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传统手工技艺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以云南扎染工艺为例

2023-09-12周畅琪梅文瑶

西部皮革 2023年15期
关键词:扎染白族手工艺

周畅琪,梅文瑶

(浙江师范大学 设计与创意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0 引言

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当地众多的民间手工艺品,这些传统手工艺独具匠心,其中白族扎染技艺拥有悠久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悠久历史中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2006 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技艺形式显然缺乏创新,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这需要将现代背景下的云南扎染工艺与时代生活相结合,在文创设计中深入挖掘和提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云南扎染手工艺的传承与赋新落实进行,开拓新的创作思路,展现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从而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好地满足大众对精神和文化需求。

1 云南传统手工技艺概述

云南省拥有古老的历史和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过往,并且其多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认为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云南省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包括哈尼族、白族、傈僳族、傣族、彝族、纳西族等等,这些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作为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包括扎染、蜡染、陶器和石器,以及摩梭织布、大理瓦猫、鹤庆银器等等。

摩梭织布:在摩梭人中世代传承,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流传的“织麻舞”“洗麻舞”“纺麻舞”也证明了麻作为手工纺织原料的悠久来源。自古以来摩梭人就以麻为主要原料进行简单的经纬编织,在这一织物的生产过程中也蕴含着对家人的挂念和祝福。

大理瓦猫:形制古朴、厚实粗壮,是云南常见的民间工艺品。白族崇敬虎,因此将虎的形象化作瓦猫供上屋脊门头,以避凶向吉、驱除邪灵。民间传说有两种:其一是原始宗教信仰,包括一些图腾崇拜,反映出族人曾经有这类习俗;其二是把瓦猫当成一种镇宅器物,起到镇宅辟邪、扶正风水的作用。

鹤庆银器:由汉族工匠传入,在白族人中迅速传播。它以纯银为主料,包括选材、熔炼、锻打、下料等十几道复杂的工序,凭着匠人恰到好处的力度和心手合一的耐心磨合,纯手工打制出一件件精美的银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性。

剑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精湛非凡的技艺充分展示了白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多用于装饰门窗和家具。目前,剑川木雕的发源地剑川县也获得了“木雕之乡”的美誉。

建水紫陶:泥料主要取自建水当地的五彩山,土泥质地细腻,含铁量高,故烧成陶器后坚硬且有金属质感。陶壶呈现出特有的阴刻阳填和雕刻工艺,装饰风格美观,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

2 云南扎染工艺历史与发展

2.1 云南扎染工艺文化内涵

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2],由扎、缝、捆和夹板等多种防染方法和工具制作。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这种古老的扎染技术反映了白族人民的文化习俗和审美,与其他手工艺一起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一个亮点。从一块普通的布料,到针线的捆扎、染缸的浸泡和日光的沐浴,最终呈现出扎染的独特效果。与其他手工艺相比,扎染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其纹样也能反映出特定的民族元素与文化内涵,一千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云南大理白族人口众多,旅游业和扎染业是当地主要经济支柱产业。而位于大理市喜洲镇的周城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在村内户户均织布,家家有染缸,扎染艺术已经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2.2 云南扎染工艺艺术特点

大理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白色代表幸福,蓝色代表纯净和真诚。其自然景观的纹样也反映了白族人追求至善、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在扎染工艺中,扎结和染色是不同的工艺,在工艺流程中要依次进行,顺序是先扎后染,而绞扎手法是决定最后染色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扎结方法产生不同的纹样图案效果,而扎染的本质是“防染”,正是这一过程使人们能够发现新的材料和方法,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独特艺术作品,这正是扎染技艺的独特魅力。从传统图案到现代的几何和花卉纹样,这些独特而美丽的图案和多变的晕染效果唤起了人们广泛的情感,符合现如今人们的审美观念,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变化。正如同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扎染作品,这种独特性使扎染具有无穷的魅力。民族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品格,象征着长久以来的精神内涵,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理想。

2.3 云南扎染工艺现状分析

2.3.1 传承人老龄化,缺乏劳动力

白族扎染技艺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手艺人的老龄化,目前掌握扎染技艺的人群大体为60 岁以上的老人,而年轻一代虽对扎花有所了解,但深度不够[3]。扎染技艺人才断层,技艺的传承问题亟需解决。在创新和市场需求面前,老人无法理解现代审美,也缺乏去挖掘传统扎染技艺的精力,仍保持着过去的扎花习惯,导致了古老的扎染技艺不能推陈出新,并且村民们文化意识不足,对扎染产品的定位也较为模糊,随着目前整个社会向互联网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如果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容易随波逐流,造成白族文化与扎染产业的脱节。

2.3.2 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

云南当地众多绿色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民族文化风俗使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然而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传统扎染的工艺难以适应游客们快节奏的消费方式。在提倡创新作为发展因素的大背景下,传统扎染技术缺乏创新,主要体现在廉价产品的同质化和高品质产品的缺失。如何将扎染技术的精髓与高端产品相结合,是产品创新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么做不仅能提高扎染手工艺的认知度,还能间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2.3.3 品牌缺失,缺乏核心竞争力

