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路径
2023-09-13甄超
甄 超
(上海正阳定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所有的产业都在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且进行着持续的改革。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经历了数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尽管国有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但在市场越来越开放的竞争环境当中,部分国有企业自身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滞缓等使得其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的困境,财务管理风险日益增加,缺乏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最终影响国有企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其财务管理,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对生产环节和生产资料的成本进行控制及调整来达到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产环节中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国有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除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被提高,还能进一步破解国有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所以,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必须建立并执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健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机制和体系。
一、加强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
财务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人力资源、生产设备等进行系统化的财务管理。其工作内容除了由企业上级管理层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指挥调控,还包括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对各种生产财务数据的核算和分析。除此之外,还要对当前的规章制度和内部体系提出一定的建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定义指出,所有有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资金流转正常的内部调整监控措施都属于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财务内部控制能够缓解国有企业当前在生产和经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及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其长效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强国有企业对内部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对各个生产环节和生产部门的成本进行核算,并结合企业的隐性成本来对企业的成本管理给出适当的建议,从而对成本达到有效的控制,通过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来优化企业内部生产环节、人力、资源的管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除了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打造品牌形象,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竞争力。
二、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
财务内部控制的环境好坏是决定内部控制工作是否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落实的关键。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加之企业内部监督滞后或缺乏,造成了一些违纪违法行为的出现,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其次,在人才选拔和员工考核上,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了官僚主义的现象,其考核机制和选拔机制存在着严重的漏洞,没有为财务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风气和环境,从而导致企业在干部任用上发生了问题,进而对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作依赖于企业的内部环境。现代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实情况对企业的内部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有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了改制之后,尽管在名义上已经构建起了法人治理结构,但是由于其经营权限仍十分不明确,从而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内的作用发挥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这些问题都是造成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内部环境无法得到优化,对后续工作的开展也就难以为继。
(二)资产风险管理工作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工作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在应对风险的管理措施上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旦发生资金周转问题,则无法从企业内部主动调整及应对。这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缺乏防范风险的意识,从而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终极目的就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果企业管理者没有提升自己的内控意识,没有加强自己的内控管理,也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构建出一套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和监督机制,那么当紧急情况来临时,就会对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运转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国有企业本身的运营管理也存在风险和漏洞、例如。公司对资产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目核对等,这些都是很难确保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保证自身财产的安全与完整。除此之外,有一些企业,虽然已经构建了风险管理内部报告制度,但是对内部报告制度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在制定和构建内部报告制度方面依然存在着缺陷,这就导致内部报告不能完整准确地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反映,同时也缺少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增大。
(三)财务控制活动不力
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不力,主要是指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在落实阶段出现实施困难或者实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本身的财务机制、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设置了财务内控组织,并构建了财务内控体系。然而,国有企业在对大部分的内控职能部门进行设置时,基本由审计人员来担任主要的工作人员,但其对于管理方面的内容并不了解,无法对内部控制的内容给出有效的建议。另一方面,国企是直属国资委的,部分国企工作人员存在官僚作风,这使得国企的管理过程和其他政府部门非常类似,遇到监管方面的重大问题时必须一层一层地汇报上去,经过多次审核、批准后才能作出决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国企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有效实施,从而使得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不力。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对人员、生产资料、生产设备等进行技术化管理,以便在企业内部信息数据的沟通方面更加信息化。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财务核算仍然停留在电算化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没有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做出引导。除此之外,部分国有企业受到人才和技术的限制,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化专业的人才,其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规划,大部分的财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尽管对信息化有一定的接触或基础,但在日常生产中出现突发情况或紧急情况时,会由于专业能力缺乏而应变能力不足。
(五)监督体系乏力
全面的监管体系是开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对于调整运营方式及纠正财务人员工作方面的不足都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作用,可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现阶段,尽管许多企业已经逐渐建设了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部分企业在监督部门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负责监督评价的职能部门,其中多数监督评价仍然由财务部门负责,因此没有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从而导致监督的落实不到位,使得监督评价的结果也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并未起到效果。
其次,企业在实际开展考核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企业在开展此项考核工作时,依然停留在部门的基础层面上,所有员工的预算考核都需要在部门内部进行开展,运用此项考核措施使得整个考核过程缺乏较强的监督性。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路径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发挥的保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从思想层面和行为层面入手。
第一,强化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把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提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在国有企业中,对于已经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应该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对其进行组织和协调,以便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配合监管措施和机制督促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调整和优化,达到在员工之间行为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使得国有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能够更好地落实和推行相关工作。
(二)改进风险管理
在完善国企的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高度关注并认识到财务内控体系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应对财务风险和资产意外流失的能力,因此在改革风险评估系统的时候,国有企业应积极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应对财务风险举措和机制,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建立一套具有实用性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限定于评估体系的建立,还应该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此外,国企也可以聘请国内外风险评估方面的专家,通过更新国企内部现行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来保证国企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改进风险管理,从而实现精准高效的运作。
(三)细化财务内部控制
完善国有企业的内控工作,是强化内控工作的根本措施。党委和团委以国家政策、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为依据,对企业进行主导、指导和培训,包括股权变更、资产交易、对外投资、兼并、分立和公司注销等,让下属企业对国有资产的各项工作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保证集团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与此同时,还要对集团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报销费用、管理资金、重大财务事项、关键资金使用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对每个公司在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合规性的问题进行调查,并督促每个公司把财务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都落实好,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持续的改进,从而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对管理漏洞进行严格的控制,公司的采购管理也会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采购的范围、原则、方法及程序要进行详细的阐述。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被提出来的,更是对时代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反应。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国企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必须把网络化、信息化融入进来。通过数字化信息管理对生产环节和各生产部门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完善财务监管系统;通过财务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核算及公布,增加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加强对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管理,不仅能减少信息记录错误的概率,还能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其工作的效率。
(五)强化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强化是确保国有企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保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若没有具体的监督职能部门,则无法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在具体加强过程中可以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体制机制,加强企业的内部审核工作,要建立一个公司内部的负责审核工作的领导小组,可以由董事长担任该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同时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核部门,并配置专门的工作人员,企业的监督人员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并制定和执行内部审核工作方案。与此同时,对员工的日常考核也应纳入监督体系,规范员工在各个生产环节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力图降低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规范生产的操作,提升产品的质量,在保证企业资金安全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结 语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当前企业在实施此项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国有企业做好积极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改进风险管理、细化控制活动、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就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进一步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全面完善和落实,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