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未来的能力

2023-09-13陈凤伟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实践性跨学科人工智能

陈凤伟 _ 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

ChatGPT发布以来,仿佛全世界的网友都在和它聊天。面对这款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我们在感叹它的神奇和强大的回应功能之时,产生了对当下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追问:人工智能时代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应该更关注学生哪些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本领才能不被智能工具所取代?

人工智能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的,其学习过程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如果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知识积累为核心”的层面,那么肯定比不过智能机器,也终将被淘汰。所以,技术的发展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未来世界究竟怎么变化?不能妄言定论,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占有主动权的领域一定是创新,就像ChatGPT的开发。所以,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成长的时空,即育人的基本方向是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面对未来的诸多未知,不要试图用“知识”装满学生的头脑,塞得越满越没有自我思考、审辩的机会,更别谈创新。

学校教育要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培养自主性和发展优势潜能。在多样化、跨学科的综合学习中,给学生提供面对新问题、新资源,进行开放性思维的机会。在实践探索中,让学生有试错的机会和勇气,着重培养独立思考、审辩思维、价值判断的能力。

培养学生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学校教育要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协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个性化支持和辅助,培养学习能力、历练学习品质。例如,要想让ChatGPT给出精准满意的答案,对话者必须提出清晰明确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规格、体例要求,人的表达决定了ChatGPT的回答。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可或缺!因为表达是思想的外化,人之所以有别于万物,在于有思想,思想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未来社会需要有思想的劳动者。教育实践要从有目标的教育结果转向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通过全学科、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机会。这样,当学生走出学校、面对社会时,他们就会有勇气、有能力去学习一切,去创新、创造!让学生真正拥有会思考的大脑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他们一生的素养资本。

猜你喜欢

实践性跨学科人工智能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下一幕,人工智能!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