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导图实现“以图导思”

2023-09-13兰香北京宏志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绘制语篇导图

兰香 _ 北京宏志中学

在英语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从语篇中获取和梳理信息,归纳整合基于主题的新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学习工具,既能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水平,又能直观呈现语篇的信息结构,帮助学生对语篇形成结构化理解。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其广泛使用,公开课、研究课、教学设计中比比皆是。然而,绘制思维导图不能任由学生的原生态思维“野蛮生长”,教师需要进行适当指导和点拨,真正实现“以图(语篇信息结构图)导思(思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不同形式。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创建的是放射状树形图,分支从中央向四周辐射,可以对应多样的逻辑关系。鉴于英语语篇类型、话题的丰富性,树形图并非所有语篇信息的最佳呈现方式,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大卫·海勒的思维导图,如常用的气泡图、流程图、括号图等。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展示,尤其是往届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向学生阐述不同思维导图在不同类型的语篇中的应用,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选取恰当的表现形式。

二是利用思维导图实现文本信息结构化。现行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如下:第一遍阅读梳理文章大意之后开始第二遍阅读,目的是获取语篇的主要信息,此时,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就是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文本主要信息。但笔者认为,如果学生未经任何信息获取与梳理的训练就开始原生态思维导图的呈现并非是最佳方式。学生的思维五花八门,面对较长的语篇关注点也各不相同。教师可分阶段、分目标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在初始阶段,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对文本的信息进行全面理解来获取信息,此后再利用思维导图整合信息,建立起信息之间的逻辑联系。此时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信息和语言知识进行再次学习和内化,并且为后续的主题探究活动做好铺垫。教师也可以在备课时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之后和学生进行分享。通过自我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对语篇信息的整合归纳能力会渐进地得以培养。

三是使用问题链为思维导图搭建脚手架。在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提炼出主要信息并对文本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主线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作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脚手架。教师通过全班巡视可以了解不同程度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以及学生所遗漏的主要信息。在此后的思维导图分享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完善和补充。

猜你喜欢

绘制语篇导图
Art on coffee cups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放学后
第6章 一次函数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