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践

2023-09-13张磊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生活化德育

张磊 _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以课堂为主阵地,将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

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旨在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具有社会公德心、举止文明、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贯穿于德育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1.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需要特定情境给予支持。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结合教学知识,教师创设具有生活化特征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情境的创设,教师要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取材,再与学习主题关联。在此情况下,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与已有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推动课堂走进生活。例如,在教学“培养见义勇为品质”时,教师可以这样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同学遇到社会无良青年索要钱财,而这一刻你恰好经过,你打算怎么处理?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思考时间后,鼓励学生发言。学生表示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基础上,尽快报警,并与坏人斗智斗勇,为警察到达现场争取时间,最终帮助同学脱离危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习如何对事件作出准确判断,加深知识印象。

2.深入挖掘生活化知识

现有中小学教材内容是经过反复考虑落实到实践教学中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挖掘,从中选出对学生当前生活更有帮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发表看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围绕“文明消费”主题教学,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关于“学生一周消费情况采集”的作业,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们对消费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可以让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最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文明的消费观念,避免铺张浪费和攀比行为的发生。

3.丰富生活化教学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里,情绪更容易受到感染,这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职业礼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结合酒店服务员这一职业,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酒店服务员接待客人的场景,让学生观察服务员的言行举止等细节,鼓励学生分组学习模仿。模拟过程会运用到所学知识,大多数学生会很有兴趣,积极参与。模拟结束后,学生之间互相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感受酒店服务行业的工作氛围,了解酒店服务行业规范,提高职业自觉性,这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4.设计生活化课后探究活动

青少年需要参与社会生活,打开视野,增长生活经验。生活化教学的课后探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延伸,因此,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用生活进一步印证理论知识,深化对知识的认知,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例如,在讲授“服务群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学校周围的社区参与志愿活动,并做好记录。活动中,学生打扫卫生,陪伴老人,教小朋友画画、做手工。这类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还能实现书本知识的活学活用。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行为,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德育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走向更具生活意义的新状态。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生活化德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