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促德
——让小学生美育与德育同行

2023-09-11刘丽丽

关键词:手提袋美育美术

刘丽丽

(宝应县城中小学,江苏 扬州 225800)

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美术课程承载着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重任,要发挥美术学科优势,兼顾学生德育养成,以美促德。小学美术课程是美育的重要场域,应从美育实践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素养,促进学生人格、道德、思想、精神富足。以美促德,就是要结合美术课程,挖掘其蕴含的德育要素,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实现德智体美劳等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美术课程中德育渗透现状及问题

小学美术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实践性的特点,立足美术课堂,要指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和方法,在动手实践中创造美好生活,获得艺术熏陶。事实上,美术学科蕴藏丰富的德育知识,美术与德育的融合,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然而,目前美术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并不乐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教师侧重美育,忽视德育

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之一,更是推进校园美育工作的基本载体。但很多美术教师并未意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将德育工作归为班主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务,导致美育与德育分而治之,未能发挥美育在德育养成中的积极优势。

(二)美术教学侧重技法运用,忽视道德审美

小学美术课堂上,很多教师认为应教给学生绘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美术创作与实践水平,这种重技巧、技法的教学方式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年龄小,不能将专业美术技法作为重点,而是要做好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道德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一些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对美术缺乏热情,感受不到美术中的美,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道德审美体验。

(三)缺乏专业美术师资,德育渗透被弱化

相比于中学、大学美术,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知识点简单,方法技巧少,一些学校以外聘方式整合美术教师资源,甚至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师由其他课程教师兼职,导致美术师资专业性不强,美术课程设计随意性大,德育渗透也难以有效落实。另外,很多学校美术课程设定课时偏少,无法深层挖掘美育中的德育资源。美术学科涵盖的知识点多,范围广,比如雕塑、手工、绘画、拼图、摄影、书法、写生等内容,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时少成为美育与德育融合的重要障碍。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德育渗透的路径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启蒙期,借助美术教育活动融入德育知识,能帮助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鉴赏水平。

(一)挖掘教材资源,提炼德育素材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德育相关资源很多,表现形式也多样,如自然、民族、和平、传统文化等美术主题,都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家国情怀。教师在资源整合上,要以美术知识为载体,挖掘思想道德内容,让学生从美术中获得人文教育。比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自然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聆听大自然,启发学生对大自然丰富色彩的认知与体悟。夏天,下雨前雷声阵阵,好像人一样,在悲伤的时候也会发脾气;早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晨光下的树林,鸟儿在鸣叫,空气中的水汽像雾一样弥漫在树林里;草地上,各色各样的草儿、花儿遍地开放,这是大自然高兴时最美的色彩。教师要从自然的神奇与盎然的生机中,延伸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样,在四年级下册,“漂亮的房间”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照自己家的房间,观察房间里都有哪些设施,了解房间的装饰特点和布局结构。接着,以绘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描绘自己喜爱的房间,从动手创作中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情感。在学习“老房子”时,该节重点是“造型”与“表现”,教师可以围绕房屋与地域文化,展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房子。如福建的土楼,其特点是圆顶、方窗,房子很小、很高;山西的窑洞,其特点是窑洞内是圆拱顶,窑洞外是平屋顶;安徽的徽派老房子,最显著的特征是马头墙、尖顶青瓦。从这些房子的造型及特征中,强化学生对线条的理解,让学生感受老房子的古朴之美。课后,鼓励学生走访和观察自己家乡的房屋及特点,用摄影、绘画等方式展现家乡房屋的建筑风格,渗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整合美术知识,体验艺术审美

美术教育要给学生带来艺术审美体验,教师要从美的发现、美的感知、美的创造中,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发现身边美的事物。低年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美术素材的选择,强调自然色彩丰富。比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春天的色彩”教学中,水粉画是本节教学重要内容,要通过水粉画展现春天的美。春天有哪些美的地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中有哪些不同的色彩。绘画过程中,教师要讲解与春天、色彩相关的知识,如不同的色彩,对人而言有不同的感受,红色具有热烈的情感,黄色具有温馨的特点,暖色调给人舒适的感觉,冷色调给人以清爽的感觉。水粉画的颜料,可以通过加入不同量的水,调成不同的色彩。水粉画的画法较为独特,对于常见的树叶、花朵,利用点彩笔触画法,让自然的色彩更鲜亮。又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学习“手提袋”时,本节着重讲解手提袋的制作方法。在欣赏环节,教师向学生出示多种不同材质、造型、结构的手提袋,了解手提袋的构成部分有拎带、袋口、袋身,还有不同的装饰构件等。最简洁、实用的是纸类、布类手提袋,还有用皮革制作的手提袋。在装饰手法上,可以在手提袋袋身粘贴不同的小动物、人物、植物造型,还可以描绘不同的色彩,展现手提袋的创意设计。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共同制作有创意的手提袋,学生在动手、交流、制作中分享创意,展现智慧,感受创造美的良好体验。利用手工创意活动,增强学生动手、思考、想象的能力,促进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

