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与纾困对策分析

2023-09-11谭博谦

中国商论 2023年17期
关键词:企业融资融资困境宏观经济

摘 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發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市场信心不断恢复,而民营企业长期以来的融资难题仍未解决,对部分民营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主要以新时代为背景,以微观和宏观角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民营企业的过往融资状况,指出中小微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的融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融资;金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宏观经济

本文索引:谭博谦.<变量 2>[J].中国商论 2023(17):-102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9(a)--04

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少民营企业受到相对严重的经济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市场信心逐渐恢复,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根据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新设民营企业852.5万户,同比增长11.7%。其中,民营企业税收贡献超过50%,投资占比超过60%,发明创新占比超过70%,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保障宏观金融领域的稳定、居民就业和维护市场经济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市场的发展呈周期性波动,而我国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前期受到经济冲击的影响显著。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虽然民营企业在未来预期上有所好转,但实际融资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因此,基于新时代,本文结合民营企业在融资现状中融资难、融资贵等融资困境进行分析,并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角度对纾困对策进行探讨。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中国市场在2020—2022年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的经济冲击,但随着经济形势进一步复苏,市场信心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时代,经济形势预期进一步稳中向好。但新时代下的中国民营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如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更加凸显、行业竞争压力加大等,这些问题的影响对中国宏观经济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可忽视。虽然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但中小微企业能够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获取的实际贷款微乎其微。由于前期经济停滞带来的冲击,我国经济活力出现阶段性大幅下滑,其中大部分民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现象则是自身融资约束进一步变大,因此在前期抵御经济冲击韧性就越弱。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宏观经济情况稳中向好,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而其中不少企业在受到经济冲击的情况下,自身经济实力尚未完全恢复,逐渐开放的市场环境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压力有所增加,难以及时适应市场情况。

1.2 研究意义

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行业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受外源性约束的影响依然较大。对于民营市场经济而言,因为前期经济冲击和融资问题依然客观存在,且随着市场预期和经济复苏情况进一步改变。本文以新时代为背景,基于当下市场宏观经济环境情况,结合宏观与微观视角,对民营企业在融资中存在的外源性问题和内源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民营企业在经营方面提出更加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2 新时代下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2.1 新时代下宏观经济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大多数民营企业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新时代下存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等复杂变量。因此,除了具体的情景导致的差异性问题外,各类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些共同点,如企业规模、企业现金流相对紧张、企业资金流动性差、吸引投资能力不理想等共性问题。

从市场经营情况来看,2020年以来,受去杠杆、人民币汇率下滑和股市多次震荡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贷款资金紧缺等相似情况。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方面,无论是在银行信贷方面还是直接发行债券等途径上,都面临一定的困难。新时代下,经济影响逐渐由以往对大部分地区和大多数企业造成的整体性、一致性影响逐渐转变为小范围、多层次,周期性明显的局限性影响。虽然政府及各级金融机构都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22〕12号)》等。虽然部分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大部分金融机构基于风控要求、历史数据和整体绩效等目标,往往更加青睐资信状况相对良好或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进行借贷,这会加剧大型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的“二八效应”。所以,我国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问题。

2.2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22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610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减少157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596亿元,同比减少341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8亿元,同比减少506亿元。从现实融资实际情况出发,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可从融资总量、融资结构、融资渠道三方面进行分析。

从融资总量分析,2022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6109亿元,变化幅度极为明显。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减少1573亿元,而我国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状况相对之前则不容乐观。从中国当前民营企业的社会融资状况出发,截至2023年2月,贷款额度对社会融资依然起到正相关作用,即贷款越强,社会融资越强;贷款越弱,社会融资越弱。根据2022年12月的数据,债券方面的融资数据下降明显,除了政府债券的融资速度放缓外,企业债券的净融资减少2709亿元,两者合计同比减少超过1.4万亿元。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我国宏观金融市场整体流动性相对紧张,实体融资需求不足,在此情况下,企业融资来自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帮扶会进一步减弱,加大民营企业的外源性约束。与此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已是困难重重,中小微民营企业可想而知。

