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听凤鸣——晋侯鸟尊的前世今生”单元课程教学设计

2023-09-12王知荧田银梅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凤鸟青铜器纹饰

王知荧 田银梅

大观念:

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中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感知中国青铜艺术之美。

基本问题:

1.文物上的凤鸟形象如何传递它特有的故事性及艺术性?

2.如何在不同时代的传说中主动感知,描述出自己想象中的凤鸟形象?

3.如何在不同时代的青铜器上,找到不同风格特征的凤鸟纹装饰?

4.通过怎样的思维转换,可将青铜器上的装饰语言进行自我表达的原创呈现?

主题一:有凤来仪

小问题:

1.中国最早的凤鸟形象出现在哪些文物上?

2.在古代,关于凤乌有怎样的传说故事?

3.通过文物上的凤鸟形象和史料中记载的凤鸟传说,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凤鸟形象吗?

学生将知道:

中国古老的凤鸟图腾的来历和渊源。

学生将理解:

乌的崇拜和凤鸟纹的盛行有十分悠远的历史。

学生将能做:

帶着自己对传说故事和文物上凤鸟形象的感悟与理解,进行讨论和分享,将历史载体中传递出的感受与美术语言进行关联。

一、欣赏文物,萌发探究

教师:鸟,是生命和重生的象征,被先民视为图腾而长期存在。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鸟形装饰早在史前时期已经遍及大江南北。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是如何描绘他们心中的凤鸟形象的。

学生集体观看课件,欣赏几件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凤鸟题材文物。

玉凤,又称玉凤佩,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000),出土于湖北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图1)直径4.9厘米,厚0.6-0.7厘米。玉凤为“团凤”造型,凤鸟造型极富美感——头顶有冠,肩连双翼,尾部修长,肩/尾均用阳线琢出翎羽线条,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第一凤”。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5300),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图2)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象牙蝶形器两角圆弧,上下已残。中间由五个同心圆依次构成太阳纹,外国上端刻出象征太阳光芒的火焰状纹,太阳两侧作昂首相望的双鸟纹,鸟的眼和太阳纹中心均以圆锥浅钻而成。

隆颈陶罐,新石器时代高庙文化(距今7800-6800),出土于湖南洪江高庙遗址,现藏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图3)白色陶罐的颈部和肩部,戳印着两只飞翔的神乌凤凰,一只是正面的,一只是侧面回首的,姿态雄健,活灵活现。它们具有神话传说中凤凰的鲜明特征:有冠,有非常长的喙,长颈,有漂亮的长尾。两只凤凰的食囊部位还戳印有獠牙、吐舌的兽面纹。

教师:你们在这些古老的文物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图案?请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它。

小结:图腾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是原始族群的标志和象征,也是后世信仰、礼制、艺术的萌芽。人类借助于龙、凤等形象,与大自然、神灵和祖先进行沟通。凤鸟是原始社会的人类根据对神灵的崇拜创造出来的一种神性的动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欣赏新石器时代不同材质、文化的凤鸟纹装饰文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想象力。在探寻古老凤鸟形象的同时,为后面品读传说故事做好铺垫。

二、聆听传说,识读青铜

教师:《山海经》《尚书·尧典》等古书中都有关于鸟神话的记载。夏商周三代的统治者都坚信本民族的兴起与神鸟的庇佑密切相关,“禹征三苗”“玄鸟生商”和“凤鸣岐山”等传说流传至今。

学生集体观看课件,通过史料中的文字和图片,了解商周时期关于鸟的传说故事,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不同风格的鸟类纹饰。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史记·殷本纪》:“……玄鸟堕其卯,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xie)。”

商人的后代说自己的先祖——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祖。

商代鸟形青铜器欣赏:鹗卣,商代晚期(距今约3000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现藏山西博物院。(图4)高19.7cm、宽13.4cm。两只猫头鹰相背而立,盖首器身,盖上有尖喙以及凸起的线纹环眼,还有四阿式屋顶状的钮,和以钮为中心形成对称的两对雷纹。腹部装饰有凸起的涡纹,代表着一双翅膀。有力的兽形足牢牢地抓踏着四个方向,带着傲然君临的气度。卣是一种盛酒器。这件鹗卣被称为是古代版“愤怒的小鸟”。

《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韦昭注:“鸑鷟,凤之别名。”——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北。相传周古公亶(dan)父迁此而兴,后以“鸣岐”谓吉祥之兆。

《吕氏春秋·有始》: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

《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西周初年盛行“周之将兴,凤鸣岐山”的传说。相传在周朝未兴盛前,人们在岐山听到了凤鸟呜叫,看到了七彩神凤翩翩起舞,认为这是极大的祥瑞,是大周兴盛的吉兆。周王室将凤鸟视为神乌,是天神的使者,尊崇备至。凤乌也与周朝时期的政治、礼仪等活动有密切联系。