(三)对接生活体验,发展学生艺术鉴赏力

美术学科富含人文知识,是美育与德育融合的关键点。小学美术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从美术线条、光影、色彩、材料及情感中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良好的艺术鉴赏力是德育渗透的目标之一,比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现代建筑”学习中,本节介绍现代建筑相关知识,教师要对比不同建筑设计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建筑的形式美、人与建筑的关系,把握建筑艺术的个性与特色。教师要从建筑的结构、造型、色彩以及多样性上,启发学生体验现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同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融入自然元素,打造现代生态建筑。比如,观察“鸟巢”国家体育场建筑结构,其外形独特,结构精巧,利用钢网搭建的鸟巢结构,寄寓人们对未来的展望与向往。同样,对比法国的鸟形候机厅,其结构好比栖息的鸟,对称展开的候机厅富有动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结构讲究实用性,色彩讲究与自然融合,特别是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理念,体现了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互融。不同的艺术作品融入了创作者的想法、理念和情感,在鉴赏时要抓住作品的美学元素和规律,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

(四)巧设课堂学习情境,渗透德育内容

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趣味、多样、融洽的学习情境,实现德育知识的有效渗透,通过开拓性学习活动,抓住学生美术兴趣,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罐和壶”学习中,本节重点介绍紫砂艺术特色及制作方法,让学生感受紫砂的独特造型,体会紫砂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弘扬特色民族文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古代不同造型的陶罐,再对比外国的陶罐,让学生思考:这些陶罐有何特点?所用材料是什么?围绕“壶”,介绍古代的陶壶、青铜壶以及瓷壶、紫砂壶等,对壶的结构进行归纳。对比罐和壶,两者有何区别?引入动手制作设计“罐”或“壶”的任务。从造型上,要求结构合理;色彩上,要求多样漂亮;图案上,要求美观形象。在绘画方式上,自主选择素描、线描、色彩、写生等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样,在课堂上,教师围绕紫砂艺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挑选一位学生,扮演“紫砂文化大使”,向同学们介绍中国紫砂及璀璨的民族历史文明,让学生从这些极具艺术价值的传统文化瑰宝中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再如,学习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爸爸妈妈”时,本节主要通过观察父母的长相、性格、行为习惯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并深化学生对父母的尊敬,渗透爱与亲情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观察一个人,需要掌握哪些外貌特征?如脸型、发型、五官、身材、服装等,让学生闭上眼,在头脑中想象父母的形象及特点,并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神态、特征及细节,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初步感知父母五官的特征及作画方法。利用多媒体呈现画家罗中立的《父亲》,让学生说一说画中老农民的形象及特点。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回到家仔细观察自己的父母,体谅父母的艰辛与不易,通过力所能及地做家务,表达对父母的深情与感激。

(五)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确保德育落实

美术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情需要,灵活组织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融入德育。比如,学习苏少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剪纸”时,该节重点介绍中国的传统剪纸文化与艺术特点,剪纸与生活联系紧密,展现了朴素的审美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剪纸艺术,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剪纸的主题、风格,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在剪纸方法学习中,教师利用动态视频讲解剪纸的一般方法和制作流程,让学生边看、边学、边剪,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享互助中,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体会民族文化传统的璀璨魅力。在学习“皮影戏”时,教师要围绕皮影知识,讲解皮影的历史、制作步骤,如需要先整皮、画轮廓,再选择刀具进行雕刻,然后着色、组装成不同人物形象的皮影。皮影艺术作为活的文化,堪比“电影始祖”,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德育知识衔接起来,拉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体认。在学习“对称美、秩序美”时,教师以制作彩色灯笼为实践活动,从灯笼的结构、材料的选择、制作方法等方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欣赏、探索、制作中,感受灯笼的造型美与对称美。从这些民间艺术中,让学生领略劳动者的智慧,促进德育目标的有序落实。

蔡元培认为,美育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美术课程中融入德育,不是单纯地讲解优秀道德精神,而是要让学生在美术中化育美好心灵。美育与德育的并行中,美术教师要从学科教学入手,强化自身德育操守,为学生做好典范,深化美术课程改革,坚持“以德为先”,带领学生走近自然,主动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在生活中鉴赏美、在交流中分享美,提升美术课程德育感染力。

猜你喜欢

手提袋美育美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生生不息》系列衍生品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手提袋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手提袋
小熊手提袋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