从融资结构分析,2020年以来,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实施更加具有推动性和帮扶性的金融政策,不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1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2021年末低2.7个百分点,但宏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普及和落实仍有待提升。从贷款额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减少1573亿元,虽然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但从总量来看,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出现一定的缩紧现象。

从融资渠道来分析,当前市场消费者偏好出现明显变化,市场消费信心略有缩减,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于风险偏好和宏观市场预期考虑,针对企业的放贷资金审查更加严格,导致中小企业前期的贷款规模进一步被压缩,而更多的贷款资金实际上依然流向了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进一步导致“马太效应”加剧。另外,在直接融资方面,能够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同时宏观经济领域2019—2022年波动较大,如中国股市在2022年曾两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所以,依靠上市进行直接融资的民营企业数量极少,而民营企业想通过股债融资等金融手段进行融资,除了对资信状况存在一定的门槛外,不少大型企业盈利能力都出现明显下降,在市场预期下降的情况下,其他中小微企业想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是存在极大压力的。

3 新时代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3.1 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一般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

新时代下,民营企业的一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既要抓住问题的一般性,又要留意其特殊性。一般而言,不少民营企业因为自身的资信状况,在直接融资中面临着融资约束大、借贷时间长的问题,而在间接融资中,往往政府政策和当地金融机构自身的授信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民营企业在间接融资中也存在不少难题。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是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心病,除了受前期经济冲击导致融资环境不乐观、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外,大多数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公开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约5.9%,而大中型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一般在2%。不良贷款的处置周期长、诉讼难度大,严重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管理,因此相对较高的违约率会降低银行的放贷积极性。由于中国市场已逐渐进入开放化阶段,民营企业面临的特殊性问题随之发生改变,如企业生产阶段由过去的全面性停摆逐渐演变为周期性波动,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随之发生改变,如商品折旧费用、管理费、应付职工薪酬等费用,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在经营中的复杂性。从特殊性角度出发,前期造成的经济停滞对部分领域民营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进一步加大了融资难度,如旅游业、住宿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服务行业受经济冲击则更为严重。随着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这些行业对比其他行业相对容易得到改善。而基于大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由于前期受到大量经济冲击,且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消极因素,如周期性销量下降、顾客流量难以及时恢复等问题,因此不少企业的原有利润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恢复,在前期承受经济冲击后,且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变大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企业退租甚至破产等情况。

3.2 融资渠道短期内不确定性增加,借贷负担增加

虽然市场情况进一步好转,资金流动性和未来预期进一步提升,对不少需要进行融资需求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从企业融资渠道出发,企业可以通过股债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但是能在中国A股上市的企业数量和未上市企业的基数进行对比,能够上市的企业较少。因此,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为门槛较低的间接融资,是由中小企业的基数和资金情况决定的。当前民营企业融资最主要的间接融资来自银行信贷,同时由于金融机构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天然歧视性,大多数金融机构出于风控因素考慮,更倾向资金偿付能力良好、固定资产充沛的大型企业,大多数原本已经处于经营困难,同时体量较小的民营企业更加难以及时获得发展必需资金,进一步导致民营企业的融资出现恶性循环。且前期经济冲击对市场的消极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有关调查数据显示,79.05%的企业都存在资金缺口,其中31.62%的企业缺口在30%以下,35.88%的企业缺口在30%~60%,8.86%的企业缺口在60%~90%,2.70%的企业缺口在90%。由此可见,新时代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依然有着强烈的融资需求。因此,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企业需要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就更倾向非正规渠道获取资金。虽然这种融资手段有利于解决企业短期的资金需求,但由于民间融资、网络借贷等途径存在资金来源分散、供给额度有限、高利息等一系列隐患,往往使很多民营企业进行民间借贷后容易出现更大的经济危机。

