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

2023-09-11王正萍

关键词:圆明园自然段词语

王正萍

(东海县石梁河镇第二中心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为爱国主义教育,文章结构层次分明,用鲜明的对比方法写出了圆明园昔日的光辉和今日的荒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挖其中的德育要素,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激发其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一、《圆明园的毁灭》内容和学情分析

(一)内容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较为经典的一篇课文,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素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资源。整个课文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写,明确圆明园毁灭是祖国历史和文物的巨大损失;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圆明园毁灭以前的辉煌;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整个过程,突出作者对于侵略者的仇恨。本篇文章中德育要素极为明显,核心内容为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虽然文章只有几百字,但结构分明,用大篇幅描写了圆明园的昔日场景,和今日废墟的荒芜产生鲜明对比。授课期间,教师可选择多媒体手段呈现圆明园的今昔对比图,让学生直观观察,发挥想象力,思考圆明园中存在哪些奇珍异宝,之后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描述学习感受,最终拓展阅读《七子之歌》,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逐渐增强,通过学习,归纳和总结能力不断提升,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学生阅读过程中感悟情感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考虑到文章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时代相对较远,其中还含有较多历史知识,在时代背景复杂的情况下,可能为学生的阅读带来挑战。新课标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教育要求为,能清晰理解文章顺序,利用学习经验分析文章表达方法,感悟其中情感,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对于具体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因此,在授课前,笔者为学生布置课前资料查询任务,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或书籍等途径获取和本课文有关的史料信息。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和信息,通过初读课文,对其中内容形成初步感知,预先总结文章主旨,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爱国主义思想升华为民族责任感。

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过程德育融入策略

本课教学重点应把握“毁灭”二字,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形象的对比,渗透德育内容。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比属于常用方法之一,对比分析的方法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在授课前,笔者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圆明园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材料,用直观的场景带领学生感受其以往的辉煌,这样学生才会对圆明园的遭遇产生惋惜之情,仇恨侵略者的所作所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本节课德育渗透措施如下:

(一)情境导入,带领学生穿越时空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体会文章大致信息,开启探索“万园之园”的神奇旅程。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对文章内容产生整体感知,回忆课文重点讲解哪些内容,要求学生总结文章不同段落的大意。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能快速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第1 段就是第一部分,能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2~4 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描写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场景;第5 段是第三部分,重点描写圆明园被毁灭。在学生介绍的同时,笔者配合图片展示,让学生既能对文章结构形成整体把握,又能对文章表达方式形成深刻理解,培养其抓住结构阅读的习惯。

(二)品读交流,体会文章蕴含情感

品读活动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领学生品读文章第2 自然段,使其对圆明园地理位置、布局和历史地位形成深刻理解;第二部分,品读第3和第4 自然段,对圆明园建筑特点、内部文物特点形成深刻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圆明园昔日辉煌和珍贵之处,激发其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三部分,品读文章第5 自然段,通过“美”和“毁”之间的对比,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心酸,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其自愿为民族复兴奋斗。

1.自主阅读

课堂上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进行简单总结,“文章第1 段相对较短,却具备总领全文之意”,随后抛出问题:“阅读第1 段后,哪个词语能让你体会到沉重?”学生回答“毁灭”。阅读后学生能体会到我国的文化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被毁灭了。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给予肯定:“圆明园中的文物十分珍贵,而且数量巨多,圆明园的毁灭对于我国损失巨大。其中‘不可估量’一词相对沉重,读完这个词语,你有哪些感受?”继续提出问题,学生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表示很愤怒,有的学生表示很悲痛,也有的学生表示很震惊。根据学生的表现,笔者及时总结,继续引领学生带着沉痛与悲愤的心情阅读文章。设计阅读任务,重点向学生讲解“不可估量”的含义,突出这个词语反复出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根据其中的重点词语感受文章的整体含义。

2.研读互动

读完第1 段,学生对圆明园往日的景象会产生好奇,为了让学生理解圆明园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的重要地位,笔者带领学生阅读第2 自然段,随后抛出问题:“第2 自然段中有哪些信息?”学生阅读后,回答:“第2 段告诉我们圆明园的组成结构、位置。”“根据自己的理解品读这段话,你会选择哪些词语?”学生根据教师的引领,回答出“众星拱月”和“举世闻名”等。跟随学生的答案,笔者继续提问:“同学们知道以上词语的含义吗?”“请大家用图画的方式将众星拱月画出来。”课堂任务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抓住核心词语,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理解,带着特殊的情感阅读第2 自然段。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有哪些令人惊叹之处,要求其快速阅读第3 自然段,说一说“圆明园有哪些特点”。在教师的提示和引领下,学生运用“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句子进行回答。以上句子阅读后,学生能感受到圆明园内部建筑种类丰富,环境热闹、安静、朴素、奢华兼而有之,整体可谓应有尽有。

