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对主流话语体系的影响研究

2023-09-12冯莉

新闻爱好者 2023年8期
关键词:网络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话语表达意愿空前高涨,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成为一种显著的民间话语表达方式,影响着当下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的特点表现为话题多元爆发、主体范围扩大、情绪传播强烈;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为在新媒体技术的赋权之下人们以此方式消解权威、进行情感宣泄并实现社会代偿;主流话语体系的话语权力受到了冲击,须从主动设置议程抢占热点话题、建构传播语境引导网络舆论、呼唤理性传播、淡化情感渲染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关键词】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主流话语体系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促使人们成为话语场域中手握麦克风的积极参与者。在此过程中,人们话语表达的内容和策略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西方人类学者的研究中,戏谑关系是友好和敌对两种情绪的巧妙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受到容许的不敬。[1]英国语言学家哈里斯指出,戏谑文本是对原文本要素的转换和再语境化,由此导致戏谑文本与原文本之间有一种反讽意味的不协调,并且不可避免地带有讽刺的脉动。[2]戏谑行为是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体现了社会群体的意义生成与情感融合,是在一定规则下的群体创造。戏谑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不仅应用于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加工与解读,如今它更多地与网络亚文化相关联,逐渐成为网络话语表达的显著方式,对主流话语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越来越体现出集体化、常态化、多义化的特征。本文认为,它是大众通过调侃的、讽刺的、富有情感的话语解构方式,隐晦地表达出他们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强烈情绪,并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不断进行意义的建构和情绪的相互作用,以达到缓解集体焦虑的目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并不少见,舆论场域的权力争夺十分激烈,除了受到普遍关注的公共事务本身,公众对其进行传播和讨论的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舆论的形成和走向。关注戏谑化话语表达的内涵和作用,对于我们研究当下舆论空间的话语权竞争、探讨主流话语的积极引导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的成因

(一)技术赋权:人人发声实现身份认同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单一而集中的,媒体信息传播的强效果十分明显,无论是信息内容的把關,还是观点意见的锚定,权威发布、单向传播是其显著特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扩展了信息来源的维度,改变了信息传授双方的身份定位,丰富了信息交换和意见生成的大环境,生成了技术赋权的崭新局面。网络生态的繁荣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自我认知和群体认知思维路径,让人们在新的话语逻辑下建构身份认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人们的表达渠道不断丰富、表达意愿不断增强,为戏谑化表达做好了充分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使人们可以在忽略身份定位的前提下进行内容生产与意义交换,并积极进行话语内涵和话语方式的不断创新。戏谑化的展现与拼贴架构,讽刺挖苦与宣泄自嘲,人人可以发声,人人可以在既有规则的框架下突围与探索,并在集体合力中建构新的话语规则。

人是社会性动物,无论是以传统为导向、以自我为导向还是以他人为导向,群体生存的大背景不容忽视。无论是积极加入还是消极排斥,群体认同的逻辑始终发挥作用。如果说传统社会的群体划分相对条理清晰、稳定延续,那么新媒体技术赋权之下的网络社区群体归属就显得格外复杂。戏谑的话语表达方式极具创造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中迅速建立起群体的围观圈层,其中有的人是展示自己,有的人是纯属好奇,有的人是人云亦云,有的人是标新立异。在此过程中群体的形成、群体规模的变化、群体情感的召集与维持、群体认同的速度与温度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了技术赋权之下的自我表达与群体认同的相互影响。

(二)迂回反抗:消解权威彰显话语实力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消解了权威和精英的话语主导权,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自由关注并参与话题讨论和意义建构。在此契机下,人们的表达欲望和反抗权威的情绪就越发明显。戏谑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连接方式,可拉近精英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一切都不再是高不可攀、壁垒森严,彼此的世界可以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

不可否认,消解权威、展现话语实力的迂回反抗策略体现出网络民粹主义的思想根源。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不同,现实生活中的相对剥夺感会促使人们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人们寄希望于在网络空间获得绝对的平等并持有先入为主的反精英立场,人们的目的或许并不是理性探讨社会问题、让大家看到症结所在,而是为了强化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情绪,并通过一种夸张戏谑的方式振臂高呼,形成话语奇观。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不仅是对权威的天然反抗,也是在自由发挥创造话语秩序的同时为自己设定独特的风格。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与主流话语表达一较高下的重要评判标准是谁在传播过程中引起的围观、评论和转发的数量更多,谁引起的社会反响就更大。此举增强了前者的传播效力和话语实力,也增加了网民使用戏谑化话语表达的快感。

