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的教育意蕴
2023-09-11姚林群
姚林群
学校是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专门机构。文化自觉有两个层面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一个是从人的发展指向来看,文化自觉是人之发展的归宿和目的;另一个是从条件和路径来看,人的文化自觉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实现。
人的发展是一个从自然人向文化人转变的过程。自然人只是具有自然属性的人,具有自然属性的自然人是人先天具有的自然状态,是人已是的既成状态,它具有自在、自發的特征。但人之所以为人,其本质并不是一种自然的既定性存在,而是一种生成的发展性主体。文化作为人独有的一种生存方式,体现着人对自然和本能的超越,以及对自我可能性的无限追求。它是人对自我的一种确证,是区别于动物和其他自然存在物的根本特性。因此,成为“文化人”是人存在与发展的一种使命和最终目标,也体现了人作为人的一种自主、自由的特性。诚如恩格斯所言,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需要明确的是,现代人都是生活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人,都是在不同文化的接触、矛盾中求安身立命的人。他们不仅仅要知识丰富,更重要的是要有安身立命的文化归属,要有独立自主的文化判断和选择能力,要有刚健自强的文化精神。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上的认同,使人清楚“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应该“到哪里去”。
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文化人?钱穆先生认为,人生自始只是自然人,必待人文教育之陶冶,而始成为一个文化人。的确,学校教育是人从自然人向文化人转变,实现文化自觉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为何能够实现这一可能?这是由学校教育中知识的文化属性决定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本身就是典型的文化形式,也是重要的文化表征形式。“符号是知识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但知识不是由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组成的冷冰冰的符号或信息系统,它内在地包含着人的思维方式、逻辑方法、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的意义性存在促进了知识学习者与学习对象的文化关联,有助于实现知识对个体文化思维力的培养、文化观念的形成以及文化精神的塑造。因此,如果学校教育能够超越单一的表层知识符号教学的局限,深入知识的内核,挖掘知识内含的文化元素、文化思维方式、文化精神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就能赋予学校教育以文化意义和文化品格,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励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弗兰克尔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弥漫着无意义感的时代里。在我们这样的时代里,必须仰赖教育。不仅为增进知识而且要纯化良心,使得人人皆有足够的聪明,以便能够辨明暗藏在每一个个别情境中的要求。”杜威也提出:“教育不是唯一一的工具,但它是第一的工具、首要的工具、最审慎的工具,通过这种工具,任何社会团体所珍视的价值,其所欲实现的目标,都被分配和提供给个人,让其思考、观察、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在当前这个文化转型的社会,学校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文化自觉的人,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获得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具备文化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能够自主地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这既是人走进社会、走向世界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保卫民族文化独立、守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前提条件。
(摘自《语文何以滋养生命——语文深度教学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