3.3 企业经营预期下降,经营压力增加

新时代下,虽然中国民营企业用工情况恢复良好,但是不同行业区域的企业恢复预期依然存在极大差别。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影响存在极大差距,而市场萎缩最严重的3个行业分别是餐饮和住宿行业、文化旅游和娱乐行业、商贸批发和零售行业,分别有63.39%、49.33%和45.28%的企业主产品销量下降超过30%。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在未来市场预期依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客户收入预期悲观的双重影响下,可能导致各行各业经营压力有所增加,企业经营者的预期信心可能进一步下降。因为受到前阶段经济的冲击,社会民众总体收入水平下降,不少中小微企业出现大范围、集体性的倒闭情况,进一步导致消费者群体在短时间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减少购物需求,市场总需求下降。随着市场形势不断稳中向好,政策进一步放开,从短期来看,需求阶段性反弹对企业来说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从长期角度出发,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依然存在不稳定性,这既是中国经济领域在新时代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又是民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4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纾困对策

4.1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精准化的救助补贴政策

面对前期的经济冲击,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融资约束过大,企业的营收情况已经变得雪上加霜。除了国家和中央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外,受区域、领域、行业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当地的民营企业起到更为直观的影响。因此,当地政府可以对在前期受经济冲击较为严重,但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更加精准化的财政专项补助和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特别是区域性银行和中小型银行,更应积极承担自身责任,更加精准地为当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尽可能以“一企一策”“一事一策”的方式提高金融行业支持当地民营企业的力度。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对不同领域实施更加符合实际的规定,既不能搞“一刀切”,又不能“大水漫灌”,资金要落到实处。例如,针对餐饮、住宿、旅游领域的民营企业,可以实施更加精准的帮扶,如税费减免,对近三年内所得税、增值税等税项进行适度减免。同时,地方政府应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建立更加便捷化的“一站式”民营企业服务平台,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评估,也有利于提高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担保了解程度,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及贷款发放速度。

4.2 金融机构应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在融资中的分配效率

地方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匹配度筛选,并根据当地情况探索创新金融产品。例如,当地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比对,筛选并针对在前期受经济冲击较为严重,但战略前景良好、无过往授信风险的企业发放专项债等金融手段,进一步降低前期经济冲击对企业的影响。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建立跨部门的“一站式”信息资源平台和数据监管平台,健全监管审查机制和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在制定当地金融服务时,金融机构需要考虑当地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当地不同行业领域、不同企业在授信规模和融资期限进行灵活调整,使受到经济冲击,但过往资信状况稳定、未来预期发展良好的企业可以得到贷款支持,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运行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时间成本。而对于僵尸企业则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对其实施兼并重组,有利于优化市场存量,倒逼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释放大量沉淀资源。

4.3 企业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性和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中国企业的市场现状,中小微企业占据比例较大,而大型企业占比较小,但民营企业对比大型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低依然是客观事实。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大多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且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内部管理理念相对落后、财务制度相对不成熟、资金效率使用低下等问题。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对自身在长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企业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性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民营企业应注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主次分明的融资需求分析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对长期和短期的融资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外部宏观经济冲击的适应能力,不断培养自身抗冲击韧性。第二,经营方面,因为大多数民营企业为中小微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参差不齐,其中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首先, 新时代下,市场复苏、经济情况稳定发展,企业管理者要注重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比率、现金比率等流动性指标,保障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的资金流动性,有利于企业由于供应链上下游出现生产断裂时缓解资金紧缺的问题。其次,管理者应特别关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清偿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前期受到较大经济冲击的民营企业更要注意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进一步降低企业破产风险。最后,管理者应注重毛利率、ROA、ROE等企业盈利指标。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已经受到一定冲击的民营企业如果在后续阶段依然未取得有效恢复,可能被迫出局。

5 结语

综上,民营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虽然市场信心和宏观经济情况进一步好转但这些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对于这种现象,需要当地政府各级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从现实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更加精準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民营企业需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内部建设,规范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面对经济冲击的韧性。

参考文献

胡恒松,董慧颖.纾解疫情形势下民营企业融资难题[J].国际经济合作,2020(3):153-160.

马玲.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N].金融时报,2022-12-13 (12) .

何佳,张玉青,姜亚明.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观察,2022(13):17-19+22.

王书柏,胡祎.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纾困措施:基于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大样本调查[J].中国发展,2021,21(2):32-39.

李翔宇,仲虹蔚.新冠疫情对经济市场中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0):138-139.

猜你喜欢

企业融资融资困境宏观经济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应对路径选择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浅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河南省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问题分析
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化解途径
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