(三)情感宣泄:集体狂欢实现社会代偿

如今,网络空间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狂欢场域,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汇集于此,不论年龄职业和身份地位,不论围观赶场还是自成中心,都能在嬉笑怒骂和代入情感的过程中实现情绪宣泄与意义共享。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与争议频繁进入人们的生活视野,价值观念的多元汇集,社会规范的重新确立都造成了人们集体生活的困惑茫然,抱团取暖的理想情感通过新媒体的仪式化共享得以实现,网络连接使集体狂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此外,现实社会中的民意诉求通达程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人们无论是通过戏谑的方式网络维权,还是在关注舆论热点事件的同时戏谑化参与创造加工,都体现出释放压力的特点,发挥了社会减压阀的作用,帮助整个社会机制实施有效代偿。在代偿的实践过程中,人们既通过富有创造力的迂回反抗方式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释放了压抑已久的情绪,又确保自己的话语表达在嬉笑怒骂中自圆其说,通过网络空间集体情感和意义的共同书写建立起强大的共同体,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群体联结构建新的社会功能。

二、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对主流话语体系的影响

(一)人人皆媒:争夺主流话语权力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有充分的条件和基础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之中,人们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意见的讨论者和情感的传播者,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成功实现了话语权限的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话语表达的内容质量和真实程度都无法得到来自其内部的确切保障。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在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呈现方式上都显得更有活力,它直接冲击了主流话语体系的固有样貌,可是也带来了虚假信息泛滥、不当言论横行以及极端情绪感染的传播负作用。主流媒体话语体系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在信息把关、遵守专业准则以及坚守舆论阵地的正确方向等方面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权威。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成为一种确实的存在,让人们手中握有麦克风、人人皆媒,可是媒介中心数量的增长和良好秩序的维持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主流媒体话语权力的地位虽然受到挑战,但是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的影响力也未必没有边界。

(二)多元社会:解构主流话语空间

如今人们可以在仓廪实、衣食足的前提下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追求自身话语权力的展示,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不同的衡量标准造成的结果是原本整齐划一的规范制度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矛盾冲突和观念嘈杂成为民间话语场域的显著特征。多元社会的实际状况和网络空间的话语表达遥相呼应,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主流话语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

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声音和权威处于不容置疑、不可撼动的高位,掌控着既定的话语秩序,因此“白纸黑字”本身就代表着正确和不容挑战。而网络生态的复杂多元使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成了一种强势语境,游戏、嘲弄与嬉笑怒骂自成风格,另辟蹊径、反向思维与价值多元摇旗呐喊,它既在积极建构自己的话语秩序,也在不断消解、反抗主流话语体系的权威。比如伴随网络公共事件的起承转合而兴起的轰轰烈烈的造句运动,既在不断凸显戏谑化话语表达的自身张力,反过来也在吸引主流话语的关注和接纳。在媒体报道中不加分辨地援引网民爆料和网友观点,在遣词造句中融入戏谑化文风增加关注度甚至助推戏谑化表达携带的虚无主义与鱼龙混杂,这些都体现出主流话语体系在话语空间的竞争中遭遇了戏谑化表达的奇袭,主流话语体系与生俱来的权威和影响力也在不知不觉中遭遇侵蚀与解构。

(三)情感共鸣:重塑新型话语体系

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既给主流话语体系提供了原始信息资源和多元解读视角,也提供了广阔而相对自由的情绪疏解场域,分散注意力、凝聚号召力、激发行动力,在缓解社会压力的同时,积极进行社会合力的塑造,推动主流话语体系关注舆情、缓解矛盾,最终通过舆论合意的强大语境促使相应社会问题能够得到更快的解决。

人们的情绪情感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相通的,对于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同情弱者推己及人的悲悯、嬉笑怒骂洒脱放纵的激情本身就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网络话语空间的特性又巧妙地成为促进人们情感融合的推动力。人们彼此联结,互相温暖,既有利于网络话语的多元发声,也有利于现实世界的群体交往,为主流话语体系的实力壮大提供重要支持。戏谑化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在虚拟社区公共空间摘下面具,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以相对轻松诙谐的方式共同发声、情感交融、创造意义。主流话语体系只有认清网络民意的现实并且不断与之保持紧密联系,才能让自己用更加符合当下舆论环境特點以及人们话语表达习惯的方式做好时代的引领。

三、主流话语体系的应对

(一)主动设置议程抢占热点话题

社会生活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广泛的社会神经。社会热点事件尤为引人注目,看似关系少数人,实则对当下和将来更多的人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用其敏锐的嗅觉较早发声、多元发声,然而信息传播和意见交流难免会被噪音影响,传播效果并不能一直处于高位。主流话语体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权威发声。主流话语体系面对公众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强烈关注,更应该及时根据舆情特点主动设置议程,为人们提供理解事实的权威框架,让人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理性思考和理性发声。