西周凤鸟纹青铜器欣赏:凤鸟纹提梁卣,西周,出土于绛县横水佣国墓地1011号墓,现藏山西博物院。(图5)高23.5cm、腹径16cm。这件凤鸟纹提梁卣的器盖和器身以子母口扣合,盖和内底均铸有“作宝尊彝”四字铭文。盖为椭圆形,盖面饰两组凤鸟纹,盖沿饰波曲纹,器身饰三组纹饰,通体均以云雷纹衬底。

小结:西周之前的鸟形装饰以鹰、鹗居多,青铜器上的鸟形纹饰最早被发现是晚商时期的小鸟纹,它常常以宽带状的形式饰于器物的颈部、肩部,作为辅助纹样。大鸟纹最早出现于商末周初,盛行于周昭王和穆王时期。大鸟纹开始出现就被用作主题纹饰,并占据了青铜器的主要部位,其特点在于有华丽的冠羽。(图6)而青铜器上出现凤鸟纹饰源于当时古人对鸟的崇拜,夏商周三代的统治者都坚信本民族的兴起与神鸟的庇佑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了解史料中记载的“玄鸟生商”“凤鸣岐山”的传说故事,欣赏与传说故事对应时代的凤鸟纹青铜器,感知古人对凤鸟的崇拜之情,建立文学作品与文物形象之间的关联,并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思考。

二、关联形象,分享感受

教师:欣赏几件不同时期装饰有凤鸟纹的文物和关于凤鸟的传说故事,在学习单上画下你心目中的凤鸟形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它,说说你认为凤鸟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

小结:龙、凤同为中华民族两大图腾系统。中国人赋予了凤鸟很多美好的特征: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自然。对凤鸟的崇拜,是一种浓厚的民族情结。凤凰在中国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但它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存在于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和艺术作品中。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并感知传说故事与不同时期的文物装饰后,用画笔和语言勾勒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凤鸟形象,为下一节的博物馆展厅实践课埋下伏笔。

主题二:百乌朝凤

小问题:

1.哪些种类的青铜器上装饰有凤鸟纹?

2.凤鸟纹装饰在青铜器的哪些部位上?

3.不同时期的凤鸟纹有什么区别?

4.赵卿鸟尊的主人是谁,他与太原城有着怎样的故事?

学生将知道: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学生将理解:

不同时期流行的凤鸟纹饰有不一样的特征。

学生将能做:

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凤鸟纹装饰的观察与思考,学生利用刮画材料包,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青铜器纹饰。

一、走进展厅,自主探索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了解有凤鸟纹样式的青铜器背后的历史故事。

学生聆听老师在展厅的实地讲解,根据用途归纳青铜器的几大类型,通过老师的描述,自主寻找不同青铜器上有凤鸟纹装饰的位置。

讲解结束后,学生分小组领取任务单再次进入展厅。限时十五分钟,寻找任务单上的六件青铜器,从名称、年代、出土信息、用途等几个方面填写文物任务单。通过仔细观察,将局部的凤鸟纹饰图片与对应的文物相匹配,完成后由老师检查。率先完成并全部正确小组受到表扬鼓励,有错误者指出错误并改正。

小结: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凤鸟的形象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凤鸟形象在青铜器上出现开始于商代晚期,在商代甲骨文中“凤”字有近50种写法,绝大多数是象形字。西周时期,凤鸟纹成为青铜器造型装饰艺术的重要元素。它最大特色在于华美的羽冠和逶迤的长尾,其中垂冠大乌纹常作为器物的主题纹饰。装饰凤鸟纹的青铜器几乎涵盖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各种类别的各个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展厅中凤鸟纹装饰青铜器的讲解,初步了解青铜器的分类和用途,通过对青铜器凤鸟纹饰的寻找,培养自主探索与观察的能力,搭建对青铜器的初步认知。

二、重点文物,赵卿乌尊

教师:西周晚期以后,周王室对各个分封国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维系统治的宗法制度动摇。表现在青铜装饰上,就是自由气息的兴起、凝重感的减弱,对称和均衡式构图逐渐衰落,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鸟形装饰的出现。自此,凤鸟家族的全新时代即将到来。

