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策略研究

2023-09-13李传信

运输经理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桥涵规范化工程项目

李传信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处,新疆图木舒克 8439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网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公路桥梁项目也在增多。关注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有效采取规范化的处理机制,避免路面沉陷等情况,实现安全可靠的管理目标。

1 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必要性

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原有地基结构,打造更加安全可控的施工作业体系,维持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

一方面,软土地基结构本身属于软塑态到流塑态的过渡阶段,土质水分含量较大且土层结构并不相同,因此,会对阶段性施工作业产生影响。若不能及时处理,就会留下安全隐患。出于安全角度的考量,结合桥涵软土地基结构,落实规范化施工处理方式,能大大提升其安全性,减少坍塌、沉陷等问题造成的影响,共同维系可控化施工作业环境[1]。

另一方面,施工部门在施工作业开始前,要进行规范化的地质施工勘测和分析,依据评估结果,选取适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机制,大大优化施工作业的应用效果,减少返工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缩减施工周期。利用科学合理的科学措施,完成地基结构的处理控制,确保公路桥梁中桥涵施工项目经济效益满足预期。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

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配的作业方式,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结构承载力的同时,优化后续施工作业水平,共同维系可控化施工处理效果。

2.1 表层处理

对于公路桥梁施工项目而言,地基工程是最关键的作业环节之一。在地基工程项目中,表层处理作业尤为关键,要结合工程项目勘测分析的具体结果,有序落实规范化作业模式,确保施工环节的衔接性较为合理。为发挥表层处理作业的优势作用,充分认识地基表层的特点。例如,地基表层结构若是质地较为松软且含水量较大,相应的处理机制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含水量且强化牢固效果,选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实现地基表层处理效果最优化。

第一,换填法处理。换填法处理主要是指利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替换软土地基中渗水性能较差且固结性不足的软土层,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结构的承载效果。这种处理措施能提高土层改造水平,解决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问题,实现土层分布的优化处理。一般而言,会选取稳定性较好的水泥混凝土或者灰土作为替换土体。

第二,排水处理。将地基表层水分排出后,有效开展后续施工作业。主要采取开挖水沟处理的方式,减少因为积水较多造成土质松软的现象,维持桥涵施工项目区域土质的牢固性。与此同时,可利用软土地基自身的固结效果,对地基予以强负荷的压缩处理,排出水分后维持承载水平。

2.2 不均匀沉降处理

在软土地基结构施工作业中,不均匀沉降问题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地基结构自身土体的稳定性较差,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公路桥梁施工作业难度也会随之增加。为维持工程项目的质量效果,就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区域土体的稳定水平。

首先,在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区域内,铺设相应的材料,较为常见的是砂石,能有效优化软土地基结构的抗破坏水平。

其次,利用先进的玻璃材料予以敷垫处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效果,并且维持较好的沉降处理效果。与此同时,添加玻璃等材料还能压缩土层颗粒之间的孔隙,从而优化软土结构的密度,维持其稳定性,保证公路桥梁施工项目顺利落实[2]。

2.3 加固处理

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控制工作要依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理,维持加固作业的科学性和可控性,借助水泥、生石灰、炉渣等材料,提高地基结构的承载效果。按照固定比例,混合相应材料后,完成搅拌处理工作,并且保证各材料都处于较为合理的混合状态。在达到最适宜抗压抗变形状态后,就能提高整体地基结构的施工作业水准。

2.3.1 水泥挤密桩施工作业

水泥挤密桩施工的作业流程按照“测量放线—场地整平—击实试验—设备组装—成孔处理—成孔检查—夯填作业—取样试验—送检—交工验收”的流程,开展相应工作。利用挤密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桩间(周)地基土的密实度。针对湿陷性较高的土体,在完成水泥挤密桩施工作业后,就能提高周围土的密度,降低孔隙率,共同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施工作业水准[3]。

2.3.2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处理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处理借助粉状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基础固化剂。在钻孔处理环节中,配合特制的深层搅拌设备,将固化剂直接喷入软土地基深层结构。与此同时,利用搅拌处理等方式,将原位土和固化剂均匀混合,产生一系列物理反应、化学反应,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共同作用下,有效承载后续施工作业。正是因为粉喷桩施工处理后,能很大程度地降低总沉降量,维持土体承载更大的加荷速率,能优化土体结构抗侧向变形能力,缩短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

另外,为了保证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处理的规范性,要对桩体和桩位布设予以重视,确保相应的作业环节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处理的整体效果。其一,粉喷桩的桩径要控制在50cm 以内,设计的桩长一般要穿透软土层并达到持力层内50cm[4]。其二,在判定桩距时,要充分考量路堤的稳定性和沉降量,保证相应的参数协同性符合工程项目的设计预期,提升作业的安全性。因此,最小桩距一般会控制在1.1~1.2m 之间,桩位平面上呈现的是正三角形或者是矩形。其三,为提升路堤底面的受力效果,粉喷桩位置路段路堤下需要铺设30cm 厚的砂垫层。其四,要对施工沉降进行集中观测,观测点布设在路堤中心或者是两侧路肩的位置,软土路基每1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提升观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施工作业可控化管理提供保障。

