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研员工作视角的转变探析

2023-09-12韩吉旺

中小学校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数字化

□韩吉旺

教研员制度是我国教育系统中一项具有特色的基础教育制度。教研员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专业支撑,为促进教师发展提供了专业引领,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专业保障。一直以来,基层教研员的工作就是忙于评课议教、指导教师竞赛、组织统测统评、进行成绩分析等。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学校教学,促进了教师发展,支撑了区域内教育质量提升。然而,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传统的教研工作样态也遇到诸多挑战,例如,教研员的专业视界比较窄,仅仅关注自己所属的一门学科;裁判情结比较浓,乐意担任学科比赛评委;自身成长比较慢,总是忙于教研活动的组织,自身深入研究比较弱,等等。

通过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教学教研方面的文件精神,结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认识到,新时代的教研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新时代教研员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听课、评课、研讨,而是应该从守旧的框框中走出来,转向基于现实的生活课程研发,转向适应时代的数字化素养提升,转向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学习样态探讨。

一、由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转向基于现实的生活课程研发

(一)研发生活课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新时代的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融合”,全面培养。在“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走向生活化、情境化,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举措。让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让生活成为教育的大课堂,将学生生活中的实践性活动、生活化劳动提炼成为生活化课程,将学科知识含蕴其中,在主题统整、任务明确、活动实践中学习,逐步培植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既贯彻落实了党的教育方针,也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理念。

(二)研发生活课程体现时代要求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网络化、智能化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的常态。怎样让在线学习的学科知识不枯燥?怎样将冷冰冰的学科知识变得有温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科知识通过操作、实验、演练、模拟等形式在线展示,通过图片、动画、视频、远程链接等方式将生活变成大课堂,让相隔千里的生活世界能够聚集在教育的“云端”,使学习的知识与广袤大地、工厂机器、科研院所等链接起来,尽可能整合相关学习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因此,研发生活化课程符合时代要求。

新时代的教育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现实生活,我们可以研发生活化课程,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学科课程与学校课程,以跨学科的课程形式,把健康教育作为学生乃至全民需要的学习领域,和其他学科领域进行一种跨学科的链接,让受教育者感受健康教育的意义,从而体现新时代的健康理念和生活需求。

(三)研发生活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研发能力应该是新时代教研员的主要工作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对于教学专业群体——教研员的工作任务就不仅仅是听课、指导课堂。[1]新时代教研员的任务不仅仅是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环节、关注教学方法、指导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有基于现实生活的课程研发能力。

笔者认为,基于生活的课程学习比纯技术、纯知识的学习更好。因为基于生活的课程是将纯技术、纯知识内容融入生活情境中的教育,是让教科书上的知识鲜活起来的教育,也是当下的学生所面对和最需要的教育,更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叶澜教授在《留在生命深处的历史印痕——中华人民共和国60 年琐忆杂谈》中曾提到她自己幼年时期的生活化学习,说幼年时期热火朝天的生活实践情景给自己幼小的心灵涂上了一层明亮的底色。[2]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探索、实践,会给自己稚嫩的双臂带来力量,会让自己的思维走向无限广阔的天地。

所以,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将社会生活融入课程设计,把个体的、碎片化的感性认识整合成为一种理性的、有深度思考的、反映品格和素养的课程学习方案。这些都需要教研员具备专业视角、专业知识、专业思考,用心进行专业性课程研究,而这正是新时代教研员工作的主要方向。

二、由传统的教学技能训练转向适应时代的数字化素养提升

(一)数字化发展是时代的必然

时代发展的今天,数字电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已经屡见不鲜。“一卡通”“一网通”“一站通”使工作、办事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现代社会不仅仅是“坐在家里能知天下事”,而且是“坐在家里能办天下事”。

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创新将是一个永远不停歇的过程。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具有适应时代的数字化教学素养要求,能够在这样一个全民皆“网”的信息社会里,提升搜集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具备筛选与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本领。

(二)数字化素养提升是教育的必需

随着21 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新时期。数字化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让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时空更开放、学习对象更自主、学习手段更智能,让教育的优势更明显。

