.1 注重前期充分准备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时对参访嘉宾的情况,包括他们对图书馆活动的偏好、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习惯等往往缺乏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这使得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时缺少相应的针对性,从而降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效。对此,南图在接待参访外宾前,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已开展的交流活动的情况以及所产生的公众反响也进行了必要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从而为开展外事交流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3.2 积极搭建合作平台

南图在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注重加强与政府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大幅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如:在南京申创世界“文学之都”的过程中,南图立足馆藏资源,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合作时效,延续活动影响,为南京成功申创世界“文学之都”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南京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懂南京、更懂中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南京城市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前景。

3.3 重视构建文化形象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南图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与神韵形象,树造了文化交流活动的丰富内涵。此外,在全球视野下,南图在馆舍改造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为海外读者、国际活动、文化交流拓展了温馨的人文空间。设立的“友谊图书角”等阅览专区,促进了与各国大使馆、领事馆、涉外文化机构之间的资源互享,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城市间多元文化交流活动的发展。

3.4 立足馆藏资源挖掘

南图古籍藏量丰富,馆藏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写印珍本,拥有160万册古籍,已有63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南图立足本馆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文献中的中华文化,从图书资源、空间资源、专家资源等多方面满足了境外读者对多元文化的需求。如:古籍装帧历史的讲解,古籍修复过程的演示,近距离欣赏《四库全书》原样影印本等活动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称赞。

3.5 着重文化影响力宣传

古都南京拥有博大深沉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资源,自古以来文脉昌盛、高峰迭起,不仅是古典中华文明的代表,在中国文学界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这为它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奠定了厚重的底蕴。作为城市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在南京成功申创世界“文学之都”后,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获得更多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除了宣传册页、海报、电子屏活动展示、报纸等传统宣传方式,南图还积极发展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体宣传路径。通过活动后新闻报道及短视频推送、活动衍生产品如视频音频资料的分享、文创产品的设计等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形成馆内与馆外宣传推广相结合的模式,丰富了宣传内容,拓宽了宣传渠道。

4 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展望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虽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国际合作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外交流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如今,整个世界发展的国际化和多元化趋势更进一步促使图书馆朝着国际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图书馆发展的未来趋势来看,一些世界城市图书馆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笔者认为图书馆还需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探索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之路,还需图书馆同仁们共同努力,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品牌,拓展文化传播的手段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才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4.1 主动出击,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

2019年,程焕文教授曾于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号召我国图书馆要加强与国际同行学习交流,构筑我国独特的图书馆话语、学科和理论体系,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最强音[6]。公共图书馆要增强国际交流的“主动出击”意识,一方面“走出去”,参加海外学术会议,出国访问考察,进行文献、馆员互换等;另一方面,“请进来”,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访授课,主办国际会议,搭建交流平台,创造更多对话合作的机会[7]。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国际互动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也涌现出不少特色鲜明的创新实践案例。在探索“走出去”的途径中,国内图书馆积极参与国际图联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官网同步翻译每年一度的国际图联大会,一些省级公共馆也会图文直播相关分会场议题,方便同仁们不出国门也能掌握前沿动态,图书馆馆员在学术研究中,也开始倾向于对于国际化的图书馆会议报告的解读,比如南图的图情学术培训班“青蓝工程”,就邀请了褚树清教授解读近5年的国际图联趋势报告,引领从业者思考图书馆国际化发展的新未来。此外,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在申报图书馆类的国际性奖项中得到了成长,根据统计,2019—2021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斩获了包括IFLA国际营销奖、绿色图书馆奖、ALA国际创新奖在内的等12项国际奖项,比如广州图书馆的“环球旅行”,上海图书馆的“‘我的战役阅读马拉松线上快闪赛”,杭州图书馆的“守卫我们的城市”,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的“坪山区图书馆的绿色努力”,佛山市图书馆的“邻里图书馆”以及宁波图书馆的“天一约书”等众多项目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8]。

但与此同时,我国图书馆更需要有主动策划的意识。在“请进来”的过程中,与国际机构联合开发中国资源,开展具有国际认证的专项培训,并逐步掌握国际话语权,独立承办其相关国际活动,成为国际交流会议的策源地。在深度融合中树立起我国图书馆及专家学者们的行业权威性,不断拓展传播中国文化的手段和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进一步树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国际影响力。

