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实施劳动教育 协同共育“五好学生”

2023-09-12王素东

中小学校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发展

□王素东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这是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发展阶段,国家层面对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总体设计。《意见》为我们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学校应开展什么内容的劳动教育,以及从哪些途径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自2022 年秋季学期开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正式实施,劳动教育不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而成为与其并行单独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嵌入中国教育新体系“五育”并举的总体内容中,以劳动教育带动“五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已迫在眉睫。

一、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是顺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新时代实施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直接地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而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寄予积极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从而实现更有创造性的人生发展。显然,劳动教育的意义是综合性的,服务社会发展是劳动教育的外在目的,其内在目的还是要回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就详细阐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内涵,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观有必要更新“生产劳动”的理解,从劳动教育的内容到形式都要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劳动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更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教育不仅让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更充分反映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在需求。

(二)重视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此,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教育方针、政策中不断得以强调。《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相继出台,党和国家明确了新时代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劳动”“劳动教育”和“劳动育人价值”做了具体阐述,对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如何实施提供了明确依据。

(三)现实吁求全社会营造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2023 年“两会”专访中,全国政协委员杨承志提到:“劳动教育不仅在家庭中被软化,也存在被学校弱化、被社会淡化的现象。”[2]长期以来,“分数才是硬道理”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地区或学校依然将学生分数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挥棒和唯一评价标准。于是,家长、教师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文化成绩,时常听到谈论“排第几名”“考了多少分”的声音,而孩子“不会劳动”“不愿劳动”“不爱劳动”的普遍现象却极少被关注。功利的、短视的读书观、育人观使劳动教育逐步被弱化、淡化,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养成。

二、以劳动教育促进“五育融合”,是培育“五好学生”的实现路径

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小学落实推进“以垦树人”劳动特色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发展学生审美素养等综合育人功能,发展培育新时代“五好学生”之路。

(一)以劳树德: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意见》充分强调劳动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实践也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

学生在劳动中不断体悟、反思,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道德品质。学校设置的校园食堂劳动周就是很好的例证。学校结合学生中午在校就餐的校情,让低年级学生参观午餐加工全过程,中高年级学生实践择菜、收餐具、餐厅打扫等劳动。劳动周时间点一般选择气温较高的夏季或寒冬季节,让学生“出出汗”或“冻冻手”,具身化地感知、体会“盘中餐来之不易”“劳动光荣”等劳动教育观。

(二)以劳增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劳动发展着人的智力,教人逻辑连贯地思维。”[3]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充分发育的重要阶段,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习所需的智力发展。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辩证地看,“手巧则心自灵”。就拿日常扫地来说,如何体现“劳动增智”?具体到怎样选择扫地工具,扫地时的姿势,手按在扫把的把端位置,扫帚与地面接触的方向、角度等技巧,这些技巧都关系着能否提高清洁效率、节省时间。日常体力劳动中时时渗透着丰富的智力活动,其中不乏创造性思维的参与。小学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启蒙孩子的劳动意识、引导孩子做好基本的生活自理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劳动的过程也是大脑不同脑区协调发展的过程,小学阶段体验式的劳动教育,既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健康劳动观,又能以劳增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以劳强体:强健体魄磨炼意志

《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强调了一个观点: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结合。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其外在的作用是强身健体,其内在的作用是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学校二年级学生参加除草劳动为例,曾经引起不少担忧:使用劳动工具是否安全,学生有没有力气把大点的草从根部清除等。前期尽管进行了周密的安全教育、技能操作学习,实践中依然出现了各种“惊喜”:“手指被划破”“不能斩草除根”……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小组结对、相互支持,也有学生历经了委屈、焦虑乃至愤怒的情绪后坚持挑战困难,最终体会到付出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逐步领悟到正视挫折、战胜困难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四)以劳育美:发展学生审美素养

2015 年7 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提出,劳动教育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以劳育美。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也充分肯定劳动教育的审美价值。事实上,劳动过程往往伴随着审美意识活动,热爱劳动是人的基本美德,洗、扫、修等劳作本身就是美育。

无论是书包、衣橱收拾,还是糕点制作、贺卡制作,学生在日常劳作中动用各种感官通道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体会到生活本身的内蕴与快乐。劳动不但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素养,还可促进学生感悟劳动最美丽、劳动者最美的“精神美育”目标。

三、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家校社联动共育“五好学生”

(一)创新评价引导机制,促进“五好学生”培育

有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就会导向什么样的教育发展。2020 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保障劳动教育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需要评价的正确引领和导向。

为此,学校制定“五好学生”评价方案。面对“五育融合”发展的要求,学校构建新型的德智体美劳“五维”育人评价体系,建立“五好学生”评价体系。其中,劳动教育为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即基础与活动结合,先教授知识,后活动实践,最后对综合实践结果进行考核。

评比不限名额。“五好学生”的导向目标是全面发展,能参加评比的基础条件是德智体美劳五项均在合格以上,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在大多数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五好学生”时,可适当提高基础评比条件,以向更高要求精进。

评价结果运用。一是大力宣传,在全校大会上宣读获评“五好学生”的名单,在学校公众号上定期发布各年级“五好之星”事迹,树立典型以示范引领。二是将“五好学生”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记入学生评价档案。校级“五好学生”是学生在校期间被授予的校级最高综合性荣誉,应作为推荐学生参评县级以上相关先进个人的基本条件或优先条件。

(二)家校社共推劳动教育,助力“五好学生”长效培育

多方助力劳动教育,共育“五好学生”,具体体现为家庭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学校劳动教育的专业化及社会劳动教育的多元化。

家庭层面的劳动教育重在常态化。《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最有利的场所,可将洗碗筷、择菜切菜、收拾房间等纳入孩子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重视家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话题不断引起热议,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委会”等渠道,充分利用家长、家庭的教育资源,以“家校共同培育五好学生”“阶段性劳动技能竞赛”等方式促进家庭劳动技能指导,唤醒了家庭劳动教育的新劳动观,更新了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从基础家务劳动、个人家庭生活入手,将常态化的劳动教育内容转化为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学校层面的劳动教育重在专业化。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校方具有承担专业化劳动教育的职责,劳动教育课程包括专门的劳动课程和相关活动课程。首先,要优化劳动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特色发展。学校充分结合本地特色和“以垦树人”实践基地建设成果,编制垦殖校本读本、家务劳动年级手册、校园日常(劳动周/月度主题)劳动手册,将不同年龄阶段应知应会的基本劳动技能融入劳动态度、劳动情感的精神培育。其次,劳动课程要重视跨学科的课程融合。如语文、道德与法治、英语等学科课程增加或渗透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的培养,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

社会层面的劳动教育重在多元化。《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其中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必然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教育方式更为多样丰富。学校整合本地地方资源,邀请东台市农业农村局、东台市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苗木产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实践场所,搭建实践平台,广大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劳动促进全面发展的价值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作为一名新时代基础教育管理者,笔者将更加坚定推进劳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劳动教育的综合性与统领性,让劳动教育始终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内容有机融合,在现行教育体系下,深入探索劳动教育融合其他教育内容的创新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五好学生”。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发展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热爱劳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