北京冬奥会期间,网络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都在密切关注赛事相关报道,聚焦热点话题。主流媒体在具备专业权威的报道优势前提下,积极发挥传播矩阵效应,主动引领网络议题,发挥信息传递、专业知识解读和爱国热情动员的重要职能,在话语表达的策略上也呈现出平易近人、活泼热情的“接地气”风格,让专业的报道内容和观点解读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样貌强势出击,及时进行议程设置和有效引导,充分彰显自身权威。人民网连续发表《北京冬奥会为世界交付出一份丰厚遗产》《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信》《冬奥会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等系列评论,借冬奥会热点弘扬民族自信和爱国精神,进一步做好正能量的舆论引领。

(二)建构传播语境引导网络舆论

媒介环境学派学者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每一种媒介技术都有自己的偏向和逻辑,会给社会文化带来直接影响。媒介技术手段的丰富与多元社会的形成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多元社会中网络话语表达的方式可以被主流话语体系效仿,从传播语境的扩充吸纳入手,尝试搭建新的话语表达舞台,做好舆论引领的主导。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有其自身革命性的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及时获取任意信息并附带意见进行多次加工,人们可以通过简洁直观的短视频和寥寥数语便调控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时间。新媒体技术与信息意见的结合不仅能被网络话语使用,也可以为主流话语体系吸纳,建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传播语境。

近年来全国“两会”报道的融媒体实践更上一层楼,主流媒体将权威报道内容和有效分析解读与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大力推行跨媒体强势出击,让主流话语体系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信息实时速递和多平台联动相得益彰,人机交互的创新探索打造趣味减负的轻量阅读,增强内容可视、意义可视的传播效果。短视频的广泛传播体现了社交媒体的强势覆盖特性,其个人化视角的多元表达以及接地气的情感体验让大众愿意接纳并积极参与其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来源。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主流话语体系获得了增强传播效果的技术抓手,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的内容特点和方式技巧也为主流话语体系提供了参考,主流话语体系积极建构新型传播语境,让权威发声以更加切合社会现实的崭新面貌坚守话语场域的引领地位。

(三)呼唤理性传播,淡化情感渲染

情感传递是网络话语戏谑化表达的精神内核,情感的抒发与共鸣在戏谑外衣之下凝聚着人们内心真实的感受与强烈的表达意愿,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文明,人们休戚与共的情感联结始终是维系群体力量的重要纽带。网络话语的戏谑化有其独特的传播效果,情感渲染和意义共建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也会带来非理性声音的肆意扩散以及极端情绪的反复感染。因此,主流话语体系一方面应借助网络戏谑化话语表達的情感集结抓住人心,另一方面应从中进行情绪疏导和积极引领,淡化不良情绪的负面感染,传递正能量。

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涉事主体一方常常与弱势群体相关,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生命安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伤害。网络舆论的负面情绪在事实真相并未核实清楚之前,抓住了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迅速扩散,加深了集体情绪的对抗冲突。随着相关部门的积极调查并将结果公之于众,人们看到了权威的信息发布,才逐渐平息了怨恨戾气,并开始反思舆论暴力的根源和非理性情绪的危害。网络话语的戏谑化表达既能够迅速凝聚情绪、产生情感碰撞和意义传输,也能够及时释放群体压力、形成群体合力并影响社会问题的解决。主流话语体系面对如此情境,应始终保持客观理性,坚持专业操守,随时发现网络公共事件的苗头、及时跟进事态发展仔细采访调查,通过权威理性的声音把事实真相呈现出来,并随时关注网络情绪和网络意见的变化。主流话语体系须迅速及时应对舆情,积极面对网络情绪的戏谑化冲击并因地制宜进行有效传达,用大众愿意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理性发言,以此缓解群体之间的冲突,唤醒理性回归。

四、结语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民间话语权得到了提升,彻底改变了传统主流话语体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习惯。人们手里拿着麦克风,关注社会生活的一举一动,玩笑戏谑、迂回巧妙地不断进行意义和情感的共同书写,既给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无限机遇。因此,主流话语体系须面对现实问题积极应对,抓住社会热点主动设置议程、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媒体创新、厘清情绪偏颇积极引领正能量;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权威,增强自身素质,坚守职责,主动出击,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积极构建具备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主流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A.R.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潘蛟,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00.

[2]汪凯.从刻奇到戏谑:“反鸡汤”作为一种感觉结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10):32-48+127.

作者简介:冯莉,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南京 211171)。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网络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抚州市广播电视台非编制作系统网络探究
现代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负效应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网络营销探讨—以故宫为例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