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有见你是青山(外一题)

2023-09-13曲桑卓玛

飞天 2023年9期
关键词:茴香大姨

曲桑卓玛

百草结籽时,岁月忽已晚。

草虫在一场又一场寒凉的秋雨里,渐渐安静了下来。老去的是风物与年华,不变的依旧是那乌篷听雨的清愁滋味。

西风微凉,不如烧旺炉火,汲水煮茶。回廊下,小院中,细嗅木樨花开。人闲花落,细碎的花瓣铺满阶前,暗香浮动的是江南韵致。秋天的醇厚,一日深似一日,也一日远似一日。因为成熟,因为懂得,岁月才会把外溢的阳气全部收回,为下一个沉静的冬季,养精蓄锐。

母亲打下核桃,一个人坐在屋檐下安静地剥去青皮,再把闪着柔光的木质外壳用清水洗净,一筛一筛摆进水泥铺地的院落当中。一丛丛菊花灿若明霞,带崽的花猫走进竹筛,与猫宝宝一起卧在核桃上晒太阳,母亲也不去理会。她提着篮子摘回一篮火红的辣椒,串成串,悬在檐下。突然想起有个词叫“晒秋”,屋檐下金黄的玉米串,火红的辣椒串,还有几挂略显孤单的蒜辫子,晾晒着深秋的丰盈和美好。

秋收冬藏。霜降之后,洋芋和萝卜要下到地窖里收藏。灰的、绿的、黄的南瓜,像一座小小的山,堆积在楼梯下那个阴凉的空间。母亲会在深秋煮一大缸酸菜,腌一坛韭菜咸菜,蒸几十瓶西红柿酱,再剁一些红辣椒和生姜,做一大罐喷香的辣椒酱,如此一番下来才算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因为母亲的勤劳踏实,这个家里始终都是温暖的。“因为神不能無处不在,所以才有了妈妈”。其实,父母才是我们最值得敬仰的神,孝敬父母是因为他们还健在,这是我们做子女的福气,是他们在给我们孝顺的机会,修养德行,增添福报。

雁阵南归。此去经年,已是霜花满袖。

不管你愿不愿意,那个蝉鸣如织的夏天早已过去。西风又起,卧牛山上的树木好似一个个神秘的丹青手,挥舞着潇潇有声的画笔,皴、擦、点、染一丝不苟,积墨、设色热烈大胆,只几场风雨就把大山涂染得如此绚丽生动!

天空,大地;远山,近水;云朵、雾霭;花鸟,虫鱼……它们不会像人一样喋喋不休,但它们的美好又何须多说?鱼在水里,我在旷野,蜜蜂在花蕊最深处,天地的仁爱就是让你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如若看淡了,定然不问是否相欠。“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爱一个人,可以思念到肝肠寸断,而不去打扰,不让他感受到这一份沉重的负累,才是修行。可话又说回来,若世间无你,我还跟谁诉说这朝朝与暮暮?一箪食,一瓢饮,一个人清苦地活着,是否就能望断天涯不计离恨?

捻一缕诗意纤情,话一段岁月静好。纵然无风无雨,也把沉积在心底的爱恋细细梳理。月华漫天,遍地霜寒似清辉流檐而泠泠有声。前世今生,谁在轮回里含笑不语?记不得三生石畔,已走了几个来回?是否,这一世竟被孟婆汤清空了记忆,把前世今生的爱恨情仇尽数遗忘?

山林水野,流萤万点。折几枝枯蓬,插进古朴的瓦罐,把秋日的静气和内敛一点点收入眼底。漫翻闲书,让心海澄澈辽远,试图忘记这四季变幻、人世更迭。雷声隐去,蛰虫还户。窗外,雨声潺潺如诉,屋里香雾淡淡,喜欢看一朵朵茶烟袅袅而起。山中岁月如此悠长,可否等你抱琴而来,与我一同泥炉煮茶?

白龙江拍打着一串串浪花,在深秋的午后清澈了许多。从一条小溪到一条大江,从桑烟缭绕的达仓郎木到温婉如画的藏乡江南,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旺藏的苹果熟了,华年城的红枣也压低了枝头。葡萄、石榴、无花果,几番采摘之后空了园子。于是,村里村外萧瑟丛生。你抖落肩上的尘埃,走进晚熟的玉米地,不论今年的棒子结得是否丰硕,风也从容,雨也从容,风烟深处不忍听取秋声已碎。

《大乘玄论》有云:“我见众生皆草木,唯有见你是青山”。卧牛山上,枫叶红遍了山岗,五角枫的果实长成了一对对翅膀,微风吹来裹着翅羽的种子,就可以怀揣理想浪迹天涯。亲爱的,多么希望你也能够身披彩羽,像枫树的翅果一样抵达这山中草庐,与我一同听雨一同吃茶。

薄雾朦朦,日子闪耀着琥珀的光芒,别人都去做那一株株迎风起舞的草木,唯有你才是可以让我终身依靠的青山。从此不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抱朴归真,去做牧云的闲人。抛去浮名浮利,烹一壶茶,坐看一溪流云升腾出你我幸福的模样,云中取道,雾里探花。当你的歌声御风而来,我也可以抱着云朵去卧牛岭上捡拾最初的心跳和呼吸,我们共同迷恋的烟火人间啊,依旧是月圆月缺,潮起潮落!

