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永流传,润物细无声
——浅谈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策略

2023-09-11王广银

关键词:国学德育文化

王广银

(东海县李埝中心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332)

国学经典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它凝聚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南怀瑾曾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在灿若星河的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国学经典如同火炬,指引着中华儿女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诵读国学经典,可从中汲取先贤智慧,用传统文化精髓熏陶个人道德情操,提升自我人文修养和高尚品格。国学经典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精髓财富,华丽的辞藻、深厚的意蕴,为广大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指导。正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要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视角,重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识礼、做人,成就精彩人生。

一、经典诵读与学生德育素养的关系

《尔雅·释言》有云:“典,经也。”经典的含义,指优秀的民族文化经典。诵读经典文化,就是要带领学生阅读优秀的民族文化典籍,从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文化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经典文化蕴藏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经典文化泛指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典籍,读这些经典文化,可了解中华民族的精髓,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如《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文化经典,用优秀品德规范学生的言行,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经典中增强民族自信与自豪感,领悟做人的责任感。在《弟子规》中,三字一句的编排方式,非常契合小学生心智特点,教学生接人待物,规范礼仪。其中的“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言简意赅的文字中,养成“征求他人意见,讲究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体现了人的傲骨;“天下为公”,体现了社会大同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昭示如何做人的道理;“天生我材必有用”,让学生理解自信的人生哲理。优秀的经典文化,凝练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读《论语》,让学生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学会互助学习,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让学生理解对待朋友要讲究诚信,从“不耻下问”中让学生懂得谦虚的道理。经典文化涵盖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是丰富的,古诗文阅读,让学生从中感受古人的气质,从思想上获得情感共鸣。读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要品读该诗所表达的豪情壮志,勉励自己要振作起来,积极奋斗。经典文化诵读,不仅要读经典,更要悟经典,指引学生从经典中发现优秀的品格,让学生从中获得教益。

(二)德育素养的提升需要传承优秀文化经典

在培植学生的德育素养过程中,要加强引领学生品读经典文化,让学生了解文化经典中优秀的民族精神。从经典文化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品格,将革命传统、爱国精神融入经典诵读过程中,用优秀经典文化“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诸子百家典籍里,记录着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美德,读这些文化经典,让学生了解自强不息的上进精神,让学生感知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让学生体悟和谐共生的文化意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是先贤们在长期的历史更迭中探索、积累而来的。这些经典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性。要立足小学生思想品德建设,需要充分整合经典文化典籍,带领学生阅读经典,帮助学生树立“仁义礼智信”等文化品格,让学生从经典文化中健全人格。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中培养坚定的意志,具备正义的操守。比如,在《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明白做人的道德底线,获得感恩教育。读《孟子》,体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读《楚辞》,感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经典名句中,让学生获得修身济世的进取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诵读经典,让学生成为高尚的人;诵读经典,增添学生的人文底蕴;诵读经典,构筑和谐的美好家庭氛围。

二、在经典诵读中培植学生的德育素养

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学生体悟中华国魂与民族气节,在小学阶段,从经典文化诵读实践中,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感知名著、典籍中的人生哲理,体会优秀的民族精神,内化传统文化底蕴,让学生从经典中收获优秀的品德与高尚修养。

(一)整合经典作品,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少时熟读,终身受益。”对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师要结合学段实际,做好相关国学经典作品的整合与优选,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国学氛围。国学经典具有多元性,可以是诗词、文言、故事,也可以是优秀传统名篇。教师要做好规划,有步骤、渐进式推进经典诵读,让学生从中获得智慧启迪。如《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以低段学生诵读为主;《宋词》《唐诗》《论语》《大学》等,以中段学生诵读为主。在小学阶段读经典,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平时,将经典作品的名言名句,摘录到黑板上。在平时练字时,让学生抄录经典作品,在班级宣传栏、陈列窗摆放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随时阅读。鼓励家长在家里陪伴学生共读经典,让学生从经典文化中学做人。在班级墙报上张贴国学经典书法作品,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浓郁的书香。在平时,教师要注重国学经典的讲解与释疑,用经典故事,教学生做事,用经典文化阐述做人道理,激发学生用心体会经典文化的哲理、品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挖掘教材资源,在诵读中感受美好