尽管大理白族扎染产品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技艺特点,但却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地方品牌。一方面,在缺乏品牌的情况下,潜在的游客和当地消费者很难发现和了解优质的扎染产品,也很难宣传扎染产品的原创性和文化传承。同时,由于缺乏品牌,扎染产品也很难进行系统的创新、改进和增值,难以提高其知名度和认可度;另一方面,商家对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策划品牌营销的手段并不了解,一些重要的信息无法进行及时反馈,比如市场的需求情况、产品的优化方向、用户的反馈情况等等,从而导致扎染在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品牌的力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扎染文化传承。

3 云南扎染工艺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云南的传统扎染技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为了普及这一传统工艺技术,使其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要在掌握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创新并赋予其新的文化意蕴。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扎染产品形式仍较单一,文创产品是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开发和应用文化资源和产品,创造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加以改进。作为一种具有附加文化意义的创新产品,传统扎染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创新。创新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现代气息,符合现代社会审美。云南扎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更应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不仅要再现扎染艺术,还要用新的、有创意的产品推广扎染技术,在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同时,吸引现代人来追崇这种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云南扎染工艺的创新性与现代人的需求相结合,能为扎染工艺创造更广阔的市场,也让传统手工艺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由于传统手工艺具有文化和商业的特点,可以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普及地方文化的双重功能。因此,再现和重新设计扎染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传统图案和工艺,将工艺性、实用性和大胆创新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3.1 图案应用创新

传统的扎染图案大致分为几何形图案与自然图案,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写实绘画,如花鸟和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图案也应结合实际,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来创新设计新的图案,包括花鸟虫兽、山水风景和人文风貌,设计来源于生活和自然,也表达白族人民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在现代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器物的造型去进行图案的创新设计,例如对于图案的设计可以从早期的具象图案中抽象出来,并将更多的现代几何元素以及符合现代审美的符号融入创作中[4],其重点在于利用点、线、面不同的部分排列重组成适合当前时代审美的新图案。

3.2 颜色应用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的扎染发展较好,自然资源丰富的环境下可以使用天然染料,最具普遍性的就是蓝草制靛这一形式。扎染织物中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和蓝色,白底蓝染白花,别有一番韵味。白色代表蓝天白云,洱海的白浪和苍山的白雪,蓝底白花的蓝色表达了白族对蓝色的喜爱,而青色代表洱海的水和山林。由于植物的自然色泽,这些颜色并不特别鲜艳,整体呈现出灰色调效果。如今,可以通过在现有的天然染料的基础上,寻求自然、绿色和亲肤的颜色,并尝试使用动物和混合染料来实现颜色创新的变化,也可以推陈出新用彩色的扎染技艺方法[4]。

3.3 工艺应用创新

传统扎染拥有特有的制作方式,技艺娴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扎染的扎花是通过创造结点来打造精美的图案。一方面,在扎花时可以更加随性自由,在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更加符合新时代的人们寻求自我表达、主张个性鲜明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使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形来设计和绘制扎染图案,在保留了传统手工扎染技艺的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其准确性[5]。同时,在保持植物染料的绿色性、天然性、生态性的前提下,可以将传统扎染和数码印花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化生产。

3.4 现代应用创新

云南扎染技艺服装设计中也被大量的应用,将其与时尚相结合进行再设计,与传统元素融合到现代社会生活中,才能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5]。近年来,扎染在服装图案和款式方面有所发展,并被纳入一些服装品牌的设计中。另外,许多扎染面料被用于家居产品,赋予产品天然植物环保的特性,开发出了一批能满足当代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扎染产品,如窗帘、枕套等产品。工匠们将非遗染缬作品用于其他用途,将其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创新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物品中。例如帆布包、书签、收纳袋、手帕、扇子等都可作为扎染设计创新的载体。这些产品可以使人们对传统的扎染工艺产生更多的兴趣,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和当地城市的气质相吻合,更能起到传播旅游形象的作用[6]。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也成为民间传播非遗文化的有效渠道之一,可以利用其时效快、互动强的特点,让优秀的非遗文化及时迅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云南扎染技艺传承人也可以通过这一形式,宣传展示扎染技艺的文化及步骤,响应市场的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也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让云南扎染技艺与时俱进,成功地与当下审美潮流接轨。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正是因为它有自身民族的特色,通过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产业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云南非遗扎染技艺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需要努力探索扎染技艺传承路径,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因为创新是非遗传承生生不息的动力,只有让传统手工艺不断变革,从多个方面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从而更好地弘扬扎染技艺,推动扎染行业的发展,将多样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散发出新的光芒。

猜你喜欢

扎染白族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白族敬酒歌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