赵卿鸟尊,春秋晚期(距今约2500年),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现藏于山西博物院。(图7)通高25.3厘米,长33厘米,重3.8公斤,是一件盛酒器。鸟尊通体采用浅浮雕和高浮雕手法,羽纹细腻舒展,羽翅精美华丽。外形酷似一只昂首挺立的鸷鸟。在鸟背上有一个器盖,盖子上有虎形提梁,鸟尊双腿直立,足间有蹼,在鸟尾下还有一个虎形支脚,与其他两足形成三点支撑。作者捕捉了鸟在迎风飞舞时的动态,将地纹与高浮雕的翅纹结合,静中有动,加上前倾的动姿,鸟好像刚刚收羽落地,又好像准备振翅飞翔。赵卿鸟尊是晋国晚期的青铜杰作。

教师:观察春秋晚期的赵卿鸟尊,它的造型和纹饰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主观察青铜器,并根据名称与造型猜测它的作用。

教师:赵卿鸟尊的主人是赵简子,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赵卿鸟尊背后的出土故事,了解龙城太原的肇端。

小结:赵卿鸟尊的主人是春秋晚期的晋国正卿赵鞅。赵鞅又称赵筒子,字志父,“简”是他的谥号。《史记·赵世家》中曾记载:“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命家臣董安于、尹铎肇建古晋阳城。出土赵卿鸟尊的赵卿墓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文物3421件。其中青铜器占出土遗物总数的40.9%,特别是礼乐器和生活用器,品类齐全、形式多样、纹样新颖,它们都是研究我國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青铜器重要的断代资料。(图8)

【设计意图】根据老师对春秋时期赵卿鸟尊的讲解,进一步探索赵卿鸟尊背后的历史,激发学生对家乡太原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尝试总结春秋时期晋式青铜器的特点,感知晋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奋斗精神。

三、观照文物,艺术启迪

请同学们打开材料包,对照赵卿鸟尊仿制品,找到其各个部位,包括器身、鸟头、双足、提梁、虎形支脚等。一一对应后,请拿出材料包中的刮笔,思考用怎样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一只“我的赵卿鸟尊”。学生利用点、线、面等艺术语言,将各部位设计出满意的纹饰,完成纹饰的绘制后,利用彩色双脚钉拼装成完整的赵卿鸟尊。

【设计意图】艺术品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学生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形成自我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此时,以简单易上手的刮画材料为媒介,学生能更直观地表达心灵感悟,再现自己对青铜纹饰的理解,激发旺盛的创造欲。(图9)

主题三:且听凤鸣

小问题:

1.晋侯鸟尊的造型是什么样的?

2.晋侯鸟尊的主人是谁?

3.晋侯鸟尊的作用是什么?

4.晋侯鸟尊出土后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

学生将知道:

晋侯鸟尊的前世今生。

学生将理解:

家乡山西简称为“晋”的渊源。

学生将能做:

通过对晋侯鸟尊的观察和解读,设计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晋侯鸟尊手工纸模。

一、识读形象,了解历史

教师:晋侯鸟尊是山西博物院院徽的原型,也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仔细观察鸟尊的造型,你能看到哪些动物呢?鸟尊的用途又是什么呢?

晋侯鸟尊,西周早期(距今约3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114号墓,现藏于山西博物院。通高39厘米,宽17.5厘米,长30.5厘米,重3.8公斤。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凤乌头部微微上扬,高扬的头冠尽显昂扬之姿,健硕的身躯威震四方,鸟背上还有一只小鸟与凤鸟对望,就像是一对母与子。凤鸟卷曲的尾巴化作大象的鼻子,与凤鸟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凤鸟的翅膀上卷是大象的耳朵。

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意思是晋侯制作了这件铜器在宗庙里使用。鸟尊属于《周礼-春官》中记载周代祭祀礼器“六彝”中的“鸟彝”,用于在宗庙中对地神行“裸”礼。裸祭时使用的礼器称为裸器,周代官吏中专设了“郁人”这一官职掌管裸器。裸器中所盛的鬯酒是一种用郁金香草调制的香酒,流行于商周时期。晋侯鸟尊华美的造型艺术和精巧的实用功能完美契合,是中国青铜艺术宝库中的珍品。2013年,晋侯鸟尊入选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

教师:观察西周早期的晋侯鸟尊,它的造型和纹饰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主观察青铜器,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述鸟尊的造型与纹饰。

教师:晋侯鸟尊身上出现了大象,是否说明当时山西有大象呢?

