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2023-09-13廖佩妤

人人健康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外用面膜痤疮

廖佩妤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5)

痤疮也被称作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会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认为与雄激素、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黄帝内经》认为,痤疮发病多与内生湿热、外感六淫邪气有关。其好发于面、胸、背部,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等皮损症状,若处理不当容易留下红斑、色素沉着及瘢痕,影响容貌美观,也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西医治疗轻度痤疮常用外用药物作为基础治疗,中、重度痤疮则在系统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虽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也具有不良反应较大、产生药物耐性、停药后容易反复等缺点。中医治疗痤疮主要针对痤疮发病类型辨证论治,临床上多为内服配合外治,中药汤剂在治疗肺经风热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凝结证等类型痤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小。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除了有中药外治法,还有火针疗法、针刺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穴位埋线法等。而单用中药外治用法简单,患者依从性好,可局部用于患处,直达病灶,治疗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在临床上也多有应用,中药外治手段包括散剂、酊剂、软膏凝胶、面膜倒模、熏洗等。现将近年来痤疮的中药外治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中药散剂

散剂也称粉剂,是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粉碎以后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散剂具有保护、干燥、收敛、止痒等作用。贾华魁[1]将120 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外用中药黄连联合榆制成的散剂治疗,对照组口服维胺脂胶囊治疗,4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中药黄连联合地偷制成的散剂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朱晓燕等[2]将66 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例,基础治疗相同的条件下,治疗组外用香连金黄散,对照组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4 周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症状总积分、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这表明香连金黄散外敷治疗寻常型痤疮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疗效相近,治疗效果好。

2 中药酊剂

酊剂也称擦药酊剂,是将药物浸泡在75%浓度酒精中,或中药水煎后,取出滤过液,即为酊剂。朱秀梅等[8]将80 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治疗组外用梅花点舌酊治疗,对照组外用夫西地酸钠乳膏治疗,4 周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与夫西地酸钠相比,梅花点舌酊治疗寻常痤疮效果显著;付禄新[3]将痤疮患者423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 例外用三黄酊(大黄、黄芩、黄连)治疗,对照组123 例外用市售红霉素软膏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发现在临床上治疗Ⅰ~Ⅲ度痤疮方面,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治愈率方面三黄酊效果显著,在治疗Ⅳ度痤疮方面三黄酊总有效率也较明显。

3 中药软膏、凝胶

3.1 软膏

软膏是由中药粉末与油脂类基质混合而制成的均匀细腻的半固体状剂型,具有抗菌消炎、保护保湿、软化痂皮等作用。彭红华[4]将130 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 例,治疗组外用百部复方消痤膏(百部、白花蛇舌草、丹参、三七、四季青、白芷)治疗,对照组外用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8 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2.3%,对照组有效率6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表明百部复方消痤膏治疗寻常痤疮效果良好。王 恩[5]将106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 例外用痤消膏(金银花、连翘、大黄、黄芩、黄连、赤芍、牡丹皮、生甘草等)治疗,对照组52 例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痤消膏治疗寻常痤疮效果好。

3.2 凝胶剂

凝胶剂是以软膏剂为基础发展的一种新剂型,其特点是涂展性好,透气性佳,易清洗,不油腻,适合油性皮肤患者。刘婧等[6]将60 例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治疗组患者每晚外用三黄凝胶(大黄、黄芩、黄柏、白及、白芷、白茯苓、苦参、丹参、紫草、薄荷、冰片),对照组患者每晚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8 周后,两组GAGS(痤疮综合分级系统)评分、DL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三黄凝胶对聚合性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祁林等[7]将100 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 例,治疗组外用黄丹凝胶(大黄、丹参、百部、白花蛇舌草、天花粉、白芷、冰片等)治疗,对照组外用邦力痤疮王治疗,1 日3 次涂抹于患处。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的脂溢情况,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黄丹凝胶对寻常痤疮有较好疗效。

4 中药面膜、倒模

4.1 中药面膜

中药面膜是用一些中药材粉末或中药提取物,添加水、蜂蜜等做成膜物质,均匀敷于面部的一种涂剂。面膜覆盖于面部,与面部皮肤紧密黏着,可以隔绝外部空气污染,促进药物的吸收。郭丽红[8]将120例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 人,治疗组用菊翘解毒中药面膜(益母草、茵陈、黄柏、黄芩、连翘、野菊花)外敷面部治疗,参照组用安慰剂面膜外敷治疗,两日1 次,1 次30 分钟,治疗4 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33%高于参照组78.33%,治疗后皮损积分均小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菊翘解毒中药面膜治疗中度寻常痤疮效果好,能减少痤疮皮损,安全性高。李艳梅[9]将240 例痤疮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120 例,观察组外敷中药面膜(大青叶、黄芩、黄柏、熟石膏粉)治疗,对照组外涂5%的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治疗4 周后,观察组皮损治疗和中医证候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中药面膜贴敷法治疗痤疮是有效的。

4.2 倒模

倒模是在面膜的基础上,将调制成糊状的石膏覆盖于其上的一种方法。石膏具有清热泻火、收湿敛疮等功效,对于行火针或高频电针点刺治疗后的患者,石膏倒模还能够减轻局部皮肤红肿反应,缓解疼痛。彭勇等将80 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例,治疗组给予颠倒散石膏倒膜(大黄、黄芩、黄柏、升华硫)治疗,对照组给予石膏倒膜治疗,每周两次,治疗4 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6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颠倒散石膏倒膜外治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明确。

5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指将中药水煎后,加热使汤剂沸腾生成的气体熏洗患部,药力和热力作用于皮肤改善皮肤血运,从而提高药物疗效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梅莉红等[10]将56 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 例,治疗组以中药熏蒸(大黄、黄柏、桑白皮、黄芩、苦参、知母、白芷、赤芍、白茯苓、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牡丹皮、连翘、淫羊藿),安慰剂组以生理盐水熏蒸,每日26 分钟,治疗两周后,中药治疗组有效率为61.54%,优于安慰剂组总有效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中药熏蒸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具有一定疗效。

由于当今社会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痤疮的治疗也颇受关注。中医在痤疮的治疗方面历史悠久,治疗种类繁多各有特色,痤疮病因复杂繁多,中医多注重辨证论治和整体治疗,中药内服联合中药面膜、火针联合穴位埋线法等协同方法治疗可发挥多重优势,效果受到肯定。中药外治在治疗痤疮方面,相比西医具有治疗效果良好且毒副作用更少、价格便宜、操作方便等优势,受到患者的认可。但目前仍存在临床方面患者抽样的样本较少、对比设计少、临床疗效难评估、药物制备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今后在痤疮治疗的研究中应加大临床样本研究量,建立统一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使得疗效的确切性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外用面膜痤疮
消淋巴结核的外用有情方
面膜里的新乾坤
哈哈镜 面膜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面膜DIY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5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