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文体读写指导

2023-09-13陈小龙

课外语文·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论据论点议论文

陈小龙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被称为初中阶段现代文的三个重要文体,其中议论文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大家对它似乎有“天生的恐惧”,因为相比于其他两种文体,议论文在概念上较为抽象,在知识上难以把握,其中最难的是其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本文将以议论文的三要素作为主要论述对象,站在阅读的角度谈它们的关系,然后以2022年中考优秀作文为例,通过对议论文的“读”与“写”的论证,全面讲解议论文这种抽象文体。

一、议论文的“读”——把握议论文三要素

(一)把握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说代表了作者的主要态度,需要注意的是,论点是一句话,不是某个短语或者短语结构,同时,它是陈述句,句意上毫不含糊,是文章中能够正确且鲜明阐述观点或者主张的句子。关于论点的位置,无非有三个显著的地方。第一是在标题,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论点,例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二是在开头,有的文章开门见山地亮明观点和态度,比方说先秦时代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心论点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是在篇末或者结尾,如梁啟超的《敬业与乐业》,中心论点就是最后一段的“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只要把握了论点就能弄懂文章的主旨,一般论点有三个特性:其一是鲜明性,文章态度明确,旗帜鲜明,赞成什么,批判什么或者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其二是正确性。这个“正确”是指站在世俗的立场,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其三是新颖性,独具一格的论点肯定能够吸引人的眼球。比方说世人皆赞美愚公移山的可贵精神,但是在一次模拟考试中,有位同学却说“愚公精神并不适合新时代”,这种反弹琵琶的方式确实较为新颖,引起了评卷老师的关注。

(二)精用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证据,它存在的目的是让论点成立,更具说服力。在谈及论据时,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内容:论据的种类和论据的要求。

论据的种类,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就是古今中外真实发生的事情,比方说在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中,中心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为了证明这个观点,鲁迅列举了“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证据充分。道理论据包括谚语俗语、传世格言、经典佳句、典籍名篇……比方说在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中,为了证明“学者先会疑”这个论点,他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可谓恰如其分。

论据的要求。论据有三个要求,其一是真实性。证据一定是真实发生的,至少被记载过,不能是子虚乌有,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其二是典型性。所运用的论据具有普遍性,人们第一眼看到就能信服。在《敬业与乐业》中,为了证明人人都要“敬业”,梁启超特地提到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它们虽有天壤之别,但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职业,民众普遍知晓且能够接受。其三是论据和论点相统一。前文谈及,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但是如果所用的论据与论点风马牛不相及,自然会被抛弃,不被人认同。

(三)分析论证

很多同学甚至老师都会把论据和论证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论据是“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如何进行证明”,也就是说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它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中学阶段,一般说来有几种论证方法。其一是举例论证,这是最常见的论证方式: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论点,让论点更加真实可信。比方说,在《敬业与乐业》中,为了证明“有业之必要”,作者举了唐朝百丈禅师的例子,他一天不做事就不吃一点饭,说到做到,有力地对论点进行了论证。其二是比喻论证,比喻论证与单纯的比喻修辞有所区别,它是用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且形象生动的事物作比喻,对论点进行证明。比方说朱光潜在《无言之美》中,提出一个观点:“先从事实下手研究”,通过对摄影师和美术家对一个荒村的特写手段进行对比,让人通俗易懂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其三是引用论证,就是引用名人名言、权威数据来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其四是类比论证,是指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导出与论点相关的事例,比方说《虽有嘉肴》这篇古文中,开篇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里古人以“嘉肴”与“至道”类比,引导我们从生活道理中体会文章蕴含的哲思。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在阅读时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整体上把握住议论文的特征。至于如何去写议论文,也是从这三要素出发,精选素材去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写”——2022年中考优秀议论文佳作展示

(一)真题展示

2022年齐齐哈尔卷: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着我们。山泉叮咚,是来自自然的悦耳之音;生命拔节,是来自成长的顽强之音;关爱叮咛,是来自师长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是来自青年的奋进之音……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佳作展示

最动听的声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夜深人静之时,声音变得弥足珍贵,也显得十分动听,然而,在生命的、民族的长河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声音其实时刻萦绕在我们心扉,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而言,都显得弥足珍贵,也是最动听的声音。(简评:开门见山,从李白的诗句说起,直接摆出自己的观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声音是最动听的”。)

不屈,是奋斗的声音。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国家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山河飘絮,民不聊生,那个时候中华民族仿佛连呼吸都是错误的,再珍贵的生命都变得脆弱,泱泱中华变成了东亚病夫,但是,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一代人不屈的追求,这是奏响民族奋斗的声音,这声音,让人感动。(简评:这是第一个分论点,所运用的事实论据有力证明了论点。)

重生,是涅槃的声音。曾几何时,中国被定义为落后、衰败的国度,虽然我们曾创造了人类先进的文明,但是,近代以来,我们不过是被奴役、被嘲笑的民族。中华大地也曾黯淡无光,所幸1949年,一个嘹亮的声音从天安门广场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是民族涅槃的声音。它预示着我们的民族重新站立起来了。这声音吓退了来犯的“联合国军”,吓退了“北极熊的吼叫声”,无比动听。(简评:这是第二个分论点,运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增强了分论点的说服力。)

昂扬,是振奋的声音。跨入了新时代,我们的民族已经迎来了新生,北京奥运会的烟花爆竹之声,展示了富有朝气的古老民族的魅力;高铁呼啸的声音,展现了一往无前的中国新科技;汶川大地震、抗击疫情时的呐喊声、加油声,声声入耳,沁人心魂。这是民族再次腾飞的声音。这声音,你我亲聆,动听无比。(简评:这是第三个分论点,在这一段中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增强了分论点的说服力。)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声音无处不在。春笋破土,这是万物复苏的声音;大雨滂沱,这是力量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确实是美妙的,然而在世界的东方,海浪滔滔,拍打着悠长的海岸线,而中华民族傲立岸边,无惧海浪,她始终高唱着歌声,歌声里有不屈、有重生、有昂扬,所幸,我们都聆听在耳朵里,体会在心底里,从此,衍生了一份无比的骄傲。(简评:总结段,总结全文,前后呼应,升华主旨,具有深刻的哲理。)

(三)佳作点评

这篇文章以诗歌开篇,以诗歌结尾,首尾呼应,展现了小作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修养。它不同于普通议论文,因为在作文中,小作者纵论近100年的辉煌历史,由民族的落后到重生到振奋,虽然没有准确的时间,但有较为准确的历史事件,比方说周总理的话、毛主席的开国之音、北京奥运会、高铁等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小作者将这些都融入在“声音”这个论题里,观点新颖、准确,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在论题上精准扣题,在结构上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在语言上环环相扣。在考场50分钟的时间里,能够完成这样的佳作,不但需要丰富的素材积累,更要有对议论文的“绝对把握”。

猜你喜欢

论据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简谈“议论文”写作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