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2023-09-11易祥玲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探究

易祥玲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读、写、算已成为学生必备的技术能力。笔者在生活与工作中经常发现多种不文明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层出不穷;学生暴力犯罪行为愈加年轻化,已经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在学校周边会发现有目的、有预谋地进行群体斗殴,这种低龄化犯罪问题要引起重视;初中生开始产生厌学情绪,经常有学生逃课到校外玩游戏;学校以提升学生成绩为主要任务,功利化学习指导导致德育缺失,缺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指引。据调查,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改变上述情况。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途径

(一)在现有教学内容中增加德育内容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教师要渗透德育,挖掘与增加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德育互相结合,渗透教学,不能将学生培养为只会信息技术手段,没有道德观念的“机器人”;也不能单纯放弃技术,只谈德育,而是要探索一条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如“Word 图文混排”这一课的讲解中,增加“解密路边小吃”的教学资料,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调查路边摊“脏乱差”小吃的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触动学生,帮助其建立对健康食品的喜爱,远离垃圾食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感想,制作Word 电子报刊,在学校内进行“健康饮食”宣传。再如,可在“表格信息加工”教学中,引入我国近几年的“森林覆盖率”数据信息,让学生将其做成表格,以柱形图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比较,感受我国近几年在环保方面做出的努力,同时经过与世界森林覆盖率数据的对比,明确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很严峻,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

(二)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德育发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互相合作、协同共进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学习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水准。现在很多初中生沉迷网络,不愿与人面对面沟通,其思想也变得冷漠,不愿意思考。基于此,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例如讲解flash 动画时,教师将学生分为8 个小组,每组5~6 个人,让其合作制作flash 素材,做好分工。完成任务后小组互评,由教师最终总结。学生还可为其他小组出谋划策,互相协作。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三)在课堂导向与评价沟通中渗透德育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向、评价、沟通环节中渗透德育,能为学生增加人文关怀,让学生不但学会了技术,还拥有了能力。网络对学生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多种素养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受判断能力的影响,访问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平台,或者盲目信任网络朋友,造成精神与财务的双项损失。有的男同学喜欢在网络上玩暴力游戏,并将此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比如打架斗殴,更有甚者,学生会根据自己学习到的编程知识制造病毒攻击网络。基于此,需要教师正向引导,利用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影响他们,引导其积极向上地发展,通过学习意识到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带领学生制作作品,及时渗透人文、美观、技术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对于典型、突出的学生,教师还要与其及时沟通,慢慢渗透人文素养关怀。如在“windows桌面修改”教学中,当所有学生都在上机实践时,角落中有一名学生一直在喧哗,他是日常课堂中喜欢捣乱的学生。教师发现其截图桌面,并隐藏之前桌面中的内容,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将截图设置为桌面,让同桌点击。同桌无论怎么点击都没有反应,以为计算机坏了。此恶作剧引起一片哗然,但看见教师后,这名淘气的学生马上承认错误。此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要化错误资源为教学资源。教师以此为案例进行讲解,先以“创新”引入表扬这名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学生的赞同中,这名学生的眼中闪烁出光芒,并表示不会再捣乱,会好好学习。慢慢地,这名“淘气包”成为教师的小助手,能利用所学帮助老师制作简单的课件,成为同学眼中的“电脑通”。

(四)创建多平台多渠道教学

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开展道德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其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除了有限的课堂教学,还可借助课余时间,组织信息技术相关的俱乐部,如机器人俱乐部,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制作大赛等,为学生提升信息技术提供实践平台。另外教师还要搜集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做旧物改造与再创造。如“机器人迷宫行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废旧的矿泉水瓶、旧纸板等制作一个迷宫,然后用黑色塑料袋制作出学生的行走路线。结合学生学习任务,充分利用场地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机器人模型,从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较低的成本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勤俭节约的精神。视频与游戏等都是学生喜爱的媒体形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还要为学生做好相关方面的介绍和应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与协作能力。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形式