冬日里的罐罐茶

煮茶,喝茶,在茶气氤氲里晒太阳,是非常惬意而幸福的。古代的文人称晒太阳为“负暄”,也算是很风雅的一桩事。从前总觉得野人献曝太可笑了,那个农夫只知道光着脊背无拘无束地晒太阳很幸福,可他哪里知道国王穿着貂皮大衣、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取暖根本就不需要晒太阳。可随着慢慢成长,尝到了人世间的诸多辛酸,才明白了农夫永远也体会不到国王的悲喜苦乐,同样,晒太阳这样卑微的幸福也只有农夫自己最懂。其实,雪峤和尚的“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是一种恬淡平和的心态,他也揭示了一个活着的真相:生活中,不论贫富、贵贱、雅俗,适合你自己的,就是幸福甜蜜,不要跟人去比较什么,因为别人的幸福也不一定适合你。

小时候,偷喝奶奶的罐罐茶,那红褐色的茶汤实在苦涩不堪,倒是觉得茶气败下去、滋味寡淡之后才好喝了。爱吃蜂蜜爱吃糖的小孩子,吃不得半点苦头,哪里能懂喝茶的乐趣?我也是人到中年,才体会到了罐罐茶质朴的美。

舟曲山后的罐罐茶,可以只放茶叶,也可以往茶罐里放一小块腊肉,或者切成薄片的猪板油,喝的时候茶碗里需要放一小撮食盐,净喝或者拌糌粑都可以。如果拌糌粑,就能吃到茶水里煮过的腊肉或者油渣儿,非常美味。小时候,大冬天上学是小孩子最不情愿的,可是我们大院儿的孩子却能起得很早,几乎从不迟到。那时候没有钟表,鸡叫三遍,外公就起床把火塘烧得旺旺的,给住店的客人烧开水,也给我们姐妹和小姨家的孩子们拌好糌粑,让娃娃们吃上糌粑团儿,再给每个孩子人手一个木炭火炉,叮咛孩子们注意安全不能把炭火撒出来。我们吃饱了就踩着咯吱咯吱响的大雪,把小火炉抡起一圈又一圈,让炭火烧得红彤彤的,觉得上学非常有趣。其实,给六个孩子捏的糌粑团是有区别的,我吃到的肉和油渣儿往往最多,外公宠我大家都是知道的。六年前,外公去世了,这个世界上最宠我爱我的人再也不见了。不论世间有多少寒冷,从此以后只能一个人坚强面对。

好久没有喝到大姨煮的茴香面茶,算算大约有十年了吧。那时候心浮气躁,姨妈跟我详细讲过她煮茶的程序和步骤,可我总是懒得去实践,想喝茶了就直接跑到她家去喝,也顺便把生活里的一地鸡毛都倾诉给她。大姨戴着老花镜,坐在藤椅里,认认真真地缝着百纳褥子面儿。各种花色的边角碎布,三角形、四方形、长条形,她一边听我诉说,一边把碎布一一拼接缝合。等我喝饱面茶起身要走的时候,往往是一身轻松,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其实大姨只是静静地听我说,并不评论谁是谁非,而我也只想把烦恼说出来,她煮的茴香面茶很香,总觉得那个茶具有某种神奇的疗愈功效。

后来,大姨送了我一个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百纳褥子面,她说上年纪了眼睛越来越不行,趁自己还能看得清针脚,给孙女和外孙女们一人做了一个,女儿这一辈人里就只送给我。

大姨年轻的时候长得俊俏水灵,是曲告纳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人。当时姨父在县城里当干部,她独自带着孩子在山里生活,吃过很多苦,九十年代初,表姐都参加工作了,大姨才进城做了家属。后来我也在县城上班,所以经常在大姨家蹭饭,也陪大姨逛街购物。这些年,姨父去世了,大姨跟着儿子搬家去了陇南,所以我也很少有机会喝到她煮的茶了。

冬至过后,舟曲人开始宰杀年猪、熏制腊肉,因为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需要,我们去南峪下乡搞舟曲腊肉系列的拍摄。一进农户的大门,一股茴香面茶的香气就扑鼻而来。原来,我们的拍摄对象是摄影师小奂的姑妈,老人家一大早就蒸了花卷馍馍,还煮了一罐香喷喷的罐罐茶在等着我们。老人一边给大家倒茶,一边说:“现在的娃们,晚上看电视、玩手机熬夜,早上又起不来,我思谋着你们都还没吃早点呢!赶紧喝点面茶,吃口馍馍,尝尝我的手艺。”