在经典诵读教学中,不仅要读课外名著,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是一大特色,从经典诵读相关内容入手,对照教材文本开展晨读、暮吟活动。教材中,描写祖国山河的经典诗词,赞扬伟人的优秀故事,都是渗透道德素养的重要素材。比如,读《山行》《望庐山瀑布》《望洞庭》等,以大自然的美景为主旨,从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中,展现祖国瑰丽景象,抒写诗人的情感。由此,让学生按照文字去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样,读《司马光》时,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让学生感悟司马光的冷静、机智、聪颖的人格品质。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从“为明理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中,认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高尚理想,体会少年周恩来一心要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经典诵读,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从经典文化里,让学生认识勤奋、理解爱国,懂得尊敬师长,明白珍惜时间。传统文化经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与学生的现代生活也有一定距离。从国学诵读中,教师要找准兴趣点,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会,特别是在诵读古文时,对其意义、内涵的挖掘与解释,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对照经典,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典籍的德育价值。

(三)丰富诵读形式,丰盈学生文化素养

小学阶段经典文化的诵读,不能死读书,要突出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实践性。语文课程教学,其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传统经典诵读中,以读认识文化,以读增进理解,大声诵读经典,帮助学生知晓文本的深意,体会积极的思想情感。诵读经典文化,需要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品读文字,提炼经典中的人、事、情、德,特别是在读古诗文、文言文时,更要注重诗文内在品格的提炼,让经典走进学生心灵。考虑到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经典诵读指导中,教师要联系学情,从适宜的文学经典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每周设置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推送适宜的经典,对经典诵读方法进行讲解,交流经典诵读的经验,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定期组织经典诵读周活动,开展“经典诵读知识大赛”“经典诗词朗诵比赛”“我是诵读小能手”等阅读活动。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经典诵读,从经典诵读中学会知礼,懂得守礼,学会做人,懂得与人为善,规范自我言行,培养道德情操。如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对照古人的“报恩”品格,体会知恩、感恩是一个人应具有的责任、态度,每个人要心怀感恩,共促美好生活建设。再如,读《增广贤文》时,对于其中的“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读书要认真、钻研,要脚踏实地,方能领悟读书的价值。经典阅读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增添了阅读经典的乐趣。教师可以围绕经典文化,开展舞台剧表演、情境剧演练活动,让学生从经典文化中,体验经典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与德育品格。比如,在读《弟子规》时,怎样理解“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在同学间,会听到有学生说别人的坏话,这是不好的行为。对于不了解真相的事,学生要做到不能乱说;对了解不深的问题,也不能乱传播。让学生从情境剧体验中,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另外,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经典中培养文化素质。

(四)回归学生生活,陶治学生道德情操

诵读文化经典,要将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读经典文化,可帮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运用经典,学会做人。比如,在读古诗词《望月怀远》《月下独酌》《中秋月》时,从诗文所寄托的怀乡情感入手,让学生感知对家乡的热爱。学生生活经验少,对经典文化的理解,教师要强调与生活相关联,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比如,读《弟子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时,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夸夸我的好朋友”活动,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有哪些优点?让学生从中取长补短,相学相长,共同提高。生活为学生认识经典、体悟经典创造了条件,在传统节日里,读《古朗月行》《浣溪沙·端午》《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等诗文,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弟子规》中有“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要勉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养成勤学力行的好习惯。诵读国学经典,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正所谓“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教师要调动学生口、耳、脑等器官,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体验中,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中,领略国学的深蕴。国学经典很多名篇富有语言美、韵律美,从诵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想象,体会语言的丰富意境,用国学经典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经典诵读可为学生创造认识传统文化、体认优秀品格的途径。国学经典诵读能让学生感知真善美,开阔文化视野,收获从容和自信。教师要积极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推进家校合作育人,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身体力行,提高人格品位,养成道德修养。家长也要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为学生做好引领和示范作用,让经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要让学生从经典阅读中落实“以德育人”目标,从经典诵读中汲取德育精华,让学生成为知书达理的小学生。

猜你喜欢

国学德育文化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谁远谁近?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