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以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学校为例

2023-09-12高杨杰

中小学校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陕西育人学校

□高杨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部署和深刻论述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基础教育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创新育人实施路径,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以德为先,“五维一体”多元育人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主线,强化以德为先,构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以及家校社共育“五维一体”的多元育人格局。

(一)课程育人有厚度

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融通大思政理念与课程构建。一方面打通大中小思政课程学段衔接,对外与高校教研联动,对内专设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深入研究和落实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程质量。另一方面聚焦课程育人校本化建设,学校研发构建“大美陕西”主题化综合课程,以“厚德陕西”“博雅陕西”“活力陕西”“尚美陕西”“勤劳陕西”五大课程模块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文化育人有温度

学校以“知行合一 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信生活,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育人目标,制定凸显学校主体文化的学风、教风、校训、校风、师训、校徽、校歌。通过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蹊”,以“传统文化、书香校园”为特色的“李径”,以“德智体美劳”为主题的楼宇文化,以孔子、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特色的孔园、陶廊,构建成“一蹊一径、一廊一园,五育区域”,使校园处处有文化,一步一景皆育人,对学生进行精神滋养。

(三)活动育人有效度

学校以“一主两导三级四定”深化活动育人,“一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两导”即以素养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三级”即校级、年级、班级,“四定”既定目标、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学校精心设计活动,并全程跟进,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发展能力。例如,依托节日组织“新春启新愿”“清明祭英烈”“知行劳动日”,设定特定主题开展“学做时代小雷锋”“童心向党诗词会”“悦享读书会”,结合学校知行文化开展学科节、体育节、艺术节、劳动节、科技节等各类活动,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管理育人有力度

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教育的最好途径。学校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自治者。一方面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制定校规校纪、年级管理制度、班级公约,健全学校三级管理制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督促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探索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积极将德育养成贯穿于管理制度的每个细节,帮助学生规范自身言行、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育人效果。

(五)家校社共育有宽度

一方面以“三级制度”和“三类活动”保障家校共育,即设立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定家委会三级管理制度,探索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长课堂、家长大讲堂、家长学校三类活动,以此为抓手促进共建共育。另一方面以社会实践、研学活动为主的“走出去”和名家进校园、优秀文化进校园为主的“请进来”为两大途径,挖掘陕西当地优秀的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聚焦核心素养,实抓五个环节全面育人

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抓“师资建设、科研兴教、课堂提质、学习变革、‘五育’评价”五个环节,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育人实效。

(一)强健的师资是保障育人质量的坚实基础

学校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建机制、抓落实、重评价,通过教、学、研、训、评一体化,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手抓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方面将师德师风培训和建设作为常态课和必修课,定期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设立教师职业规范督评机制等。另一方面注重青年教师和“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分层培养,通过青蓝工程、主题培训、研修学习等途径,帮助教师向“四有”好教师迈进。

(二)扎实的教研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科研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以育人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核心,以课题为抓手,完善由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研处、教研组、学科教师组成的教研体系,协同教务处、德育处,以课堂教学提质、校本课程研发、教师业务提升、学生发展评价为主要内容,以国家、省市区、校本各级课题为抓手,以贯通中小学全学科的主题大教研和每周优课优研、集体备课的常态小教研的“双研”机制为保障,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真问题,探索育人改革的新途径。

(三)高效的课堂是夯实育人效果的重要抓手

学校积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生态,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努力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强化“三个课堂”,提高课堂质量。学校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建设高效第一课堂;结合学校文化,因地制宜为学生营造不同文化底蕴的学习环境和空间,结合丰富的社团课程,拓展多元育人空间和途径,打造精彩第二课堂;整合家校社资源,构建“三位一体”教育共同体,积极引入各方优质教育资源进入课程内部,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建设魅力第三课堂。

深化“双减”,优化课后服务。首先,在“三个课堂”提质基础上,坚持“育人为本、素养导向、轻负高质、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理念,建立“作业超市”,即每课基础过关作业、能力提升作业分层推进,夯实学科知识;每周拓展探究作业,培养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综合思维;每月综合实践作业,加强课内外、校内外联系,凸显作业的育人功能。其次,学校不断优化课后服务质量,依据学生特点、教师特长,依托特色文化创新服务,设立融合“五育”的校本知行课程、“大美陕西”课程等课后服务社团课程,开设文化、科技、艺术、体育、劳动五大类百余个课后服务社团,构建了“双减N+”社团活动教育模式。

(四)跨学科学习是创新育人样态的重要途径

学校积极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育人方式变革,倡导将教育教学活动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第一,以特色“大美陕西”课程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之一,课程开发的“厚德陕西”“博雅陕西”“活力陕西”“尚美陕西”“勤劳陕西”五大课程模块浸润“五育”,突破学科界限,以主题为载体整合多学科,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第二,“大美陕西”课程积极创设真实情境性和社会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强调将学生置于丰富、优秀的文化情境中,贯通家校社三方教育资源,开展浸入式学习,增长学生综合知识,拓展实践能力。第三,“大美陕西”主题化综合课程构建的新型课堂形态,贯通了校园课堂、家庭课堂和社会课堂,构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型样态,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不断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五)科学的评价是学校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

学校实施以“明德、启智、健体、尚美、创劳”五个维度为核心,以思政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学科课程、社团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阳光体育、艺体及劳动活动、家庭及社会实践等内容为评价项目,以学生、教师、家长、社会构成多元评价主体,以“五星等级”“知行好少年评价卡”和“知行好少年徽章”为评价呈现形式,共同构成学校“知行好少年”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深化区域共享共建,促进优质均衡协同育人

作为区域名校,学校积极与城乡接合部学校结成紧密型城乡共同体,与省内外友好学校形成共建学习体,共享优质资源,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协同育人。

(一)以教育共同体共建为抓手,提高区域办学质量

学校依托当地市、区两级“名校+”工程建设,积极发挥名校的带动作用。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名校+”教育共同体实施“一长多校、融合合并、结对提升”三种管理模式,通过联席会议制、一体协同制、领导派驻制、交流轮岗制四大运行机制,带动本区20 余所成员校及课程成果应用校进行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以名校、名校长、名师联动为平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学校依托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高杨杰校长工作室”,学校骨干名师的省市工作室、坊、站等平台,形成定点帮扶和友好共建合作,以学校国家级优秀成果奖推广为契机,对四川大凉山甘洛县、陕西安康市岚皋县薄弱校等开展结对帮扶,辐射省内外近50 所学校,衍生出大美灵沼、大美草堂、朴·源劳动、多彩本溪、大美秦安等特色成果,学校的课程育人案例也荣获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等,引领区域共生共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学校还与新加坡、北京、乌鲁木齐、云南等国内外学校开展交流共建,共同探索学校育人的新途径。

猜你喜欢

陕西育人学校
A different kind of pet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学校推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