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9-11赵昱
赵昱
【摘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8例和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48例,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K、LVEDD低于对照组,LVEF、CO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肺功能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3-0054-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3.017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日趋升高,危害较大。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在发病后患者的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产生心肌坏死现象,且患者还伴随诸多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因此,需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视程度,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辅助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规护理具有局限性,循证护理可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选取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观察了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中女20例,男28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2.48±1.67)岁;观察组中女21例,男27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2.51±1.68)岁。2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本次研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患者;(3)合并器质性疾病患者;(4)中途退出研究患者;(5)合并语言沟通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标准展开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具体为:(1)提出循证问题。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对其真实需求进行了解,将医院实际情况和文献资料密切结合,提出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2]。(2)寻找循证支持。护理人员利用知网、万方及维普等资料库搜索关键词,获得循证支持,将搜索结果和临床经验密切结合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3]。(3)实施循证护理。首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合理指导患者的饮食,避免出现病情加重[4]。护理人员要减少患者环境噪声,提高舒适度。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帮助其建立疾病治疗信心。实施康复锻炼,及时告知患者康复效果。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生理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滿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5]。(2)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率过快、心室颤动、严重心律失常[6]。(3)统计2组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4)生活质量,利用简易生活质量测评量表(SF-36)进行评价,包括: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5)心功能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6)护理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操作技能、护理安全等,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1.2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生活质量 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心功能指标 护理前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CK、LVEDD低于对照组,LVEF、CO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6 护理质量 护理前2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症状,类型包括良性和恶性。因此,需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实施及时的治疗及有效护理。循证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帮助患者降低死亡风险,有助于提高护理价值[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2%)较对照组(81.25%)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循证护理方法,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相关护理人员分析和整合护理措施,充分尊重患者,可提高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8%)较对照组(18.75%)更低(P<0.05)。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可减少患者心率过快、心室颤动、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因此,循证护理在降低患者并发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实施循证护理为患者康复治疗夯实基础,帮助降低心律失常风险,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具有明显效果。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分析患者病史和生活习惯,明确疾病康复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可弥补传统护理的不足。护理人员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情和循证证据充分结合,为之提供有效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生理需求,综合评估患者的机体状况,有效避免护理操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帮助患者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8-9]。观察组护理后CK、LVEDD低于对照组,LVEF、CO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循证依据开展护理,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动态分析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明确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减少心脏负担,在患者心功能改善方面具有积极意义[10]。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中相关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将科研理论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在四个阶段不断更新护理理念,持续丰富理论护理知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使患者生命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循证护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开展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加速患者病症恢复,对其护理效率的提升、预后改善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并且可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蕊.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4):179-180.
[2] 曲维艳.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5):124-126.
[3] 何艳.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預防并发症的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4):260-261.
[4] 林秋娟.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78-80.
[5] 罗向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6):69-70.
[6] 张艳红,邵丽香,郑晓丹,等.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6):1-4.
[7] 袁佳魁.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8):241-242.
[8] 朱言丽.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68-371.
[9] 苏燕清,黄丽军,黄燕,等.基于Delphi法构建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6):1113-1116.
[10] 夏萍,谢开华.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便秘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462-2465.
(收稿日期: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