通过青铜器上的动物造型或纹饰,大胆猜测商周时期山西的气候环境很有可能与现在不同。

教师:观察并触摸鸟尊仿制品,打开乌尊背部器盖,识读铭文,鸟尊的主人是谁?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器盖内的九字铭文,了解鸟尊的主人与“晋”的来历。

教师:对比晋侯鸟尊和赵卿鸟尊,说说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自主观察晋侯鸟尊和赵卿鸟尊,通过上一课时学过的知识,总结两者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小结: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晋侯鸟尊是凤鸟与大象的结合,而赵卿鸟尊是鸷鸟与猛虎的结合;晋侯鸟尊的年代是西周初期,赵卿鸟尊的年代是春秋晚期,两者大约相距500年;晋侯鸟尊的主人是燮父,是历史上的第一位晋侯,赵卿鸟尊的主人是赵简子,是晋阳古城的创建者,太原的“第一任市长”;两件青铜器都叫鸟尊,都是盛酒器。通过青铜器上的动物造型及纹饰,推测当时山西的气候环境较温暖湿润,可能有大象、孔雀、鳄鱼等动物生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鸟尊的自主观察和老师的实地讲解,进一步认识到古人对图腾的崇拜,也体会到图腾与现实世界文化的紧密联系,理解青铜器的艺术创造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识读铭文,了解山西简称为“晋”的渊源,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把两件鸟尊作对比,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的观察力,发展推理能力,在不断地欣赏、观察和思考中,产生属于自己的审美判断。

二、认知考古,引发思考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发现晋侯鸟尊经过修复的痕迹吗?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支离破碎?

学生观察鸟尊,寻找破碎修复的痕迹,从更加微观的细节处观察晋侯鸟尊,探讨鸟尊破损的原因。

教师:展示一张张鸟尊出土时的照片,讲述鸟尊出土之前被盗墓者炸毁的事件,让同学们知道鸟尊最终的“完璧”,凝聚着许多考古人的心血和智慧。(图10)

学生聆听讲解,了解鸟尊出土历险记。

小结: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古墓葬、古文化遗址遭遇盗掘破坏,山西曲沃晋侯墓地也未逃脱厄运。晋侯和夫人的19座墓中被盗的有8座,其中就包括晋侯鸟尊所在的114号墓。鸟尊被盗墓者用炸药炸成了一百多个碎片,最初修复时大象的鼻子还缺失了一截。最终,考古人员在一堆青铜碎片中找到了鸟尊缺失的那截象鼻,再次组织对乌尊修复。2019年底,鸟尊终于恢复如初。

盗墓分子利益熏心,对历史遗物造成的破坏力是不可想象的。多亏考古工作者们科学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以及精湛严谨的修复技术,才能保护珍贵的国宝,还原历史的真相。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讲述鸟尊出土的“历险记”,让学生理解“盗墓”与“考古”的本质区别,建立对考古学科的正确认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晋侯鸟尊的了解,与其建立情感连接,懂得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历史价值,它们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的重要媒介。

三、激发热情,乌尊创作

教师:鸟尊身上的纹饰细腻丰富且充满变化,有来自鸟类身上的羽纹、立羽纹、羽翎纹,还有来自大自然的云纹、雷纹。如果请你给鸟尊设计一身“新衣裳”,你会为它绘制什么样的纹饰呢?

请同学们打开鸟尊纸模材料包,用丙烯颜料笔绘制鸟尊翅膀、鸟冠、双足等部位的纹饰,绘制完成后将各部位组合拼贴成立体的鸟尊,再自行选择喜欢的材料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装饰。

小结:通过前两个主题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商周青铜器纹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青铜器上各部位的纹饰充满着古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想象,甚至将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作为沟通天神祖先的媒介,至高无上的青铜器凝聚了古人心目中最精妙的艺术表达。

【设计意图】孩子拥有敏感的视域知觉。当形象和感受被唤醒时,便是那敏感的视域直觉运用的开始,画的方式是美术表现中最重要的行为之一。

经过三节主题课程对大量凤鸟主题青铜器的赏析,學生们的创作灵感被唤醒了。他们将青铜器二次创作成色彩鲜艳的缩小版纸制模型,绘制自己喜欢的纹饰,并且利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装饰,最后将鸟尊“带”回家。这一环节把学生们在课程中的所学所悟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图11)

课后总结

相关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以及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解释说明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学生谈论和画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让他们享受到做“学习的主人”的乐趣。本次主题课程充分利用博物馆的相关资源,综合艺术、历史、文学、科学等学科,同时增加动手环节,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所收获。

博物馆是进行儿童美育的绝佳场所,博物馆藏品是进行儿童美育的丰富资源。有了知识的积累、艺术的熏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加深对美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且听凤鸣——鸟尊的前世今生”特展,让孩子们沉浸式地欣赏青铜器之美、了解青铜器背后的故事,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厚重的晋国历史,从而催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博物馆的兴趣,从而让博物馆真正成为生活中“好之、乐之”的第二课堂。

猜你喜欢

凤鸟青铜器纹饰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凤鸟的神秘主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雕漆纹饰的修复
从物质到信仰
淡黄柳·怀人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