然而,通过教育产业研发出来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数字化却没能与教育产生深度的融合。大多数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依旧是一本书(课本)、一个人(教师)、一间房(教室)。对于信息化教学,大家的初步理解都停留在教室里多了一台“班班通”电视、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方面。其实,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远非如此。

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数字化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发展状貌下,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库、促进形成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也应成为教研员引导教师们进行教育研究的热点。通过资源共享,让所有的学生享有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能使青少年不受时空限制,同在网络蓝天下平等、快乐地学习。可以说,数字化教学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学习形态的开放、学习方式的便捷。数字化教学不仅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为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终身学习有了保障。

(三)数字化素养是教师的必备

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该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的良好方式,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走向现代化、智能化的育人过程。[3]未来数字化教学发展是趋势。教研工作不仅仅是关注信息化教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跟进学习与实践,让全体教师具备能够开展好信息化教学的数字技能和素养。可以说,数字化素养是教师的必备。

随着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的智能化,学校教育将冲破围墙,走向“云”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推动着教育范式的转型。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智能化的时代,处在这个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当然需要有高超的数字化素养。教研员作为区域教育教学的服务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必然要从信息化、数字化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专业,去审视自己的工作,从而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把脉定向。[4]作为基层教研员,还应该有服务和引导教师走向数字化教学研究的能力和策略。例如,在农村地区,信息化硬件资源基础薄弱、数字化教育条件短缺、教育资源应用水平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平衡、部分教师对待数字化教育认可程度低等问题,造成学生线上学习的困难。基层教研员就要大力去研究这些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区域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又如,在网络资源繁杂的信息时代,教研员要引导教师发现和提炼数字化教育资源,深挖其教育教学价值,并形成一定的数字化课程体系,用于学生展开数字化的学习。另外,教研员在常态教学教研过程中,要发现和培植当地优质教育资源,让这些优质资源通过信息手段变成数字化资源,再去覆盖整个教育区域,成为学生学习的优良“养分”。还有,教研员应该通过实践性研讨模式,服务和引导教师怎样应用数字化资源,怎样通过在线学习方式开展好数字化教育,怎样构建区域内数字化教育良好的范式和范本。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具备一定的数字化素养,才能让数字化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由固定的班级教学研讨转向数字化学习样态探索

(一)重视数字化学习管理的研究

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灵活应用。要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尽快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再加上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教育事业智慧化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数字化转型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新的发展动力,形成了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环境。[5]

正因如此,基层教研员要大力研究数字化教育管理模式,通过研究去引导互联网教育走上正确科学的教育轨道;通过研究去推动出台针对互联网教育更为严格的管理审核机制;通过研究去帮助学习者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习者健康有效地踏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

(二)正视数字化学习方面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有着天壤之别,信息化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的理念、模式、方法、评价等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将会在后续发展中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6]

当下,教育培训机构纷纷推出网络课程、益智课程。这些线上教育机构,推出了大量的线上学习资源。当然,这中间有不乏内容丰富、设计新颖、有着独特视角、富有教育意义的网络课程,但是大多课程还是带有功利性。作为教研员,我们应该思考并厘清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如何有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如何在课程设计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丰富等问题,才能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取得实效。

(三)加强数字化学习样态的探索

我们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穿越课堂边界、突破学校围墙,创设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样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和深度融合。[7]故此,教研工作要转变。智能时代人人皆可谓教师,互动才能创造价值,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不再稀缺,而思维能力、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成为关键。教师的主要作用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成为学生网络教育的服务者、设计者、帮助者,教学教研工作者要想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就必须加强对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学习样态的探索。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研员肩负着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任,肩负着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肩负着推进课程改革、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使命。[8]教研员要改变陈旧的、浅层次的教研工作模式,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时代教育发展新要求,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转向。基于现实的生活课程研发是教研员服务于学校课程教学的基础,适应时代的数字化素养培植是教研员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学习样态研究则是教研员服务于教师教育发展的关键。新时代基层教研员通过转变自我的工作视角,转变自身的工作重心,转向自己的时代任务,做好服务、研究、引领工作,让基层教学教研走向时代发展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数字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数字化制胜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