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培训中提升教师的科学精神

2023-09-11任远一喻本云

新教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培训

任远一 喻本云

【摘 要】我们需要明确教师科学精神的培养方向,制订有效的培养教师科学精神的方案措施。

【关键词】科学精神 教师培训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当中,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可见,培养教师科学精神成为现阶段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那么,现有的教师培训在科学精神培养方面有何作为?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精神?

一、培训资源:摆脱“拿来主义”的思想,培养“反思性借鉴”的意识

要提高科学素养,不是只利用教科书上好一堂课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很多科学教师会选择去互聯网上寻求“资源”,相关的资源网站也就应运而生。这类平台容易让一线教师产生认识误区:只要拿着该平台提供的资源,就可以上一堂好课。而在实践中,的确有不少教师养成了对这类资源的依赖性。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的丰富并不能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反而滋生了“拿来主义”。

利用平台资源,应采用“反思性借鉴”的方式。例如某校的中小学科学教研组,曾展开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活动前,教学组内的教师在网络上观摩学习了名师对相关内容的授课,而后在教研组内部对观摩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讨论。一名教师在分享自己观看的名师课后,阐述了自己有关“STEAM教育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的思考,该教师认为“小学科学课堂一定要尽可能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想象。虽然课时有限,但是也应该在课堂的整体教学中融入和渗透STEAM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原动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另一名教师受到启发,就“STEAM教育应如何融入科学课程”这一话题与其他教师展开讨论。教研组的教师从可行性、必要性及可操作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师在进行STEAM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解决工程问题作为单元设计的主线,并且需要结合任务驱动式的设计方式”的STEAM教学方案。在这个教研活动中,教师并不是直接把名师课堂复制、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而是进行了反思及迁移性的追问,在共同讨论中探索出了更进一步的、更适合自身的行动方案。当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自主思考,对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内化、输出与整合改进后,教师的科学精神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有所保障。

二、培训方式:改变科学精神“知识化”的倾向,增加探究培训方式

现阶段的教师培训以上大课、听讲授为主,少有互动。这种整体推进的培训方式,往往未能考虑到教师的学习特征,效率不高[1],或许可以将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知识”装入教师的头脑当中,但难以让科学精神真正在教师身上生根发芽。有效的教师培训应从专家讲授扩展到实验、活动、跨学科学习等方式,来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

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试图改进培训方式的探索。例如,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首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就是在“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打造的新品牌。该研修班不再是把专家请到学校的教室来“讲知识”,而是依托中科院科教资源,让中小学骨干科学教师走进科研院所;不仅邀请相关领域科学家作科学研究报告和科普工作报告,还会带领学员参观相关专业领域的实验室、科学装置、野外台站等,在真实或仿真条件下开展现场教学讲解、课题探究和实验体验,让参训教师了解国内外科技前沿发展动态,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感受科学家精神,提升科学思维并改进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这种研修活动不是单纯的走访、参观,教师不仅仅是在“亲眼看”“亲耳听”知识,更是在“亲手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真正把科学精神深入内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更是以科学家和研究者的视角来进行实验和思考,科学精神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可见,要改变科学精神在培训中被“知识化”的现状,就需要优化培训方式。例如,可以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加大项目式、体验式等探究方式在培训活动中所占比重,让教师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在实践中经历科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这样一来,科学精神就能在教师的亲身体验中得到提升与内化。

三、培训内容:提供真实科学实践案例与跟踪指导,提升教师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我们在理解“什么是科学”时,不仅要将科学看作知识和探究过程,更要将科学作为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促进个体理解周围的世界,利用科学研究中的技巧和思维方式做出合理的个人决定,从而能够负责任地参与社会生活[2]。教师科学精神培养的目标也不应只是“给教师心里种下科学精神的种子”,再放任科学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自然”成长,而应该是让科学精神成为教师自觉、主动地改造自己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的方式。“拥有科学精神”只是教师培训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要让教师拥有在实践中贯彻科学精神的能力和意识、学会“怎么用科学精神”,如此科学精神的实践意义才能凸显出来,才能通过提升教师科学精神来提升教育质量。

一方面,教师培训的内容要增加真实而非理想化的科学实践案例,帮助教师建立基于证据的推理和论证认知方式。科学结论的发现是以具体情境为基础的,科学中的重要结论与实验也往往伴随着争议或共识。然而,当培训中呈现理想化的科学实践案例时,这些具体情境和争议就很有可能会被抹去,其中的争论以及提出或破解争论的证据链条也会被模糊处理,此时科学实践案例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变成了一个单纯的知识点。这会造成探究性学习或者实验变成了验证性的学习或实验。教师培训中无疑需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才能保证科学精神培养的质量和完整度,才能建立教师基于证据的认识方式,提升其贯彻科学精神的意识。

另一方面,教师培训要增加对教师在实践中的跟踪指导,保证教师能够把科学精神合理地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当教师将科学精神用于实践中并取得良好效果时,教师培训的目的才算真正达成;但如果缺少对教师的跟踪指导,就无法评价培训的效果,更不用提对培训的改进了。在这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STEM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经验。该培训模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和一个拓展环节:先邀请专家团队对学员进行STEM相关的知识理论指导;再以工作坊的形式为学员提供亲身试验的条件和环境;接下来,教师分成小组进行自主设计课程并进行汇报;然后是专家进行指导;最后,为了提升培训效果,培训方在培训结束后会继续与学员保持联系,进行跟踪回访,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培训的后续支持,以促成项目合作。如此一来,学员完成培训任务返回工作岗位后,会更愿意组建STEM团队,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学校间更愿意结对教研,自主制订开放性研究主题,打造 STEM 教师共同体,并通过研讨会、分享会等进行经验交流,结成湾区“姊妹学校”。总之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湾区教师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有利于教师间形成科学共同体,将培训中养成的科学精神通过交流和创新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实现科学精神的内化与输出。

参考文献

[1]翁伟斌.教师培训走向何方——对教师培训的审视[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3):73-82.

[2]朱晶.科学教育中的知识、方法与信念——基于科学哲学的考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7):106-116.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培训
虎虎生威见精神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拿出精神
科学拔牙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