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当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研究

2023-09-11陈玲燕

新教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陈玲燕

【摘 要】本文就当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小学教育教學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扩充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上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在传统教学的框架上融入现代科技,逐步开拓“书本+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模式。同时,小学生正处于对图画、音乐较为敏感、好奇的阶段,掺杂了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受到小学生的欢迎,而这也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教师也不能过分依赖它。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能成为教学的目的;为了教学,过度借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本末倒置的。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

1. 立足于学生的认知。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导向。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天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把知识点转化为一张图片、一个视频或一首音乐等丰富生动的素材,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学习氛围变得活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在寻找与知识点相关的素材时,教师应该侧重于卡通、多彩的画面,不能拣选专业性太强的素材,坚持趣味性重于专业性的原则,并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化的场景,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推进学生的认知。

2.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在于道德的批判和具体法律法规的解读,而是培养学生遵守道德和法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这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资源。除此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极大,讲文明、讲道德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学生通常也是知德知法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借由信息技术手段,融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从点到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3. 以教学内容为主。

信息技术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技术不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会学生如何遵纪守法才是此门课程的初衷。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媒介,但不能滥用,还是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主。教师在借信息媒介教学的同时,要穿插相关教学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视频或图片所表达的意蕴,推动教学的不断深化。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素材的选取和课件制作。

科技的迅猛更新带来了网络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也给小学教学活动带来了各种素材,教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资源中选取出合适的教学素材,制作出适用于小学教学且符合小学生阶段认知的课件变得极为重要。首先,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以教学内容为主旨,通过素材的穿插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重点,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实现知识的逐级递增,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模式和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单一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课件的制作要有框架和逻辑,因此教师可以借鉴网上的优秀课件,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需要进行修改,加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发挥课件的最大用处。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图像和视频的兴趣远大于文字,因此教师在课件中可以多添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音视频材料,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空洞讲述。再次,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摒弃老旧的教学思想,不能只是把课本的文字搬到投影仪上。教师应该汲取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教育思想和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革新的同时,辅以信息技术手段。最后,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应顾及学生的不同情况,尤其对于家庭特殊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根据学生家庭条件的不同、社会经历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更新教学方案,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2.求同存异的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辅助教学,给予教学便利,而不能取代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应该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计划,在教学活动中分批次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借由信息技术这一桥梁,把学生认知中较难理解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丰富教学层次,完善教学逻辑,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如针对统编版一年级和六年级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上就不能采用同样的策略,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要有所不同。一年级教材侧重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是为了教会他们认识自我和周围环境,属于对自我、社会的认知。六年级教材侧重于学生对国家、社会、法律的认知,相较于一年级教材内容来说更加严肃,所以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也需要更加谨慎。当然,不论教学内容和策略如何改变,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核心始终不变,都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不应该只是教师的知识传递,还应该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先播放和吃饭不文明相关的视频,比如饭前不洗手、挑食、不专心吃饭、暴饮暴食、浪费粮食等。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视频中有哪些不文明行为,我们又应该怎么文明地吃饭,最后导入课本上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找出不文明的行为,同时还能和自己的行为作比较,及时纠正错误的吃饭习惯,养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课堂主体也会由教师转向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一定基础。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教学模式改变的条件下,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是否充分理解课堂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并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给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给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有鉴于此,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来辅助教学,科学整合资源,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一定的社会技能,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教学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