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堂渗透美育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教学为例

2023-09-13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泡沫板木窗老房子

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小学 严 峻

美育即审美教育,旨在通过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美育融入美术课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一、立足美术课堂,树立美育观念

新课标提出,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师不仅要重视绘画技法,还要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表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传统民间艺术是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一种文化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现今,我国各地中小学十分重视发掘传统民间艺术的美育价值。“鱼的纹样”一课就是典型代表。然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鱼纹样缺乏了解,学习兴趣也不浓厚。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鱼拓”这一传统艺术:“鱼拓”起源于我国宋朝,即将颜料均匀地涂在鱼的一面,并用宣纸覆盖进行拓印,印出鱼的纹样。鱼的形状、鳞片、颜色等特征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展现出一种特别的艺术效果。学生看得兴趣盎然,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技艺,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审美,增强了文化自信。其次,笔者出示了大量的鱼纹样作品,如辽代的鱼纹罐、商代的鱼形玉佩、现代的鱼纹花布……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鱼的形象经过艺术处理,也能变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还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后,在欣赏、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尝试创作鱼的纹样。他们用夸张、变形、简化等方法设计并绘制出一幅幅精彩的鱼纹样作品,表现出他们独特的创意和个性化的审美。

扬州是中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地。在教学“玉石文化”一课时,笔者将地方资源融入教材,课前布置学生初步了解“扬州玉器”。学生了解到扬州有一家玉器厂,并有多位工艺美术大师;还了解到“天下玉、扬州工”,可见扬州玉器的地位;甚至了解到扬州玉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中外。简短的活动,增强了学生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玉石文化探索的兴趣。于是,笔者以“扬州玉雕”为切入点,设计了“‘参观’扬州玉器厂”这一环节,通过视频,将学生“带入”扬州玉器厂,引导学生欣赏玉器之美,了解玉器的雕刻技法,感受玉石的文化内涵。之后,学生还需要动手实践,雕刻“玉石”。在学习了浮雕、透雕、圆雕等雕刻技法之后,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带来的肥皂,根据其颜色和形状精心设计、画草图,再进行雕刻练习。学生初次在肥皂上进行雕刻,不时有失误,而他们也在这个反复琢磨的过程中,体会到“三分料,七分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雕刻技法,还提高了文化内涵和审美素养。

二、紧密联系生活,强化美育实践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往今来,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作者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吸取灵感,从而创作出来的。生活中的点滴为美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新课标也提出,要注重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真仔细观察,发现素材,并在丰富多样的美术作品中体会到生活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车”(手工)一课就是很好的示范。本课需要启发学生运用多种废旧材料来做车,要求在拼插、组合、安装以及细节、美观、创新等方面体现审美创造。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用于做车。由于在第一课时的绘画学习中,学生对车的类型及构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很快地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例如:制作卡车的车身可以用长方形的纸盒;制作公交车可以用瘦长的牙膏盒,也可以用大小不同的盒子组合做车身;饮料瓶子也可以拿来做车身;瓶盖子则是做车轮的最佳选择;至于车轴,大家又想到可以用去掉棉花的棉签棒或吸管;女生喜欢的钻石贴画成了他们理想中的车灯及装饰;甚至还想到用花篮、手拎袋来做创意车……课堂上,当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经过巧妙地剪接、组合、拼搭,做出一辆辆车的时候,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变成一件件充满童趣的艺术品,不仅能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还能教会他们善于用最平常的物品创造美。

房屋的发展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因此被称为“凝固的历史”。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对老房子比较陌生。因此,笔者在教授“老房子”一课时,在教室四周布置了一座座泡沫板做成的“老房子”。黑瓦红砖的“老房子”鳞次栉比,营造了一种“老城区”的氛围,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观察“老房子”。他们发现老房子的屋顶很特别,不同于现在的楼房的平顶,老房子的屋顶是由瓦片搭建而成的。于是,笔者拿出课前准备的用许多弧形卡纸做成的“瓦片”,和学生一起搭建一个这样的“屋顶”。在搭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瓦片的排列规则是一片挨着一片的,非常整齐且有规律,体现了一种秩序美。接着,笔者再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知道,大雨倾盆的时候,水流可以顺着瓦沟排下去,并在房前形成独特的“雨帘”,起到排水的作用。学生纷纷发出感叹:老房子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保护老房子,就是保护历史遗迹,就是传承中华文明。他们对老房子的感情也由开始的淡漠慢慢变成了欣赏和尊重,同时形成了对老房子的独特审美和情感。

三、提升人文素养,深化美育内涵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美术教育的目标,充分发掘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文观,增强文化自信。

仍以“鱼的纹样”一课教学为例,笔者创设了“参观‘鱼的纹样博物馆’”这一教学情境。当来到“人面鱼纹彩陶盆”展厅时,学生发现这只陶盆上不仅有单独的鱼纹样,还有造型奇特的人面和鱼的组合纹样。学生对人鱼组合的纹样非常感兴趣,纷纷猜测这个纹样的含义,认为可能是当时的人们非常喜欢吃鱼,他们以打鱼为生,或是表现了对鱼的崇拜。笔者对他们的大胆猜测一一给予了肯定,并对组合鱼纹样及其寓意进行了深度的补充和拓展。如由汉代画像石上的“鸟衔鱼图案拓片”讲到鸟和鱼的组合纹样,由商代青铜器上的“鱼龙图”讲到“鲤鱼跃龙门”……从这些形象可以看出人们对鱼的纹样亘古不变的喜爱。对美术课程人文内容的充分发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含义,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一次“美育之行”。

学习“门 窗 墙”一课时,笔者将重点放在“传统木窗”的教学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体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由于学生对传统木窗缺乏了解,笔者带领学生欣赏了大量的木窗图片,学生也对这种样式特别的木窗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提问。学生问:“窗子为什么做成镂空的?为什么要在窗子里面糊一张纸?窗子上为什么雕刻那么多花纹?”笔者事先准备了两块泡沫板,一块是完好的泡沫板,另一块则仿照传统木窗,雕刻成镂空的样子。回答第一个问题时,笔者分别用手电筒从两块泡沫板的一面照过去。学生发现,镂空的木窗是为了透光,而且当木窗上的图案投射到地上时,美得就像一幅画。回答第二个问题时,笔者又准备了一个手持风扇,先在“木窗”造型的泡沫板一边打开风扇,再请一个学生站在泡沫板的另一边,而学生表示能感受到风吹过来。接着,笔者将油纸糊在“木窗”一侧,再让学生站在另一侧感受。这时,学生便感觉不到风了。笔者又用小喷壶往“木窗”上喷水,纸并不会湿透,学生也感觉不到水雾。大家很快明白了,油纸不仅可以遮风,还可以挡雨,再用手电筒照一照,还能透光!真是“神奇”的木窗啊!学生还通过视频了解到,木窗上雕刻的花纹,除了美观,大多还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经历了这样一场“文化之旅”,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还增强了民族自信。

总之,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师只有将美育有机地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教会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才能真正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泡沫板木窗老房子
客家古建木窗制作样式与技艺表现特征
诗意的木窗
《老房子》
老房子
雕花木窗
雕花木窗
拼拼贴贴连环画
老房子
老房子
直肠癌术后放疗应用有孔泡沫板对小肠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