2.3.3 加固涂装施工

加固涂装施工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借助深层搅拌处理机制完成相应的作业内容,能有效对软土层予以加固控制,保证其承载力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减少塌陷等问题对工程项目造成的影响。较为常见的深层搅拌法主要借助石灰等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饱和处理,配合对应的搅拌机制维持到固定的状态参数,然后利用化学反应形成较为稳定的地基结构,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效果。加固涂装施工能打造稳定的地基区域,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2.3.4 强夯处理

在软土地基处理工作中,强夯处理是较为常见的处理机制。若桥涵结构地基边坡的高度在20cm 以上,一般将其划定为“陡坡地段”。此时,借助强夯处理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处理效果。

(1)在操作工序开始前,要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充分勘测对应的地质结构和特点。汇总数据后,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保证工艺流程和相关作业内容满足参数要求,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夯质量。

(2)强夯处理开始后,要控制在8m 范围内,每间隔6m 完成一次强夯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土体自身的饱和度较高,直接应用强夯处理即可。为了提升强夯处理的质量效果,要进行对应的试夯作业,保证满足强夯处理要求后,集中处理[5]。

(3)每次的夯击次数要结合周围环境和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要求有效设定,一般会控制在5 次左右,夯锤的重量约为12t。在强夯路堤结构的过程中,要保证夯点满足规范,按照正三角的方向,进行夯点的布设处理。在强夯处理环节,夯锤落距约为2~3m,单点控制在I 级到Ⅲ级[6]。

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和具体作业要求,选取适当的处理机制,确保加固效果等满足工程项目的预期要求,提高土体地面的承载力和耐受力的同时,为后续施工作业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3 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质量控制建议

结合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要求,按照规范化流程,开展具体工作,并且保证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应用环节都能发挥实际作用,维持良好的工程项目应用效果。基于此,要整合质量控制方案,保证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规范性。

3.1 施工材料规范化管理

为保证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质量,要从材料入手,确保相应的材料管理和选取机制满足规范要求,从而落实可控化施工作业,为桥梁建设效果的全面优化提供保障。

首先,要落实规范化调研机制。全面了解市场相关材料的具体信息,从而落实公开透明的材料采购工作。借助层层审核的处理机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质量水平,减少项目的投资成本,并且确保材料应用管理控制工作满足国家标准和施工项目的实际需求[7]。

其次,要从质量、来源以及环保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材料的比对,优选最适宜的材料匹配相应的处理机制和控制办法。严格按照规范化施工作业流程,完成材料的验收管理。

最后,要保证材料保管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防潮等工作落实到位,并且按照材料的应用用途,进行分类保管,确保后续施工作业中材料质量符合预期。

3.2 优化排水处理环节

对于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排水处理工作非常关键。因此,要对软土地基地下水进行集中排泄处理,有效减少水分含量的同时,维持相应处理工序的规范性。并且,要在施工作业中,完成各个环节地下水含量的实时性测试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数据参数,保证不会被外界因素影响施工作业的质量效果。

另外,在加固处理作业中,要保证材料比例、水分处理等环节的衔接性符合预期,提升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比如,在工程项目中,应用旋喷桩加固处理技术,利用高压泥浆泵,对水分配比和环境水分含量进行测试,有效保证流程的规范性,并且营造较为合理科学的施工作业环境,提升排水处理工作的水平,保证加固作业效果[8]。

3.3 完善施工作业流程

基于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基本要求,要及时践行规范化施工原则,保证相应工作内容都能满足工序要求,提高可控化管理的水平,发挥相应技术的优势作用,严格按照具体工序标准,实现规范化施工。

第一,施工作业开始前,施工部门要指定专人进行现场实际情况的勘察分析,充分汇总勘测数据信息后,制定相应的作业技术方案,保证相应技术处理机制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安全标准。并且,要对加固检测方案、备选方案以及技术流程等进行严格管理,维持后续施工作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最关键的是,汇总的数据信息要进行各部门的技术交底,从而维持整体工程项目的流畅性[9]。

第二,要对软土地基处理过程进行动态管理,避免静态管理造成异常现象。及时了解软土地基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特性进行规范化分析,预测可能存在的突发性情况,保证后续工作都能按照规范化流程有序开展,提高工程项目整体的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作业部门在落实动态管理控制的过程中,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严格依据工程项目流程,落实相应的作业内容,利用自检和互检等方式充分关注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从而维持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

第三,要强化阶段性人员管理控制的工作质量,及时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充分了解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保证后续作业内容有的放矢,避免多余环节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并且组织相应的监管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10]。

第四,要落实规范化成品保护机制,并且配备成品保护人员,对已经处理的软土地基区域进行阶段性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工序的质量效果,减少安全隐患因素,为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4 结语

总而言之,公路桥梁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落实规范化施工作业,对表层处理、沉降处理、加固处理等环节予以重视。依据实际情况,选取更加适宜的技术方案,发挥技术优势作用,并优化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为公路桥梁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桥涵规范化工程项目
探讨高速公路桥涵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涵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公路小桥涵设计及施工问题探讨
铁路桥涵EBS分解体系研究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