面茶煮得果然喷香,花卷也是冒着热气,吃起来麦香味十足。我跟老人说,她煮的面茶和我大姨做的味道一模一样,只是现在不能常常喝到这么香的茶了。于是,老人又细细地跟我讲了一遍煮茴香面茶的诀窍:油茶面要提前炒好备用,最好炒些核桃仁,去皮、剁碎了掺进油茶面;炒俩鸡蛋装碗备用;先把陶土茶罐搁在炉子上加热,然后注入一底子清油,等油熟了就把葱花、茶叶放进去爆出香味,加水熬煮的过程中还要加入茴香籽、生姜片、花椒粒,有藿香了也可以放一点进去,等煮沸之后再把油茶面放进去,煮到茶香四溢,把茶倒进鸡蛋碗里,连吃带喝的,一顿早饭就解决了。

临走时,这个酷似大姨的慈祥老人还给我装了点茴香,叫我不要偷懒,每天早早起来给自己煮点茴香面茶喝,还一遍遍地叮咛一定要按时吃早点。于是,我专门让老公去武都的西关城楼下买回来一个大大的陶罐,双休日自己烙饼子、炒油茶面、剥核桃、切姜片、剁葱花、煎鸡蛋,按照南峪的做法给家人煮了一罐茴香面茶。赶巧,吃早点的时候侄女和她的男朋友也来了,也许是因为人多热闹、吃东西香,也许是我果然学到了煮茴香面茶的真传,大家都觉得那一顿早餐太好吃了。窃以为,有这个煮茶的手艺,将来等我老了,孩子们也会非常依恋的。

有一天晚上,无意间看到CCTV9播出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著名诗人西川循着诗圣杜甫晚年的足迹,来到了陇南徽县大山里一个叫做小地坝的村子里。这个村庄坐落在由甘入蜀的古道上,村民热情地煮罐罐茶给西川老师喝。茶罐里先放油,炒茶叶、核桃面、油茶面,然后放上新鲜的藿香叶子一起熬煮,喝的时候再加一点食盐,做法和舟曲的茴香茶差不多。当地的文史学者告诉记者,当时杜甫还曾在这个村子里住宿过一夜,写下了《夜宿地坝村》这首诗。

于是,大家十分感慨,推测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杜甫,一定也喝过这里的罐罐茶。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喜欢李白,可是中年以后才慢慢地体会到了杜甫对人的悲悯,对天下苍生的深深忧思,尤其是他的“三吏”和“三别”,是对战争和离乱深深的血泪控诉。安史之乱爆发后,战乱中的杜甫拖家带口,一路颠沛流离从长安逃难到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后又从徽县转南翻青泥岭至白水江,再越老爷岭至陕西略阳,经略阳陈平道至大安驿接金牛道入蜀,在成都安顿了下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徽县青泥古道也因李白的《蜀道难》而闻名于世。古道上的罐罐茶,你喝过、我喝过,也许诗仙太白也曾喝过呢!

罐罐茶,是充满烟火和尘埃味道的。陇中罐罐茶却与陇南山区的有很大差别,陇南罐罐茶是油炒的面茶,佐以炒鸡蛋和肉臊子等料,其实是早餐的一部分,重点是吃茶;陇中罐罐茶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一种饮茶方式,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熬茶的小火炉和小砂罐,俗称蛐蛐罐,煮茶时将茶叶置于砂罐后注入清水,置于火炉之上,熬成色浓味香的茶汁,讲究用“一条线”的方式倾入茶盅,开始小口啜饮。为了防止茶水沸腾过程中外溢,用特制的小竹棍或木片不时搅动,遂叫“捣罐罐”,它的重点是喝茶。如果,再配上油饼、点心,罐罐茶也是陇中人家最好的待客之道。

2015年10月底,陇南火车站还未运营通行。因为出差,我们一行人去陇西火车站坐火车。到陇西时间尚早,吃过午饭,大家觉得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番讨论之后决定到火车站附近的茶楼去喝茶。一个当地中年汉子告訴我们某个地方有个茶楼特别好,于是欣然前往。七拐八拐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很普通的门店,一进去才知道这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装潢考究、音乐轻柔、茶具精美、古典优雅的茶楼,而是专门喝罐罐茶的小茶馆。一群老爷子,乌泱泱挤了一屋子,人人面前摆着炭火和小茶炉,罐罐茶煮得屋里一片云雾蒸腾。我们这些闯入者一时错愕,面面相觑不语,然后笑着退了出来。

真没想到,在一座陌生的城里,还能看到这样一群人,在茶馆里煮着廉价的罐罐茶,然后在日渐寒冷的陇西城里,沉浸在各自的幸福中。也许这样的幸福,对于别人而言微不足道,而对于一辈子生活在苦寒之地的人们来说,罐罐茶带给他们的幸福体验,与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墙角晒太阳是一样的。吹着空调,用精美的茶具斯文饮茶者,怎么可能体会罐罐茶的那种质朴与甘醇!

责任编辑 维 宏

猜你喜欢

茴香大姨
醉酒的大姨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一束茴香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松子儿有个神奇碗
球形茴香
茴香宴
我等你
上门做客礼先行
不结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