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3-09-11刘利华
刘利华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而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青少年一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深感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应用到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既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丰富数学学科内容的内在要求。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数学价值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如何将数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独特的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充分利用课本已有信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以图呈现数学之美。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例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展示故宫、天坛等古建筑图片,展示京剧脸谱、中国结、剪纸等等。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展现传统文化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但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当中,还应该拓展教学空间,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开展数学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这样学生就可以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能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产生深刻认识,强化了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并还认识到了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获得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钟表》知识的时候,除了要讲述时针、分针、秒针等数学知识,还应该倡导学生在课下搜索获取与钟表有关的知识,如古时候,原始人白天到外面去打猎,晚上回到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利用测物体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立杆测日影、影钟、日晷)。人们也利用漏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量时间(水钟、铜壶滴漏、沙漏)。再后来人民发明了钟表,计时就越来越准确了。
寒假實践性作业“贴春联,是中国春节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这个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呢?”一年级的小朋友可以数一数,上联几个字,下联几个字,横批几个字,一共几个字,这就是连加的数学问题。如果是上联几个字,横批几个字,上联比横批多几个字,横批比上联少几个字,这就是减法的问题。
不过现在自己写春联的人毕竟少了,大部分人是去街上买春联,这个里面也有数学问题,比如买一副春联是3.5元,买一个福字是9.8元,小明和妈妈选了4副春联和3个福字,一共需要花多少元?
那么二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做吗?当然可以,我们可以和卖春联的搞一下价格,春联4元一幅,福字9元一个,这样就成了整数的乘加问题。
假如价格不能商量,二年级的小朋友也可以做这个问题,就是估算,可以把3.5元和9.8元的估计一下,变成整数,这样就转化成整数的问题,用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看看大约需要多少钱。
春联的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无论是几年级的孩子,看看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啥细节,需要怎样考虑,这个过程中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孩子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美好的生活,孩子用数学的思想看清现实的世界,这才是我们最该让孩子去做的。
饺子是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饺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饺子中的数学问题也很多。
一年级的孩子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发现和提出问题:这盒饺子一行有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有多少个?
二年级的孩子可以设计成乘法的问题,观察上面的饺子,请你用乘法算算一共有多少个饺子,说说算式的意思。如果一家三口人,每人平均吃12个饺子,需要包多少个?
三年级得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一个饺子的底面积,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盒子的底面积,算算这个盒子一共可以装多少个饺子。这是一个关于面积的数学问题。
就是春节中的饺子,对于每个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发现一些数学问题,让孩子注意观察、记录、分析、计算,在研究饺子问题的时候,把各个年龄段遇到的数学问题都可以提出来研究,既有现实意义,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