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 自我赋能*
——高一年级“自我驱动”主题班会设计
2023-09-13曹春梅罗京宁
曹春梅 罗京宁
一、教育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指导实效,加强对学生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虽已进入高一第二学期,但班级部分学生仍未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较多学生反映学习压力较大,对考试存有畏难情绪,缺乏斗志。本班学生在学期初的市统考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各科阶段性检测又将接踵而至。而情境、问题导向的体验式和叙事心理班会更易被高中学生接纳,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此,我设计并开展了本节班会,目的是帮助学生懂得“长善救失”的内涵并将其运用至日常生活中,用满满的“精、气、神”迎接后续挑战。
二、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引导学生自我觉察,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知晓“长善救失”是完善自我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情感方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态,让学生能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能在失败中发现可取的“闪光”事件,不惧困难、自我赋能。
行为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乐于学习他人的经验,能运用“长善救失”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行为。
三、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分析学生学业优势及存在问题。
四、实施过程
(一)游戏导入:用吸管穿透土豆
教师:猜一猜,一根吸管能穿透厚实的土豆吗?
教师:试一试,用桌上三种不同材质的吸管去穿透土豆。尝试的过程中请注意安全,吸管头朝下,别伤了自己和他人。
【设计意图】以体验活动暖场并导入,“吸管穿透土豆”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让大家知道不可能中孕育着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种吸管的粗细和材质均不同,让学生有了多种尝试的机会,也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二)谈一谈
教师:已经有同学成功将吸管穿过了土豆,请分享一下经验吧。
学生分享:手必须用力,速度要快,先从土豆薄处开始尝试;穿土豆时要用拇指堵住吸管的顶端,对准一个点坚持穿下去……
【设计意图】邀请多位学生分享吸管穿透土豆的方法,这种“以点带面”的经验分享方法为后续活动增强了动力,也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悟一悟
教师:如果“土豆”象征学习中的困难,“吸管”象征解决困难的方法,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梳理:你最应坚持的优点和亟待改进的不足分别是什么?
老鳜鱼手里握着刀子,在村长面前比划了一下。我会怕这两只鸡吗?杀鸡可是我的绝活哩。找个碗吧,准备接鸡血,鸡血可也是个好东西。
学生分享最应坚持的优点。
学生1:穿透土豆可以先从容易的薄处开始,学习也应由易到难,先打好基础,再攻克难题。我们应该先找到自己的学科薄弱处,再努力克服短板。
学生2:在用吸管穿透土豆的过程中,我们用各种方法去试错,因此,在学习中也要允许自己犯错,多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生3:同学们相互分享穿透土豆的经验,这种互助学习让大家走得快、走得远……
学生分享亟待改进的不足。
学生1:穿透土豆的方法有好几种,同学们分享的经验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很少与同学们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今后我需要改进。
学生2:穿透土豆要有力量和速度,就如学习要有执行力,我要改变拖拉的坏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3:同学们一开始就兴致勃勃地穿透土豆,而我怕自己做不好,看了一会儿才动手。这让我意识到要培养自己的行动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体验活动与个人学习经验联系起来,放大活动效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让学生更易觉察自我。
(四)想一想
教师:作为高中生,你们可能遇到过许多困难,经历过许多失败,总会有那么一次你通过自己努力走出了困境。请回想过往的学习和生活,你是如何走出困境的。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访谈:在这件事中,你具体做了哪些努力来克服困难?从这些努力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当你发现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意味着什么?请总结一下,你在克服困难方面有什么经验、方法?
教师采访:这位同学的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这种品质会给他(她)的成长带来什么帮助?你觉得他(她)很看重什么、在乎什么?他(她)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或者帮助?
学生分享见证与看法。
教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那么一次通过努力走出困境的故事。请参照老师刚才提供的访谈提纲,两人一组相互访谈。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班会的重点,教师示范,对“走出困境的那一次”进行重点挖掘,帮助学生发现战胜困难的“闪光事件”,从而发展指向成功的“支线故事”,为学生赋能。
(五)行动计划
教师:听了这么多故事和经验,你计划怎样改进不足?本周你计划具体做点什么?当你改进遇阻,你会怎么办?
教师:请写下具体内容并开始践行,下周在“巩固班会课”上交流自己的“长善救失”行动计划。一个月后,分组交流践行心得。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带着习得的经验去践行,并设置了相关要求,保证班会的育人实效得以延续与巩固。
(六)小结提升
教师提问:我想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大拇指堵住吸管顶端的穿透效果更好?
学生:当我们用拇指紧扣在吸管的顶端再扎向土豆后,此时吸管内的空气处于密闭状态,随着吸管越来越深,吸管内的空气将被压缩,并对吸管内壁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增强了吸管的刚度和抗弯曲能力,因此吸管强度增强,就更容易穿透土豆了。
教师:这种方法就好似让吸管屏住了一口气,让它更加刚强。正在迎考的大家要有什么“气”呢?请结合自己心得,用以下方式填写“要有 气”。
学生:勇往直前要有锐气,战无不胜要有勇气,凝心聚力要有定气,实力满满才有底气……
教师:同学们所言皆为自己所获,希望大家能从本节班会中学会并积极践行“长善救失”的理念和方法,勇敢前行。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班会课的亮点。用跨学科学习的方式探讨“为什么用大拇指堵住吸管顶端的穿透效果更好”,使德育与学科教学之间建立了联系。另外,还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对班会课进行总结和提升。
五、活动反思
本节班会课是针对高一学生出现的尚未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种种表现而召开的。班会基于学情,对话和挖掘时紧扣学生实际情况,始终聚焦主题,形散而神聚。本节班会以体验活动暖场,在激趣的同时导入主题。前三个环节以体验为主。若止步于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中班会需更具思辨性和深度,所以环节四凸显了叙事心理班会的特点。通过个别访谈,班主任示范了叙事性对话的模式,为后续学生间访谈、见证打样,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运用“长善救失”的方法,为自我赋能。这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
本节班会课亮点之二是托物言志,仍借用最初的体验活动,通过跨学科的探讨,并采用填空主题句的方式,汇集学生心得感悟,在总结中强化主题。
本节班会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会内容较多,时长需要60 分钟左右;二是需要班主任课前要对叙事心理班会课有所学习,了解其模式,把握其规律;三是本节班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生成性,班主任在对话中要有耐心,在引导中要善于搭台阶,不宜用自己的观点来代替学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