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2023-09-13朱秀凤

课外语文·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老汉理解能力人物形象

朱秀凤

★阅读兴趣提升和阅读能力培养是同学们阅读理解的学习重点。作品形式喜闻乐见,才能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才能保证大家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兴趣的培养、保持和提升对同学们来讲非常重要。

其实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内阅读更适合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但是真正说起阅读兴趣的建立,星海泛滥的课外作品才是真正的“YYDS(永远的神)”!课内篇目受数量限制,课外阅读可以作为同学们阅读的必要补充。在不断收集有效信息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找到知识宝库的正确之门,并用自己掌握的能力钥匙开启这扇门,走进更加多彩的世界。

就兴趣而言,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同学们跳脱的阅读爱好。细想原因,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可以自己选择!教科书里的篇目主要任务是以先生的身份,严谨而庄严地“给予”同学们需要的知识、能力,所以,面孔多少有点古板且透着严肃;而课外书就不同了,它们用鲜艳的色彩、跌宕的剧情、无边的搞笑和创意,吸引着每一只味觉挑剔的“小书虫”:有的像迪士尼动画有趣感人;有的像漫威电影充满想象和创意;有的干脆就是德云社的相声让人欢笑不断。这样的书本,读的是文字,感受到的却是多层次的喜悦和收获;这样的书本,才更容易让小读者心甘情愿接受,喜欢到爱不释手,读完之后还不忘由衷地赞美一句:“真是绝啊!”

同学们的阅读文本要充满对感官的吸引和对想象、创造的满足,因此,我们可以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小巴掌童话》当作通往想象世界的大门,也可以把《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酷虫学校》当作通往科学和未知的智慧桥梁,当然还可以把《繁星》《春水》当作知识瀚海里的一颗颗明珠,也可以把《骆驼祥子》《祝福》《呐喊》当作窥探时代过往的一部部放映机……浩如烟海的书籍,只要是同学们喜欢的,不论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还是西方经典的诗歌、话剧,都可以成为阅读涉猎的对象。广泛地阅读不仅可以了解各种文体的表达习惯,也有利于充分认知不同文学作品的特点。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来临,阅读理解能力再一次成为议论的焦点。然而,一项学习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老师悉心引领指导,更需要主动拓展能力的实战场景,这样才可以让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变得更加熟练、精湛。

阅读理解能力的获取不可能一蹴而就,课内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尝试,但是课外阅读作品的理解,就完全要借助自己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这就好比平时在靶场练习好了打靶,现在要到野外环境荷枪实弹实战演练。如果知识不够清晰、能力不够扎实,很有可能在实战中失败出局。然而,也正是有了课外阅读这个不断试错的演练场,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有效提升。

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自从产生以来,就一直是读者手不释卷的文学作品宠儿。下面,我们以小说《桥》为例,看看课外阅读是如何对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的。

初读《桥》这篇短篇小说时,作品中那个插队的年轻人极容易让大家产生厌恶之情。因为灾难到来时,他明明是个党员,还率先破坏规则,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当老村长那句“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的话一出,给正义感爆棚的人们出了一口恶气。小说娓娓道来的生动故事,可以让同学们保持阅读的探索兴致。

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说的核心,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可以完全承载作者的写作思想,寄托作者的褒贬爱憎。《桥》对人物形象刻画极少,因为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塑造基本都是通过几句短短的对话完成的。当大多数读者都在为故事中牺牲的两位党员父子致敬并哀恸的时候,不少同学也在为这两个男人身后默默奉献和付出的上坟的女人感动着。一场山洪让她失去了丈夫和儿子,这只是大难时刻她所承受的一部分。在山洪没有到来之前,这个伟大的女人日常生活中一定付出得更多。因为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是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当他们为村民排忧解难的时候,这个女人成了全家的大后方,承担了生活的一切困难。

这样一个个个性丰满的人物形象虽然出于作者的创作,但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是,经典的小说人物形象,一定有现实生活的原型。他们的言语习惯、行为品质、思想主张等都来自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这些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高度提炼的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又是被赋予了灵魂与思想的鲜活生命。

《桥》一文中,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简单的几个短句的组合,清晰而深刻地刻画出一位在危难关头临危不乱、训练有素,时刻把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铭刻在心的老党员形象。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好比是一个个有趣的贴片,最终汇集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只要在方法上我们向老师好好学习,就能够掌握这些描写手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掌握规律之后,就可以大幅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小说的课外阅读如密室探险,同样需要环境的烘托。环境描写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故事情节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桥》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小说第一句就狠狠攫住了读者的眼球和心脏,让大家步入一个紧张的环境之中,并被深深吸引。

“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这样的环境下,一座窄窄的桥成了大家唯一的生命通道,人人都会为了求生争先恐后过桥。

人们过桥前,水已经没腿深;当一个青年党员插队被老汉一把抓出来的时候,水已经齐腰深了;当所有村民都安全撤离,只剩这老汉和青年的时候,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小说一次次用洪水的狰狞邪恶,挑战着人性的至善,此时的环境描写已经不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助推手,更是牵动读者心跳和衔接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终于,当洪水把两人淹没的时候,激发了我们最强烈的内心震撼,在感叹两位党员舍弃生命也要保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伟大精神的同时,也更加清楚地知道:讓我们情绪跟随故事涌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

文中还有一处通过人物语言来完成的社会环境描写。就在老汉说“党员排在后边”时,人群中有一个人说了一句:“党员也是人。”这句话通过一个人的口,表达了当时一部分党员的情绪和观点。这个人在小说中没有给出具体身份,一方面,是因为洪水突袭,无法确认嘈杂人群中说这句话的人;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现出,说出这句话的人,可能是“你”、是“我”、是“他”。这么凶险的环境下,谁不愿意活着呢?党员也希望自己活着。可就是这样一群人,甘愿把生的机会让给人民群众,这就足见党员群体的先锋代表性。

筛选信息的目的是获取解惑的钥匙,就像密室里的信息只有通过分析组合,才能开启新的宝库获得最终答案。《桥》虽然篇幅很短,但是作者巧妙利用悬念在文中为我们隐藏了多个“机关”:老汉从人群中揪出插队的青年党员,大声斥责后,让他排到队尾。可是,在最后的危急关头,他却要让那个青年党员先走;而那个青年党员开始插队想要求生,却在老汉让他先走时推让起来,这部分让我们感到诧异。带着一点怀疑和不解,我们读到文末,老太太给丈夫和儿子上坟的那一刻,所有的困惑才随之解开。原来,这两个人是父子。

文学素养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创作等综合素养,对于我们而言,文学素养的提升不仅依靠在语文课内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更应该通过高质量的有效课外阅读,广泛涉猎。

猜你喜欢

老汉理解能力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刘老汉笑了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吴老汉之死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