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帮糟卤有奥妙

2023-09-11乔志远

食品与生活 2023年7期
关键词:菜式酒糟香料

乔志远

上海通志馆助理馆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以笔描食,以文述史。

上海人夏天吃什么?糟货总归是少不了的。每个闷热难眠的夏夜,只需啃几个糟鸡爪或磕两盘糟毛豆,再配上一杯冰爽的扎啤,就能把恼人的暑气驱散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满心的舒畅。如果把上海人的夏天吃食看作一场大戏,那么糟货就是万能配角,无论是配冷面、冷馄饨,还是传统的本帮热菜,糟货在餐桌上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不抢戏”的同时让食客大饱口福,甚至单配冰西瓜、绿豆汤和酸梅汤,也能令食客品辨出不同的滋味。在上海,可以说没有糟货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少了这一口,总归有缺憾。

何为糟货?糟是酒糟,也就是酿酒时留下的渣滓。酒糟入馔自古有之,《 楚 辞· 渔父 》 中就有“ 何 不餔 其 糟而歠其醨”的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有吃酒糟的饮食习惯了。到了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糟卤海货开始出现,甚至作为地方佳品进献给皇帝,比如《清异录》里就写道“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隋炀帝也真的爱吃,“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花云贴其上”,不仅亲自擦拭蟹壳,还往上面贴皇室图案,算是糟货的“ 铁杆粉丝 ”。 后来, 能糟的东西越来越多,南宋时期出现了糟鸡、糟鸭、糟鲍鱼、糟猪头肉等,到清朝甚至出现了糟菜,可谓“万物皆可糟”。倍受喜爱的糟货也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红楼梦》里宝玉爱吃的薛姨妈家的糟鹅掌,亦或是《儒林外史》里让马二隔着柜台“喉咙里咽唾沫”的糟鸭,都足以反映糟货在市井生活中的普及与流行。

江南自古就是稻米之乡,秋收过后,谷物进仓,家家户户便陆续酿起米酒,酒糟自然也多了起来,继而带起了糟货以及香糟味型的传承与发展。久而久之,“ 香糟 ”也从江南地区脱颖而出,与麻辣、椒盐、五香等相提并论,成为烹饪技法中常见的赋味手法之一香糟味型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汤糟、熟糟与生糟,其中汤糟是最具老上海特色的一道菜式,做法是将糟卤直接兑入汤菜,以增加其风味。

汤糟所用糟卤是用糟泥与花雕酒调配成糟糊后,再用纱布袋过滤出的汁水, 这一过程也被叫做“ 吊糟 ”。吊出来的糟卤可清澈也可浑浊,根据不同情况取用, 比如浓汤类的菜式就要用浑糟卤,在汤里加入糟泥成分,让糟香味更加浓郁醇厚,本帮名菜——糟钵斗就是民国时期由“德兴馆”改良而成的汤糟菜式,在上海滩一炮而红,经久不衰 ;糟溜类的菜式就要用清糟卤了,因为糟溜鱼片、糟溜里脊等在出锅时要质感清爽,取用的糟卤就要透亮澄澈才行,出锅前再加少许白糖提鲜,为清爽的糟香再添一抹淡淡的甜味。

熟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及的香糟菜式,也就是我们平日里常见的“ 糟 货 ”, 做法是将食材煮熟,再泡入用黄酒、糟泥以及各类香料熬煮出的糟卤中吸收滋味。过程看似简单,但因为食材本身味道不突出,完全倚仗糟卤的赋味,使得熟糟反倒成了最讲究糟卤品质的做法。熟糟的糟卤有“三讲究”,分别是“味觉细腻、层次分明、 暗香饱满 ”, 能使肉類油脂尽消,素菜鲜香倍增。想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不同的厨师对其理解也不同,使得熟糟的糟卤取用的香料、用法呈现出极大的差别——有人加入大量葱、姜一起腌渍入味,使香味更加浓烈 ;有人用八角、桂皮、香叶、花椒等气味霸道的香料,使味道更加丰富多元 ;有人用草果、豆蔻、砂仁、陈皮等,中和糟卤的烈性,入口更加柔和 ;还有人加入甘草、小茴香、山柰等,看似可有可无,但入口多了一丝回味……至于这些香料加什么、怎么加、加多少则见仁见智,不存在所谓 的“ 唯一解 ”。 值得 一提的是, 老上海人做熟糟喜欢在糟卤里撒一把干桂花,增添些桂花香气,让熟糟的下水变得雅致许多,从中也可感受到上海人的些许“腔调”。

生糟如今已经不多见了,是将糟泥与黄酒调配成的糟糊涂抹在食材上腌渍,待完全入味后洗净糟糊,再用带着糟香的食材进行烹饪,一般用来清蒸与煮汤。例如糟煎鱼、香糟扣肉、糟氽鱼等,都是生糟的经典菜式,但如今还在做的饭馆屈指可数,想尝一口着实是件难事。当我们重新审视本帮菜时,会发现香糟味型的菜式出现在所有红案类别之中,冷菜、热菜、汤菜不一而足,你很难将它从本帮菜中剥离出来,也难怪糟货在上海食客心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趁着夏季,不妨多在家吃吃糟货,喝喝啤酒,过过“今朝有酒今‘糟醉”的日子吧!

猜你喜欢

菜式酒糟香料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猪酒糟中毒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白酒糟在毛驴养殖中的运用
香料之王
——香草传
重庆火锅香飘世界
菜式多样有讲究
酒糟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巧用酒糟喂鹅
姜葱老虎虾脆面
2014年4—9月印度香料出口量增长12%,达到42.16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