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23-09-11刘庆华

关键词:体育教师德育体育

刘庆华

(农安县青山乡初级中学,吉林 长春 130200)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已经从单纯地强身健体转向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把德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初中教育中,德育是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的渗透。目前,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还远远不够,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仅限于传授一些枯燥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对德育的价值认识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德育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人的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促进健康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德育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从而保持自己身心健康。

(二)培养团队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认真协作,遵守纪律和规则,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因素。只有注重德育,学生才能更好地体现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提高自我修养

体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毅力和自我控制力,而这些都是良好的品德。通过德育,学生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四)提高社会意识

体育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作用,并为他们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在德育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和为他人服务。

二、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淡化德育渗透工作

初中体育教学的应试会淡化教学工作。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中心,追求学生的分数和排名,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发展,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过分关注学生的应试表现,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只关注课堂讲解和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的健康和身心发展缺乏有效关注。此外,应试教育追求快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而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这样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发展学生的个体特点。教师应让初中体育回归本质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教师的忽视造成德育渗透程度较浅

教师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因此在教学中很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些教师对德育的认识比较肤浅,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学校也缺少对教师的培训,导致体育教学中很难把德育工作进行得很好。有些教师把德育作为一项工作看待,但他们忽视了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另外,也有一些教师相信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导致初中德育渗透出现了随意性。

(三)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结合年级、性别等因素进行适当的德育,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尽管初中阶段只有三个年级,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一定差别,且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需要也不一样。伴随学生心智逐步成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学科知识会越来越丰富,对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也会越来越完善,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德育效果也会有差异。

(四)德育渗透方法过于单一

许多体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渗透时,经常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些体育教师方法比较单一,比如说服教育、竞赛等。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简单,虽然也能获得一定的德育效果,然而长期看来,这种方法并不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也很难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创新。

(五)德育渗透难以量化评价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常常根据一个确定的评分标准,这样的评分具有客观性、公平性和可量化的特点,教师能及时统计学生的成绩,并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所了解。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本质是通过体育教学推动学生德育的发展,但这种方式难以进行定量的衡量。德育渗透的评价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包括学生身体素质、心理、情感、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业成绩、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德育的实际效果。另外,德育评价还需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背景的学生特点及其不同的德育需求。

三、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建议

(一)理性对待应试教育

体育中考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应试教育思维的根深蒂固,抑制了体育教学的活力,不利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体育中考的环境下,教师要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初中体育考试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考查不够全面,很难兼顾思想道德方面的考查。体育教学应是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人格和良好情感的过程,不应为了应对考试而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理性对待应试教育,不应过度强调考试成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让他们真正享受运动的乐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同时,也应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让他们具备扎实的基础,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视

教育部门要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措施,提升学校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邀请德育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的讲解,提升体育教师对德育的认知;在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工作上有成功经验的教师要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导不熟悉的教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训练计划,分期进行,以保证训练不会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岗位意识”,构建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进行德育。

(三)根据学情选择渗透内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等都有差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学情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初一阶段,新入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他们之间缺少足够的交流,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凝聚力;初中二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增加规则意识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初三阶段学生已经比较成熟,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升学,所以教师要渗透团结互助的内容,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中考。

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体育锻炼为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技术指导和体育锻炼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明确技能传授、实践活动是课堂“主心骨”的基础上,将德育融入技能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抓住技能讲解这一关键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为载体进行德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教学目标密切结合,有目的地将德育知识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使他们健康成长。目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在技能传授、体育锻炼的同时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爱护公物观念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耐久跑项目枯燥乏味,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对耐久跑项目感到厌倦甚至畏惧。针对这一现象,体育教师在进行耐久跑教学时,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耐心向学生解释其技术要领、呼吸特征,鼓励学生克服“极点”,学会“二次呼吸”法。在进行知识点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使学生意识到耐久跑是一种有氧运动,是一种在人体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长时间跑步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心脏收缩力和心脏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在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竞争,互相促进。学生对耐力的提高有了潜移默化的认知,其不良心态也会得到改善,从而建立起体育锻炼的信心,达到超越自己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德育与耐久跑知识的教学相结合,创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培养他们优良的意志品质。

(四)创新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可选用有感染力的方式,与身体动作相结合,使德育内容生动化。教师不一定要完全肯定学生的表现,也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挫折,促使他们进行内部反思,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对抗性比赛,以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他们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道德认知和经验。

(五)优化德育渗透的评价形式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注意考核内容的多样性,如技术水平、思想品德的高低等。在对教师进行评估时,要注意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不仅要注意到教师获得的奖项,也要注意到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学校要建立起学生与教师的双向评价机制,在学期结束时,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问卷的内容涵盖工作态度、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学生的评价能促使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提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用鼓励和赞美的方式表达对优秀学生的认可,慢慢地将他们树立成模范,引导其他同学积极学习,并反省自身的道德品质,从而主动纠正不良行为。学校就像一个“儿童社会”,它为学生营造了思考、模仿、塑造的良好环境,良好的学生形象能引导其他学生自律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也是学生争相效仿的目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渗透德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此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自觉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文明礼貌用语,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以此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争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模范形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教师还要仔细筛选体育名人刻苦训练的案例,用典型案例激励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能坚持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培养坚定毅力等优秀品格。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非常重要,值得学校和教师关注,同时,教师要理性处理体育中考,开展德育渗透,并与学生的学情进行紧密联系,合理选择德育渗透内容,创新德育渗透方式,完善德育渗透评价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德育体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