4.2 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传播好中国传统文化

2022年国际图联(IFLA)最新版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促进文化间对话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文化表达和遗产的保护和有意义获取。”古籍作为承载一国文化的精髓文献,是一个公共图书馆吸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核心优势,向海内外读者提供可供阅览的古籍资源,可极大地推介传播好中华传统文化。比如日本图书馆界有一家合作网络Global Consortium for Japanese Textual Scholarship(成立于2020年11月1日,由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与大学图书馆负责运营),主要探讨交流日本古籍的人才培养、研究方法及数字化与数据库的构建与利用,目前已有70所机构加盟该网络,包括日本本土33所,海外机构37所,值得我国图书馆在古籍的国际化宣传中借鉴[9]。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也要积极寻找本馆资源优势与地方对外交流战略方针、整体趋势的契合点开展交流活动合作、文献资源合作、信息服务合作等,如公共图书馆可以与“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沿线国家的图书馆、文化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长期战略合作[10],在彼此相互尊重、包容和认同的基础上,把握对外交流合作上所带来的巨大发展契机。目前,以上海图书馆的“上海之窗”项目最为典型,通过该项目,该馆与沿线28个国家40余所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建立图书交换、馆际互借、参考咨询服务,并与一些国家图书馆共同建立电子图书库,值得业内同行参考学习[11]。

4.3 拓展国际交流空间,完善文献流通方式

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国际化的图书馆区域间联盟来拓展国际交流空间,提高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在区域联盟成员馆间要选取代表性图书馆成立联盟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整体布局工作,以保障国际间图书馆的交流和合作。图书馆联盟应联合建立信息资源门户、构建数字化平台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共同保护、开发与传承,如传统艺术、传统民俗、珍贵古籍等资源[12],为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各国图书馆还要在全球视野下,注重在海外友好馆里开辟诸如“友邻专区”“城市会客厅”等国际文化交流的专属空间,开展图书馆文化季等特色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向读者集中展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和非遗体验活动等,以激发更多旅居和往来的国际友人对各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能在图书馆的国际专区获得更多收获。除此以外,也要完善文献流通方式,如在与海外图书馆开展图书和音像制品互换互赠时,应该在考虑对方的地理、风俗和人文特色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挑选捐赠图书,并推介一些可以体现地方浓郁风情的旅游、文学、人物、建筑类图书,为各国城市进行潜移默化的形象宣传。对于海外捐进来的图书和文献,还可以将其纳入到圖书馆的网上检索系统,在被授予文献使用权后,将这些图书进行电子化,以方便国际读者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4.4 招募外籍志愿者,培养国际化人才

图书馆要走向国际化,必须拥有一批国际化的既懂外语又擅长图书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所谓国际化人才,一个最基本的素养就是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善于用外语沟通交流,同时能从容地处理外事,较好地进行国际事务合作和活动策划等能力[13]。因此,树立国际化战略意识,致力于长期培养国际化人才,对公共图书馆迈向国际化,就显得至关重要。

针对国际业务领域,除了上海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国际交流处,国内公共图书馆鲜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国际化人才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在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宣传,定期从生活在本地的外籍留学生、外籍白领等人士中招募志愿者,对其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将此项工作形成制度化。可借助外籍志愿者开展语言培训等社会教育活动,参与国际交流,文献翻译、专业研究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与高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借助高校大量优质的外语人才和充足的留学生资源,更好地举办多元国际活动,同时可以经常邀请高校外语、图书情报、国际关系等方面专业的师资对本馆馆员进行授课培养。其次,要有计划地创造时机和平台,将这些受培养的馆员安排到最能锻炼其能力、发挥其个人特长的工作岗位,尤其是要让其多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真正开阔其国际化视野,增强其国际业务能力,为本馆日后更好地开展国际业务储备人才[14]。

参考文献:

李霜,刘旭灿,金武刚. 论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合作发展:《公共图书馆法》中“交流与合作”条款研究[J].图书馆, 2018(5):1-5.

柯平,卢晓彤,胡曼曼. 图书馆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J].图书情报知识, 2021(1):45-51.

周明易.公共图书馆文献国际合作与交流实证研究:以广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2,44(5):40-45.

吴悦,李晨光.21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国际交流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22(12):11-17.

何东凝,华东杰.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特色空间建设的宁波实践[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2(5):30-33,38.

程焕文,刘佳亲.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图书馆学术思想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5):33-41.

聂凌睿.走出去 请进来:杭州图书馆国际交流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11):5-9.

图书馆“中国创造”的国际影响:对我国图书馆国际获奖的分析[J].图书馆论坛,2021,42(42):22-28.

山本嘉孝. 日本古典籍研究国際コンソーシアムの设立について[EB/OL].[2020-12-10].https://current.ndl.go.jp/e2331.

吴建中.再议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4):4-17.

张璐,徐军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馆合作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4):96-1.

OCLC. U.S.Library consortia: a snapshot of priorities & perspectives[EB/OL].(2016-12-20)[2023-01-20].http://www. Oclc.org /reports/ us-consortia.en.html.

蔡莉,沈虹,沈丽云,等.上海图书馆的公共外交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杂志, 2013,32(9):27-33.

陈惠,周玉波.图书馆国际化趋势下的外语人才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9,37(4):25-29.

猜你喜欢

南京图书馆国际合作国际交流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国际交流与合作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走过南京图书馆的名人们
南京图书馆低龄少儿馆开放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