(一)协作探究学习形式的探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随着知识点的深化,更多课堂开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初中生本身具有亲社会性的心理特点,渴望在与同学的交互中获得认同,初中阶段学生间的交往与协作,对其后期成长有重要影响。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想要达成立德树人目标,要有实践性与社会性特点,以探究学习的形式开展德育。

第一,准备学习资源。初中信息技术动手操作性较强,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点后提升道德品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同时,要为其提供上机操作指南,其中包括学习网站、素材包、电子教学档案等,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提升。如果是总结复习类的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在课上实践中完成作品的创作时间是不够的,教师可提前设计并告知学生活动内容,让其有足够的时间整理素材,实施创新。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素材库,为没有做充足准备的学生提供充足素材,辅助学生创作。

第二,教师讲解。经过协作探究,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在学生开展协作探究活动的同时,为其进行技能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信息技术难题。

第三,分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动手能力实施分组,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中的人数控制在5 人左右,以此快速完成综合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实践任务。

第四,小组活动。在小组中制订成员活动计划,确定分工,这样无论在信息技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中,都可以通过伙伴互教的形式,做到回忆旧知、探究新课,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另外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不只有协作,还要有组间的竞争,即在学生完成一项活动目标时,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协同作战;在小组间开展竞争,以竞争提升学生的学习斗志,激发学生学习的凝聚力,同时让学生在小组竞争胜利中获得学习的喜悦与自信心。

第五,总结评价。协作探究活动中,师生都要总结分析教育与学习成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后期继续开展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践调查教学形式的探索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借助实践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发现与探寻身边的道德问题,如青少年犯罪、让座问题等,然后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社会现象,将此作为调查对象,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身努力下完成调查学习,目标的设置不能好高骛远。

第二,调查问卷。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借助问卷进行调查,并在访谈与观察中收集信息,开展社会实践,为自己创作的作品提供第一手材料,提升学生社会实践与交往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实践调查中提升对问题的认知,继而获得知识,形成道德。

第三,分析现象。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通过问题表达深层次认知本质,动脑思考“我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以良好的切入点分析问题。

第四,制作与宣传作品。结合自己调查出来的结果实施创作,然后制作成统计报表或DV 短片等,为大众揭露不良社会现象,宣传好的社会现象。例如“视频编辑”一课中,为鼓励学生总结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教师总结了社会中突出的现象,帮助其通过视频编辑、录制的形式,用DV 拍摄身边的好人好事。如看到垃圾及时捡起并扔到垃圾桶、主动与人打招呼等,通过DV 短片传播正能量。在获得同学的了解与支持后,希望可以通过社会的认可,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养与自信心。

第五,总结评价。通过调查与作品展示,让学生评价自己或其他作品,通过重新观看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作品获得启发,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提升作品的质量。评价后学生可对此进行修改,加强对作品的理性认知,继而在实践调查中获得收获,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三)任务驱动教学形式的探索

任务驱动教学形式多是创建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让其从几个角度,层层递进地开展深入学习,帮助学生逐一突破教学难点。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课任务教学模式有下列特点:

第一,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知道想要什么,才能有方向地思考如何做、怎么做,继而完成教学任务,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有深度认知。教师要掌握教学的技术性内容,然后结合此技术实施操作,渗透德育内容,升华主题,最后在确定教学目标后,让教学内容发挥最大作用。

第二,任务目标的设置要有层次性。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要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层层递进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获得收获,充分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在成功中体会快乐。

第三,任务的设置要有趣味性与扩展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先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在主动探索中发现、记忆、扩展,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将德育融入到操作性强、趣味性强的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体现出来,影响更多的人。

第四,任务设置要接近现实,综合性更强。教师设计任务时,要以接近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社会现象为主,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动力。在设计综合性任务时不能让学生局限在有限的知识中,要以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迎合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素养为主要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建立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巩固信息技术创新意识。教师要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明辨是非,规范行为,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德育信息技术探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