为了让学生领略圆明园建筑“风格多样”的特点,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师生共同沐浴在名胜景观中。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重新呈现圆明园的昔日美景,扩充文章的文字,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圆明园建筑特点、地理位置和布局特征,体会圆明园历史辉煌及珍贵之处,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精美的图片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圆明园毁灭之后内容的讲解做铺垫,给学生带来震撼的对比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明园不但……历史人物”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笔者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学生阅读后,回答“该句作用为承上启下”,随后用“上自……下至……”引领学生说出答案。最后笔者创设问题情境:“先秦至清朝中间经历多长时间?”“在长达两千多年里,会出现多少文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跟随学生给出答案,用文中的“奇珍异宝”代表文物。

3.对比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第5 自然段内容,分析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注意文章中代表时间的语句。对比阅读阶段,笔者同样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同学们知道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吗?”学生阅读后,根据文中信息回答“英法联军”。“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都做了什么?”“课文对于英法联军的侵略过程是怎样描写的?”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凡是能拿的……通通掠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评价:“老师感受到你有几个词在读的时候运用的语调很重。”之后,向学生展示“凡是”“统统”“全部”“任意”等词语,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抛出问题:“利用重读的方式读出以上词语好不好?”要求学生对比不同的阅读方式,分析“阅读方法运用的优势”,还可将以上词语去掉,重新阅读课文,对比思考词语运用的表达效果。学生按照教师要求重新阅读,思考词语的运用效果,发现运用重读的方式,对于侵略者的行径更为气愤,文中几个词语的运用,更能凸显侵略者的无耻。根据以上分析,学生还重点读出“掠走”“毁掉”“破坏”以及“连烧三天”等词语,生动刻画了侵略者在毁坏圆明园时的卑劣行径,当时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通过对比分析,教师将“掠”“毁”“烧”等词语板书下来,激发学生产生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树立“吾辈当自强”的学习使命感。自此面对侵略者在我国肆意掠夺文物,学生的气愤之情达到顶峰。此时,笔者将圆明园相关的影像资料呈现给学生,学生观看视频内容后,要求其说出感受。通过图片呈现圆明园被毁灭前后的情景,抛出问题:“为什么课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但是作者却用大篇幅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并设置探究问题:“为何圆明园的毁灭不但是我国文化历史难以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的损失?”

以上探究任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体会虽然课文中用较大的篇幅描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呈现了圆明园建筑拥有的艺术美,但如此壮丽的景观却在几日之内化为灰烬。“美”和“毁”之间对比鲜明,内容联系紧密,能激发学生对于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最后探究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的愤怒,使学生明确落后就受欺负,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拓展阅读,升华学生爱国情感

为了体现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深度,笔者根据课堂上对《圆明园的毁灭》的交流经验,拓展阅读资源,为学生准备《七子之歌(节选)》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根据材料内容,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齐读,在阅读过程中融入情感,通过课内文章的学习,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过程中的行为感到痛心疾首、十分愤怒。笔者引用单元导语,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如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后双眼饱含热泪一样。侵略者之所以肆无忌惮强占我国领土,火烧圆明园,本质原因就是当时我们国家落后,在无数革命前辈付出生命和鲜血后,为我们创造了如今的幸福生活。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勇于肩负振兴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课外阅读材料蕴含的情感和课内阅读情感一致,反映的都是由于国家发展落后而受到外敌欺负的历史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阅读以上信息后,更能坚定理想和信念,明白只有我辈努力,祖国才会强大,历史才不会重演,激发学生为国家奋斗的精神与情感。

综上,在《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教材和学情,在此基础上渗透德育目标,以情境创设、整体感知、品读交流,讲解文章各个部分,在师生互动的环境下,配合多媒体手段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带来深刻的学习感受。此外,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情感,教师要合理选择拓展资源,要求学生对比阅读,思考学习感受,注重课内外德育资源的开发,有效落实小学语文德育工作。

猜你喜欢

圆明园自然段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找词语
秋天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满江红·圆明园
美丽的秋天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